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毅,花名北緯。這個名字,如果是混過天涯論壇的大齡網民應該都不陌生,北緯67度3分周公子(簡稱北緯)虐殺易烨卿MM的世紀大戰至今還是天涯神貼 ,當時更是有看客賦詩形容:“目睹此帖,開懷大笑,行走論壇,此帖獨尊。”可見其影響力。

羅毅取花名為北緯,可以說是懷念這段經典,緻敬周公子。
孔子說,40而不惑。如今的羅毅應該就是這個狀态了,對人情世故有所清明,對自己的狀态,尤其是所做的工作有着清楚的認知,對未來也有一定的計劃。
20餘年的從業履曆,不能說每一段都足夠完美,但無論是在Oracle(世界百強,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還是在BEA 系統(著名的Java 中間件軟體公司),抑或如今的阿裡,都在北緯的人生履曆上留下了足夠漂亮的一筆。
談“阿裡”
在阿裡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阿裡的江湖裡有武俠情結
北緯是在2014年7月份進入阿裡的,就在将近2個月内,阿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他算是見證了阿裡成長的老員工,目前主要負責中間件小組工作、微服務、RPC架構等内容。
程式員心向往之的大廠阿裡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北緯給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 阿裡有哪些特殊的企業文化?
我認為阿裡最出名的企業文化就是武俠文化了,表現在每個人都有花名。最開始的花名都是來自金庸小說(譬如風清揚、郭靖、楊過等),還挺好記的,後面人多了,會發現要記住所有人的花名開始變成不容易。
此外 ,比如用内網登陸阿裡的單身GO,可以讓單身男女青年内部消化,打開釘釘内部群,可以聯系到阿裡系所有的人,包括馬老師。都是阿裡很有意思的一些東西。
- 面試阿裡,哪些會是候選人的加分項?
我們最關注的是候選人個人追求的核心價值,和團隊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來方向是否高度契合。而在個人素質方面,主要關注聰明、坦誠、有熱情這3個方面。
- 由于體量大,阿裡的業務之間會不會存在比較多的交叉,對技術人員也有不同業務線協作的需求?
根據康威定律,組織架構決定軟體架構。
阿裡是國内最早做服務化改造的公司,架構按照服務拆分,不同業務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契約,契約不變的前提下各團隊各司其職。業務線之間的協作往往也會發生,典型的會發生在影響上下遊的新版本釋出或者橫向的架構改造更新。是以,這類事情對于中間件團隊等基礎架構部門比較多一點。
- 同一發展階段,技術人在阿裡的最大的收獲會是什麼?
我認為技術人在阿裡工作,面對的主要是雙十一的體量對軟體、架構設計上的挑戰,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負責的元件在其中承擔的作用進而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
談“Dubbo”
時隔3年 阿裡的開源Dubbo 3.0滿血複活!
對于 Dubbo 架構,大部分 Java 開發者都不會感到陌生,它自誕生起就備受關注。
2012 年,阿裡巴巴在 GitHub 上開源Dubbo,許多開發者及公司都青睐于使用Dubbo來解決服務化問題。去年11月份,阿裡宣布重新開機Dubbo開源,那麼目前Dubbo的開源進展如何?
北緯就是Dubbo開源項目和内部服務架構的負責人,場主和他也聊到一些大家所關心的關于Dubbo的問題:
- 你是什麼時候接手Dubbo項目,在此之前對Dubbo的了解程度如何?
我正式接手Dubbo是從2017年7月份開始的,以前其實也陸陸續續維護過 Dubbo,比如 2016 年裡也做過相關嘗試。
我對 Dubbo 的了解主要來自梁飛在 JavaEye 的系列文章,再通過自己閱讀源碼,以及在内部 RPC 架構對 Dubbo 相容的工作中學習所得。而在正式接受Dubbo項目後,我又開始認真地體系地去了解 Dubbo 。
出于統一運維的考慮,阿裡内部使用的是一個比開源版本更先進的服務架構,這個架構經曆了曆年雙十一大促峰值的考驗。
目前 Dubbo 開源和内部服務架構都由我的團隊負責,我們在認真審視如何融合兩個架構優點的問題,這一點相信會在未來的 Dubbo 3.0 中有展現。
- 為什麼在2年多的“斷更”後,選擇重新開機Dubbo開源?
主要緣由有四個方面:戰略、社群、生态和回饋。
首先阿裡巴巴将開源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去年雲栖大會上阿裡雲宣布了加大技術投入、擁抱開源的政策。
從社群來看,這兩年社群送出的 pull request 和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一些公司開始自己維護Dubbo的私有分支,使得版本分化嚴重。是以,Dubbo希望與社群進一步的互動,同時激發 Dubbo 團隊的産品靈感。
而一個活躍的社群必将産生一個繁榮的生态,将普惠所有使用 Dubbo 的人和Dubbo本身。
我們目前也在傾聽社群裡的聲音,對版本做更新,希望通過開發者們的共同推動,未來都回饋給社群。
我相信,這次投入資源重新開機開源核心是讓開源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對于我們 Dubbo 團隊來說,也能夠從社群的交流中獲得更多的靈感。
- 現在重新啟動Dubbo是否還有相當的優勢與社會認可度?
實踐證明,Dubbo 在國内開發社群裡還是有很好的群衆基礎的,很多公司的服務化方案上跑在 Dubbo 上。
自去年開源重新開機以來,GitHub 上的 star 數增長接近 80%,達到了 18500。當然後面我們需要更加關注 Dubbo 對最新技術趨勢的跟随,服務治理的增強,以及對性能的追求。
同時,我們也十分歡迎社群的貢獻,并且目前已經和國内一些活躍的 Dubbo 個人開發者和公司建立了緊密的連接配接,未來我們還期待有國外的開發者能夠加入進來。
- 目前Dubbo在Apache的孵化進展如何?選擇捐贈的原因是什麼?
項目捐贈給 Apache 基金會進行孵化,Dubbo并不是首例,早在2016 年 12 月,阿裡巴巴就宣布将移動開源項目 Weex 捐贈給 Apache 基金。
目前,進入 Apache 基金會之後的第一個正式版本的釋出正在準備中,由于要熟悉 Apache 的釋出過程,這個版本會花些時間,是以還請大家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而捐獻給 Apache 基金會的原因也很簡單,這次把項目放到中立方托管,是希望借助社群的力量來發展 Dubbo,也打消大家對于 Dubbo 未來的顧慮。
捐獻之後的代碼庫仍然在 GitHub 上,位址是:
https://github.com/Apache/incubator-Dubbo。
另外我們會同步在
https://github.com/Dubbo上建設 Dubbo 的生态,期望為所有 Dubbo 的使用者帶來更豐富的選擇。
社群交流基本是英文呈現,是否在重新開機中考慮建立中文的社群?
社群交流基本上用英文一方面上 Apache 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也期待 Dubbo 能夠走向世界。
但同時,我們當然不能夠忽略國内使用者永遠是 Dubbo 最大的使用者群體的這個事實,中文社群也在規劃之中,會重點包括産品文檔、技術部落格、和問答社群等。
- 今後的Dubbo開發者沙龍活動在城市選擇和内容側重上如何?
目前看起來,Dubbo 的主要使用者分布在北上廣深和杭州,進一步的,我們也會重點考慮成都和南京。
沙龍活動的分享主題是面向工程師向的,會包含架構分析、源碼解讀、Hands On、以及友商案例分享等内容,由于 Dubbo meetup 同時會提供直播,完全可以異地跟蹤到 Dubbo meetup 每一站的内容。
談“微服務架構”
提到 Dubbo 就不能不說微服務 而言及微服務一定有Service Mesh一席之地
傳統的微服務向我們展現了服務化的未來藍圖,也提供了諸多方法論和最佳實踐指導我們完成架構的變革。
但是顯然實施過微服務的朋友們都一定清楚,這是一個異常複雜且充滿了不确定性的改造過程——将單體系統剝離、引入服務化元件、将内部調用轉化為遠端調用、解決因為調用遠端化和分布化而帶來的各種次生問題(網絡問題、安全問題、狀态管理問題、一緻性問題等等)。
此時,Service Mesh 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簡言之,Service Mesh 另辟蹊徑,在不深入服務内部的情況下,以 Agent 的形式與服務共生,并由 Agent 提供一切微服務所需要的能力。
- 分布式事務如何解決?
采取 BASE 柔性事務,強調最終一緻性,相關的手段包括 TCC、可靠消息和補償機制等。目前這一塊的趨勢是如何避免對業務的侵入。
最後,場主友情提醒一波:
第四屆阿裡中間件性能挑戰賽正在初賽階段,北緯正是本次挑戰賽的導師之一,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抓緊報名,組團刷賽了!
挑戰雙11萬億級服務調用,還有機會分走獎金池裡高達50萬的獎金。
【 第四屆中間件性能挑戰賽直通車 】
-- 原文來自養碼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