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施展:我關心中國的邊疆走廊,以及元宇宙秩序丨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⑦

作者:酒死了
【編者按】告别2021,世界已進入後疫情時代。這一年我們送走了哪些社會和文化遺産,将迎來哪些挑戰和變革?界面新聞邀請多位來自曆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思想者,一起分享他們的洞見與發現。本期嘉賓為外交學院教授施展。
記者:闫桂花

施展,外交學院教授,少有的跨界學者,有着深厚的政治、曆史學背景,著有《樞紐》、《溢出》和《破繭》等。他的思考緊随時代脈動,建立在自己建構的一套宏大的邏輯體系之上。最近幾年他和他的團隊關注的重心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秩序,而近期大熱的元宇宙概念,被他拿來構成了他這一理論體系中最新的闆塊。他的觀點,在一些人看來似乎有些天馬行空,但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飽含對人類未來的深刻洞見。

在這期“提問思想者”系列,他提到,未來随着AI和機器人對傳統勞動崗位的大範圍替代,人類必須要在數字世界裡通過各種消費活動而生産資料,讓消費等同于生産,才能讓經濟過程循環起來。而未來,元宇宙或最有機會成為經濟當中的核心環節,因為它可能是産生資料最多也最有差異化的一個場景。

不過他預測,因為技術原因,真正的元宇宙最早也要在二十年後出現。屆時,對算力的極高要求将改變現行的能源秩序,而這一變化又将給未來的國際秩序帶來深遠影響和挑戰。以下是他的分享。

界面新聞:您手頭正在研究的項目是什麼?簡單說說這項研究的意義和成果?

施展:我正在同時做兩個方向的思考,一個是中國的邊疆走廊地帶,另一個是未來的數字秩序。這兩個研究目前都在思考和寫作過程中,是以成果還談不上。

就意義而言,首先,關于邊疆走廊地帶的研究。中國實際上是漢滿蒙回藏多元一體的國家,但在我們過往的公共輿論的叙述當中,中國史變成了中國漢族史,談論的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以這樣一個方式來讨論中國是殘缺的,對築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也是非常不利的。

一個完整的中國史,是由漢滿蒙回藏互相構造、互相生成、互為條件而演化出來的。今天我們在邊疆遇到的一些問題,跟單向度的中原中心論是有關聯的。需要講述完整的中國史,才能從理論上回應在邊疆遇到的一些問題。

我在努力為多元一體的中國找到一個更完整的叙述邏輯。從中原、草原到西域、高原,多個闆塊在曆史上彼此互動的界面,就是通常所說的走廊地帶。我以走廊地帶作為核心切入視角,來嘗試對于多元一體的中國曆史過程給出一個更完整的說法。

我的另一個思考方向是未來的數字秩序。我對數字世界的關注也是幾年前開始的。當時我和學術夥伴們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随着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人類未來的就業結構很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現在多一半的工作崗位會被AI和機器人替代,如同農業時代的工作很多都被工業時代的機器替代了一樣。目前我們還很難想象那種狀态,就像農業社會的人很難想象,工業時代隻有一小部分人從事農業就足夠了。

一半以上的傳統就業崗位不再需要人了,問題就會來了,這些人的收入從哪裡來?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能力;沒有消費,那麼那些仍然在工作的人還要生産些什麼?——整個經濟過程就循環不起來了。若要循環起來,除非是這些人的消費活動就等同于生産;而消費活動等同于生産,在數字世界最有機會實作。消費的過程就是不斷産生資料的過程,而在數字世界裡,資料是最重要的生産要素。

是以,基于剛才這個讨論,我覺得近幾年的一個思考就是,随着AI和機器人對傳統勞動崗位的大範圍替代,人類必須要在數字世界擁有足夠多機會,在數字世界裡通過各種消費活動而生産資料,讓消費等同于生産。未來哪個場景産生的資料越多、資料越差異化,哪個場景就越有機會成為經濟當中的核心環節。目前來看,這個場景就是元宇宙。

(記者:如此看來,這樣一個世界好像不是很吸引人啊?)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現行秩序。同樣,農業時代的人,也不會覺得工業時代吸引人,因為農村有田園牧歌,而到了工廠就變成螺絲釘了。目前很多人對元宇宙的想象和讨論,就有點類似于500年前地理大發現的時候,西班牙人站在陸地上思考海洋怎麼管理一樣。現在我們是站在傳統世界去思考數字世界,你把傳統世界想得再清楚也沒用,因為數字世界不是傳統世界的簡單平移,就像海洋世界不是陸地世界的簡單平移。

界面新聞:新冠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關于全球變暖、新能源、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等議題,您可否選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預測未來三年的變化?

施展:未來三年不會有太實質性變化,但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新能源可能會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原因就在于,未來十年之後,元宇宙可能就會比較大規模地現實化了。

我在微信公号“施展世界”上發了一篇文章,讨論元宇宙位于數字世界的第幾層。我把數字世界區分成了三個層次,這不是基于高低之分,而是基于與傳統世界的距離遠近做的區分。第一層次是裝置生産商,這是數字世界與傳統世界的接口;第二層次是分布式生産内容、但集中式管理的數字巨頭公司所構築的數字世界;第三層次是全分布式的數字世界,基于區塊鍊技術。目前的元宇宙主要還是由處于第二層次的數字巨頭所推動和建構的,而巨頭建構的元宇宙,内容是分散的但管理肯定還是集中的。比如,Facebook如果建立一個元宇宙,那麼它是可以對使用者“拔網線”的,這對于維塔利克·布特林這種使用者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布特林之是以建立以太坊,原因就是(至少我從網上看到的故事是這樣的),他玩一個遊戲,但當他玩到很高的級别後,遊戲公司把這個遊戲的伺服器給停掉了,伺服器停掉,就意味着他之前創造的所有東西都清零了,這對布特林來說是個巨大的傷害。他覺得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而是應該讓使用者真正擁有自己創造的東西,是以他嘗試着去建構了一個基于區塊鍊技術的分布式世界。

現在的元宇宙還是由數字巨頭建立的,有一個可以創世也可以毀世的“上帝”,但真正的元宇宙不應該有“上帝”,就算有“上帝”,那這個“上帝”也隻能是群體共識。而群體共識本身是分布式生成、分布式運作的。是以未來十年,由數字巨頭建立的元宇宙可能就成型了,二十年後,基于區塊鍊技術的——那個真分布式的元宇宙——有可能才會出現。之是以到二十年之後(當然現在隻是想象),原因就在于那種基于區塊鍊的元宇宙,對帶寬和計算能力的要求,相比集中式的元宇宙,都将是數量級的上升,而一旦對算力有這麼強的要求,那就意味着技術上能夠實作至少得是二十年後的事兒。而算力如此之大,對于能源的需求也會是一個數量級的攀升。對能源的大規模需求,靠傳統能源是吃不消的,氣候就垮掉了,屆時肯定主要靠新能源來支撐。

是以我剛才說的元宇宙、數字秩序、數字世界,它是人類的一個未來,但要實作它,需要一系列基礎設施來支撐,而新能源就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基礎設施。沒有新能源,這個世界是運轉不起來的。新能源跟傳統能源相比有個很大的差別,就是傳統能源是資源屬性的,它依托于那些化石資源,而新能源比如風電、光伏等,是制造業屬性的。從資源屬性轉變為制造業屬性,意味着全球的能源地理版圖會有巨大的變化:資源屬性的傳統能源依托于特定地方,比如俄羅斯和中東;而作為制造業屬性的新能源,很大機率上,中國擁有最強的生産力。是以未來國際秩序是以會出現個什麼樣的邏輯?今天還說不清楚,但是它一定會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和挑戰,值得認真思考。

界面新聞:經濟的跌蕩起伏,讓很多開始思考經濟效率與公平、正義等的關系。國與國之間、不同行業之間、不同階層之間,不同世代之間,怎樣做大或者配置設定蛋糕,您有哪些思考和預言?

施展:從經濟角度來說,現在一大問題是,數字經濟讓過去很多我們所習慣、所适應的經濟倫理開始站不住腳了,因為數字經濟有超強的頭部效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型平台公司——不管是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還是中國市值最大的公司等,它們成立的時間短的還不足十年,長的也就二十年,這樣的創富速度在傳統時代是無法想象的。再比如那些頭部主播,他們創富的速度也是傳統時代完全無法想象的。

傳統工業經濟時代,我們遵循的經濟倫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在數字時代,因為超強的頭部效應,這個叙事已經講不通了——那些頭部主播用十分的耕耘,換來了百分、千分甚至萬分的收獲;而其他一些主播,努力程度可能不亞于他們,但隻能獲得一分甚至零分收獲。你的收獲與否和你的努力程度之間不再是正相關的關系,而更多是基于運氣。這種時候,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新的經濟倫理,否則社會倫理秩序有可能颠覆掉。

這種新的經濟倫理可能是什麼?要把這個東西找出來,首先你得先把數字時代最基礎的經濟邏輯看清楚。目前這些問題還沒有答案。這些都是現在亟需提出來認真思考的,這也是我跟朋友們最近在關注的問題。

界面新聞:談談最近打動您的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談談它提出了哪些思考和問題。

施展:很少有時間看電影和電視劇,最近看的印象比較深的一部劇就是《鱿魚遊戲》。《鱿魚遊戲》涉及很多對人性的讨論。它設定了一種特定的場景,特定的規則。在極端情況下,當人性被逼問到極緻,可能會發生什麼。但是再極緻,也沒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人性逼問得更極緻,是以對我來說,看這樣的電視劇就是為了放松。

界面新聞:推薦幾個您最喜歡的新媒體項目,比如公号、播客或者其他,說說它們好在哪裡?

施展:我就給自個打個廣告得了。上面提到的話題,在我的個人公号“施展世界”以及我們學者團隊的公号“大觀天下志”裡都有讨論。我們思考的階段性成果也都會在上面陸續釋出。另外我們的“大觀天下志”團隊還做了一個叫“東腔西調”的播客,會有更多有趣的學者和有趣的話題在上面展開讨論,目前反響也非常好。

相關閱讀:

張曦:在無意義的宇宙中尋找人生“值得一過”的理由|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⑥

黃冬娅:平台企業的興起改變了中國的政商結構|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⑤

梁捷:老齡化和AI将如何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丨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④

聶輝華:在元宇宙裡,大企業和主權國家能和平共處嗎?| 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③

羅新:曆史學如何介入不平等與後真相等當代議題|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②

馬勇:打撈将失未失的故事|告别2021·提問思想者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