01
2020年1月5日,台灣偶像明道的哥哥林明弘,不堪債務重壓,駕車帶一家三口行至台北市安泰街内湖山區的一處山林中,在一座廟宇的後面,他先後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年僅11歲的兒子,然後在一棵樹上自缢身亡。

明道聽聞消息,表示“非常震驚且悲痛”。
我想,臨死前,林明弘不是沒有向明道求救過,隻是被明道嚴詞拒絕了。
還記得2013年,明道新戲宣傳活動現場,林明弘的債主冒充粉絲來讨債,導緻現場一度尴尬不已。
事後有媒體稱,最後明道還是替哥哥還了650萬新台币的債。
誰知道,3年後,惡習難改的哥哥又欠下千萬巨債,明道再次被兄長的債主追債,隻因哥哥一句“我弟弟會替我還的”。
最後忍無可忍的明道,決心與哥哥劃清界限,不再承擔哥哥的任何債務。
因為,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賭徒。
今天,明道哥哥的下場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
事實上,明道是明智的,或許他早已感覺自己的無能為力。
在2019年10月,《演員請就位》節目上,明道坦言,這是他今年第一場戲。今日的明道已非昔日的台灣偶像劇男神。
而昔日火爆亞洲的台灣偶像劇,帶着它打造的那批王子和灰姑娘,早已跌落神壇,回歸平凡。
其實,偶像劇一直有,隻是不再是台灣牌。但台灣,的确曾是輝煌的偶像劇一哥。
02
如果你不知道《流星花園》,你一定知道《一起來看流星雨》。就是這部“高仿版”《流星花園》把默默無名的鄭爽、張翰送上火箭,直接進入一線花草行列。
當然,《一起來看流星雨》的轟動效應可比《流星花園》差遠了,徒弟就是徒弟,學得再像也是“盜版”。
《流星花園》2001年4月21日播出,創台灣收視新高。
當時因為題材太新,被電視台安排到深夜播出,但依然沒阻止它迅速火遍全世界。
仿佛整個宇宙之前都被冰封了,就等F4來引爆所有的熱情。
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南韓、日本、美國、馬拉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澳洲、加拿大、埃及、俄羅斯、文萊等全世界各地的粉絲,洶湧澎湃,華人和非華人,遍及各個年齡段。
F4的粉絲被稱為“聯合國”,“十國聯軍”。在微網誌誕生十年後的今天,也絕對沒有如此霸氣的粉絲名。很多非華人粉絲為了聽懂F4的歌,特意去學中文。
當年,全日本有15家電視台播出《流星花園》,全世界有16個國家和地區播出,F4的旋風波及世界各地。
《流星花園》和F4史無前例的成功,徹底改變了亞洲電視劇的整體格局,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翻拍熱潮。
日版《花樣男子》由井上真央、松本潤、小栗旬等主演。
韓版《花樣男子》捧紅了李敏鎬。
《一起來看流星雨》雖然一直被吐槽“雷劇”,但也捧紅了鄭爽和張翰。
2003年,F4成員言承旭一人去菲律賓參加活動,受到菲律賓總統阿羅約親自接見;朱孝天連續4年在東京開個人演唱會。
2006年周渝民受日本TBS邀請,成為亞洲職棒聯賽第一位華人開球嘉賓;吳建豪跟安七炫的組合,在人民大會堂開演唱會。
2008年,F4在日本連開7場萬人演唱會。
當年,F4在亞洲的影響力絕對超越如今的周傑倫,所到之處,萬人空巷。
美國商業周刊稱F4為“亞洲之光”。
03
如果你不知道柴智屏,那麼你一定知道陳妍希、柯震東、王大陸、賀軍翔,當然還有F4,大S。
流水的偶像劇明星,鐵打的柴智屏。沒錯,他們都是柴智屏一手捧紅的。
柴智屏,寫三級片劇本出道。即使是三級片,也被她寫得有血有肉,獨辟蹊徑,頗得導演賞識。
一天,柴智屏的父親在浴室摔了一跤,莫名其妙把柴智屏送進了一家大型綜藝節目制作公司。
據說公司開會時,每當大家創意枯竭,柴智屏就會去上廁所,然後從廁所出來的時候,好點子就有了。
柴智屏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發通告,寫劇本,跑電視台盯流程,盯剪接和過帶……
她一手打造的《超級星期天》,更為她赢得三屆“金鐘獎”最佳綜藝獎,使她成為金牌制作人。
主持人胡瓜說:“她是一個好老闆,她對員工的素質比較挑剔。她是蠻有武則天、慈禧太後的氣勢的。”
04
在柴智屏看來,《流星花園》的“天時”在于,“在當時的亞洲地區,幾乎所有的市場都不是以年輕演員為主流,都是古裝劇。如果我們做一個年輕演員為主的戲,演年輕人的生活,應該有人看。”
那時,朱孝天在一家燒烤店端盤子;吳建豪正在健身房練肌肉;“仔仔”周渝民在陪朋友試鏡時,呆呆地坐在一旁,展現着“憂郁的美”;而言承旭在拍《麻辣鮮師》時,就已是一個“中二”、“暴走”的高中生形象。
他們都不知道,命運正悄悄地伸出了橄榄枝。
柴智屏挑選F4有自己的标準:“首先,我認為他們要有與衆不同的地方;然後,要帶有一種很幹淨的靈性。每個藝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有憂郁的,有開朗的,有活潑的,是以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發現他們的特質,然後把他們的特質無限放大給觀衆看。”
播放時段,萬人空巷已不足以形容它的火爆,菲律賓平均42.9%的收視率、南韓F4歌迷會成立一周就突破20萬人、印尼政府呼籲F4到巴厘島開演唱會,振興當地經濟……
《流星花園》在偶像劇領域立起的高峰,足以令後來者望其項背。
05
《流星花園》一度被禁播,罪名是:教壞國小生。
原因有鼻子有眼,“有國小女生,因為看《流星花園》,而早戀懷孕。”
後來,廣電總局才明白:如果有什麼辦法能確定所有人一定會看,那就是禁止它。
那個時代從未見過的男生品種:鳳梨頭或離子燙,緊身衣或花襯衫,露着腱子肉,霸道、冷酷、有錢得要命。
這麼嘚瑟的一群人,卻衆星捧月地圍着一個女生,一副任憑差遣的樣子。
啊!好像成為這個女生!——這是所有女人的夢想。
這就是偶像劇的精髓,正是它開啟了亞洲偶像劇的熱潮。
直到今天,滿屏的傻白甜、瑪麗蘇劇依然緊緊圍繞女性這個特殊而永恒的心理需求。真不知道,到底市場因女性而生,還是說,女性一直被市場教育。
06
《流星花園》把我們生命中最中二的情緒提純出來,以極端的案例呈現:男生極端有錢,女生極端幸運,劇情極端狗血,每個人都是宇宙中心。
當溫飽問題、馬桶堵塞、房租漲價被踢除後,主角們所有的任務就隻剩下試驗“愛和友誼”,沒有别的了。
沒錯,偶像劇就是一場春夢,但年輕的我們就喜歡幻想。
其實,台灣偶像劇是跟日本學的,但日本是找現成偶像來演,台灣是把新人捧成偶像。
《流星花園》橫空出世後,這種新模式被迅速複制,并開發了一套商業模式:密集教育訓練,精準包裝,深度開發,适當轉型,四維一體,屢試不爽。
貴族氣質吳尊,硬核暖男明道,甜美可愛賀軍翔,深情文藝陳柏霖,鄰家男孩阮經天,青春回憶柯震東,每一款都很成功。
柴智屏曾自信滿滿地說,“大陸出美女容易,出帥哥難”。當然,這句話後邊會被狠狠打臉。
07
《薰衣草》中,青梅竹馬的男女主角,分離十多年後,男主已是當紅偶像歌手,可他依然苦苦尋找患有先天心髒病的女主,最後生死相依,用真愛戰勝病魔。
相比起韓劇《藍色生死戀》,《薰衣草》的好處在于,沒有一味地哭哭啼啼,而是把“薰衣草”這個主題納入了男女主角的愛情中,他們的故事始終彌漫着一種紫色的浪漫氣息。
雖然陳怡蓉、許紹洋算不上俊男美女,但在藍紫色的大片花海中,兩人真情相擁的畫面,讓人瞬間融化。
文具店裡的薰衣草瓶一度賣到脫銷,随身聽裡的歌曲從“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變成了“記憶是陣陣花香,我們說好誰都不能忘”。
08
之後的《海豚灣戀人》同樣是霸道總裁許紹洋癡情專一,默默地愛着毫不知情的女主,美麗的童話和憂傷的愛情,賺足了觀衆的眼淚。
不僅收視率重新整理記錄,張韶涵更憑借《遺失的美好》一炮走紅,直到現在,這首歌也是KTV金曲,成為永遠不會遺失的美好。
《千金百分百》中,陳喬恩演繹了富家千金被背叛後,依靠雙胞胎姐妹複仇的故事,并開啟了偶像劇女王的生涯。
接下來的《薔薇之戀》、《西街少年》、《天國的嫁衣》等,基本上都是套路之作,直到2004年,《鬥魚》、《戰神》的出現。
09
《鬥魚》宣傳上是偶像劇,但除了主演是幾位青年偶像外,更多的是反映了台灣本土的許多社會問題。
三個因為家庭問題被迫走入黑道的男孩,他們也掙紮,也猶豫過,然而生活的壓力卻讓他們不得不選擇一條捷徑,最終一死一殘的事實卻告訴他們:必須遠離黑道,清清白白地做人。
與《流星花園》相比,《鬥魚》現實得多,也殘酷得多,劇中的愛情和《流星花園》中道明寺的愛情一樣,都是突破常理的,一個是街頭浪子,一個是在最優越的環境下成長的純潔乖乖女。
他們以為,愛情就是愛情。但當他們沖破家庭阻礙走到一起,卻發現,這種純粹的愛情是不存在的,理想和現實之間有着重重的沖突,飛鳥戀上魚,拼了命想厮守一起,但卻是害了對方,毀了自己。
與《流星花園》的純理想主義相比,這種愛情的安排明顯真實得多。
10
《戰神》中,一個13歲就遭遇繼父強暴而自閉的纖弱女孩,一個由于弟弟自殺身陷抑郁的高冷男主,由于相愛,而有了光明和信任的一面。
在偶像劇的包裝下,它深度探索了原生家庭影響下,年輕人複雜的内心和殘酷的青春。
如果說《流星花園》将青春的陽光浪漫,表達得淋漓盡緻的話,那灰色的《戰神》簡直就是它的另一個極端。
11
2005年的《惡魔在身邊》相比于劇情,更讓人心動的是,賀軍翔的盛世美顔,外冷内熱的霸道性格,邪魅的笑容殺......每個女孩都夢想着生命中,能夠出現像江猛這樣的“惡魔”。
《惡作劇之吻》——有一種愛情叫“江直樹和袁湘琴”,有一句情場名言說:“世界上沒有追不到的江直樹,隻有不努力的袁湘琴。”
一部偶像劇,可以成為一種愛情形态的代名詞,可以在看過的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和力量,這就是《惡作劇之吻》的功力。
該片清新、逗趣,一個頭腦不靈光,又有一點“一根筋”的女孩,對一個美少年王子死纏爛打,很有點“女版韋小寶”的感覺。
林依晨憑借娃娃臉,奠定了偶像劇女主的地位,被觀衆譽為“史上最美麗、最純情的初戀告白”。
最終打破《流星花園》收視奇迹的是《王子變青蛙》。
同樣的王子與灰姑娘,不同的是,高冷的王子最終變成了和藹可親的青蛙,而女主也不再是傻白甜,而是戰鬥力十足,又愛錢如命的現實女孩。
明道演的單均昊開創了瑪麗蘇劇的新人設——超級迷人的霸道總裁。
豐收之後迎來一場狂歡,台灣偶像劇進入量産階段。《微笑Paste》、《放羊的星星》、《轉角遇到愛》、《終極》。
2008年,一部《命中注定我愛你》橫空出世,成為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并保持至今。陳喬恩打破自己的記錄,獲封“偶像劇女王”。
該劇再次給所有平凡女孩一種童話幻想。簡單又真實的“便利貼女孩”,幾乎成為一種時尚潮流。
巅峰之後開始衰落。《痞子英雄》、《下一站,幸福》、《海派甜心》等,都隻在小範圍引起反響,并沒有大爆。
12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播出,引起了極高的話題度和關注度,收視和口碑極佳,成為金鐘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偶像劇。
該劇是一部清新的純愛偶像劇,李大仁和程又青的美好感情,像極了人們的初戀回憶,成為了衆多觀衆心裡美好的記憶符号。
李大仁曾對程又青說過,我不可能會愛你。換來了她的一句:謝謝,感激不盡。
他不知道為什麼,交女友的條件隻有一個——必須得忍受“她”的存在;也不知道為什麼,怎麼樣都放不下她一個人;更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和她的世界全都卡在一塊,而她也一樣。
這部劇并沒有台灣偶像劇套路,沒有嫌貧愛富的老媽,沒有邪惡冷眼的女二号,沒有高富帥遇上白富美或灰姑娘,就是在這種小清新的劇情中蘊含強烈的戲劇沖突,引發人們的熱議。
在網絡上更是掀起話題——“家家都有程又青,人人都愛李大仁”,李大仁被認為是好男人的代名詞,更創造了“初老症”、“輕熟女”、“男閨蜜”等熱點話題 。
有網友評價“十年修得王小賤(《失戀33天》),百年修得劉易陽(《裸婚時代》),千年修得李大仁”。
沒錯,偶像劇就是一場春夢,但我們就愛做。
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愛情故事,為台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号。
13
從2001到2011,台灣偶像劇走過十年輝煌後,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很多人把台偶的落寞歸結為制作成本、網際網路的注意力轉移、内地競争幾個方面原因。但傳小奇認為,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文章。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翻看一下台灣經濟發展史,一切便了然。
2011年,台北美食學院教授在一期綜藝節目上,高談闊論“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引發熱議。
在2011年,這的确讓人笑掉大牙。但台灣之是以還有人,帶着這種高度近視眼鏡來看大陸,是因為,他們在大陸人面前的确曾經輝煌過,雖然僅僅是曾經。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鳳凰山機場,乘飛機抵達台灣,開始了人生最後三分之一的歲月。
此後26年,蔣介石一邊深痛反思着當年的錯誤,一邊驚心動魄地進行改革,意圖“重振雄風”。
50年代,土改雷厲風行,60年代,輕工業快速發展,70年代,大力引進外資和技術,台灣從窮鄉僻壤,搖身一變,成為即将騰飛的亞洲小龍。
接着十大建設,讓當時還是土包子的我們,在偶像劇中首次目睹了都市風光——高樓林立、整齊劃一。
1979年,上天突降祥瑞之氣,朱孝天、周傑倫、藍正龍、陳喬恩、霍建華、蕭亞軒、吳尊、羅志祥、吳克群一起出生在台灣。
這些人成長的年代,正趕上台灣解嚴,群眾思想空前活躍。十大建設把台灣城建推向新高,日後成為台灣核心産業的面闆和半導體也發力于此時,整座島都洋溢着向上的氣氛。
大量的娛樂文化需求暴增,給了這群人用武之地。當世紀初他們成年時,便造就了台灣演藝圈井噴的十年。
14
1992年,台灣人均GDP已破10000美元,而大陸是348美元。台灣的GDP總量是1700億美元,大陸是3878億美元。
一個島的經濟抵得上半個國家,讓小虎隊有足夠的自信“向天空大聲地呼喚,說聲我愛你”。
大陸是土包子,台灣是洋包子。土包子熱切盼望洋包子過來傳授心得。
九十年代台灣明星來大陸,很容易站C位,混成小天王,出場費是大陸明星的3-4倍。1998年蘇有朋參演《還珠格格》,1999年林志穎參演《絕代雙驕》,雙雙在大陸二度走紅。
但大陸明星在台劇中,隻能陪襯。1998年《家有仙妻2》中,已是明星的趙本山和那英扮演了一對土氣的農村兄妹。
孫興在劇中初遇趙本山的對白是:“我最欣賞農村長大的老鄉”。
然而,當台灣志得意滿時,殊不知,大陸已悄然發力,開啟了火箭噴射的發展速度。
15
1996年,台灣出口貿易第1名是美國,中國大陸23名,排在高棉後面。1999年,大陸上升到11,2001年大上升到4,僅次于日本。從2004年開始,大陸一直是台灣第一大市場。
具體到影視産業,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間,大陸平均每年引進台劇16.3部,占所有引進劇的19.7%,并于2009年達到最高點。
之後不斷下降,到了2013年僅剩3部。資料披露了一個現實,台劇的競争力越來越弱,台灣藝人出場費翻三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2015年,王大陸代替他吸毒的好兄弟,成為台灣偶像4.0時代的幾顆獨苗之一。隻不過他們主場不再是台灣,而是大陸。
王大陸是90後,但他回顧四周,發現和他一起北漂的同鄉全是70後,羅志祥,陳喬恩,霍建華,張震。
16
能來大陸拍戲,台灣的朋友都很羨慕。這種羨慕是很直覺的,2017年陳喬恩進賬1.8億人民币,陳柏霖1.2億,霍建華是8000多萬元。
吳宗憲說,“現在哪個藝人不來大陸發展”,但也不是每個藝人都能在大陸發展好,随着内地的人才崛起,留給台灣的蛋糕越來越小,僧多粥少,能者多食。
2017年《你和我的傾城時光》開拍,言承旭被趙麗穎粉絲嫌棄不夠格,對此劇組回應,“台灣演員成本效益很高”。
從出場費翻3倍到成本效益高,又是一個十年。這十年,兩岸的GDP差距一年比一年大。在媒體的報道中,台灣的競争對手已經變成了深圳,風光不再。
偶像劇還是那個偶像劇,隻是換上了職場劇、古裝劇的新裝,繼續為少男少女造夢,而造夢人變成了大陸。
2008年,大陸的政策很簡單,就是對着台灣學學學,學出了《一起來看流星雨》。
2018年,大陸不忘初心,繼續學學學,隻是學習的對象變成了美日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17
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命中注定我愛你》一內建本64萬,号稱最貴投資的《拜金女王》128萬,而《三生三世》單內建本500萬。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綜藝和唱片,從制作到宣發,再到明星的包裝,拼的不是情懷,而是誰砸錢多。
在資本的運作下,吳孟達都可以改造成吳亦凡。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張韶涵代言美邦的時候,楊穎還是張的背景闆,如今她成了廣告女王。
2014年馬雲參加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對台下坐滿的台灣企業家說,
“過去15年間,中國大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經濟領域,出現了15年前從沒見過的人,從沒見過的企業,但是很遺憾,台灣這15年内卻好像沒聽見過什麼新的企業和新的企業家。”
這話也能用來形容台灣偶像。新華社2017年做了一個調查,發現00後最喜歡的流行歌手第一名是周傑倫,而此時距周傑倫出道,已近20年。台灣的新生代偶像都去哪兒了?
18
在台灣明星風靡大陸的那些年,吳亦凡還在溫哥華的餐廳,勤工儉學洗盤子,鹿晗在海澱的教室裡,專心上課,趙麗穎在廊坊市區發傳單,支援她的演員夢想。
誰都沒有意識到,屬于他們的時代已悄然而至。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會如何。李小璐新年前一天晚上還在“做頭發”,第二天已成了過街老鼠。
是以珍惜當下,過好當下,這,就是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