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醫疾病預測瘀血疾病預兆

作者:徐小麗LittleLily

痼病必瘀,故瘀兆多為久病的征兆。瘀血作祟,無孔不入,故瘀非常為疑難雜病的預兆。無形瘀象尤其為腦血管病、精神病及結締組織性疾病的外兆……

第一節 瘀預兆的理論基礎

瘀,淤塞不通,指血脈運作不暢,甚至濘滞凝聚,或離經之血積于體内所産生的各種臨床病證。瘀,即瘀血,曆代文獻中也稱為惡血、蓄血、積血、死血、衄血等。

二千多年前《内經》對瘀血已很重視,有不少論述,如《素問·缪刺論》曰:“人有所堕墜,惡血留内,腹中滿脹,不得前後”,《靈樞·邪氣髒腑病形》曰:“有所堕墜,惡血留内”。提出了勞傷及寒邪可留惡血的理論。以後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匮要略》,直接提出了瘀血一詞,并對蓄血、血結進行了論述,創立了瘀熱内結的觀點。清·葉天士還倡導了蟲類通絡法對幹血、死血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王清任《醫林改錯》奠定了氣虛血瘀理論的基礎,創立了補氣活血治則,并設計了攻逐瘀血的通竅活血湯、血腑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三個代表方劑以及補氣活血的補陽還五湯等。唐容川《血證論》首作專著,提出了祛瘀生新理論,并對瘀血的研究作出了集大成的貢獻。至今瘀血學說已從理、法、方、藥等各方面漸臻完善。

瘀血是一種病理産物,包括離經及未離經之瘀血兩種。離經瘀血指血絡損傷血外溢滞留于髒腑組織之血,未離經瘀血謂血行不暢、滞留于血脈内而言。瘀血也稱為蓄血、瘀血阻滞導緻氣血循環不利,又産生新的瘀血,瘀血既是病理産物,又是繼發性緻病因素,往往形成病理惡性因果關系。

瘀血導緻的疾病多屬實證,聚集性較強,緻病部位固定不移,離經之血初則雖清血,實亦是瘀血,久則變為紫黑色,易産生凝結及瘀痛。

一、瘀血的形成機制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瘀,故氣之虛實與瘀血病機最為相關。瘀血為血分病,心主血,血的運作由心所鼓動,脾統血,血的生成及統攝主宰于脾。肝藏血,主血的調節與蓄藏,故瘀血的産生機制與心肝脾三髒的關系最大。

中醫疾病預測瘀血疾病預兆

(一)未離經瘀血的形成機制

未離經瘀血又稱郁血,乃血行緩慢,血液流滞于經絡之内,故《金匮要略》曰:“内結為瘀血”,可因情志怫郁,肝郁氣滞,使脈絡瘀滞而成,尤以心肺宗氣虛為甚。故《靈樞·邪客篇》曰:“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如宗氣虛則血行無力而留止,正如《靈樞·刺節真邪論》曰:“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此外,寒客于經,緻經脈踡縮拘急,使血行凝滞也常形成瘀血,如《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素問·調經論》說:“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其他,如邪熱入客與血結,也可導緻瘀熱阻結。

(二)離經瘀血的形成機制

離經瘀血為血液外溢脈絡,瘀阻于人體局部,可因七情過激,氣血上沖,溢于脈外,除導緻衄血、吐血外,甚者可突然昏仆,如大厥、煎厥等。正如《靈樞·百病始生篇》說:“陽絡傷則血外溢”。此外,起居失節,或飲食不當,用力過猛,也可緻便血、溺血,正如《靈樞·百病始生篇》曰:“陰絡傷則血内溢”。總之,各種出血,日久皆可成為瘀血。其他,止血不當,寒涼所遏,跌仆閃挫也都是形成離經瘀血的重要機制。另外,熱邪過熾、迫血外溢,也可形成瘀血。

造成淤血的原因有很多,在中醫看來有6種原因會形成淤血,其分别為寒、熱、氣、血、痰飲、外傷六種。

  

寒氣入體,血液凝結

我們的祖先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因為寒氣所産生的,是以非常警惕寒氣,并且注意身體的保暖。而且,認為寒是形成淤血的最大因素。到了冬天,水就會結冰,血也一樣,血也是液體,遇到寒邪流動也會變得緩慢。

現代人可能不那麼注意了,老人常會說别吃冷飯,别喝冷水,出門别讓冷風吹,别用冷水洗頭,等等。老人的話其實都是對的,一次兩次被寒邪侵害的話,人體還能緩過來,但如果經常這樣,血液反複受刺激,就會形成淤血。

尤其是女性,更怕寒邪,很多女性的痛經和子宮疾病都跟寒有關,比如不孕,是以女性尤其要注意保暖。還有些人吹了風或将手放入冷水中皮膚就會紅腫,還會疼痛發癢,這也是寒氣入體影響到血造成的。

寒邪最可怕的地方是會引發緻命性的疾病。平時患有高血壓或心髒病的人在寒冷的冬季忽然暈倒就屬于這類情況。

寒邪最容易引起的症狀是痛、呼吸困難、手腳發麻,甚至暈倒。

被熱邪烤焦的血也是淤血

給水加熱,水會沸騰,人處于熱環境中身體也會發熱,同時血管和血液也會發熱。如果飲酒過量或吃多了肉類等熱量過高的食品身體就會産生很多熱量。風熱感冒的時候,不但會發燒,還會伴有渾身酸痛,沉重,皮膚偶爾出現紅點的情況。這都是血中有熱的表現。

動植物在熱的地方長得就快,在寒冷的地方長得就慢,血過熱,其“生、老、病、死”的速度就也快,并且它運動的速度也跟着加快。這種快已經超出了血液運作的正常速度,給身體帶來的負擔很大。

另外,熱會消耗掉水分,簡單點說,會把血裡的水分熬幹,即使血裡本身的東西不增加,可是水少了,血就顯得很幹,很黏,像加了澱粉的湯一樣。

夏天如果沒有把食物放入冰箱很快就會變質,血液也一樣。沒有維持适當的溫度,過冷或過熱都會讓血液生病。

熱是形成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小就體熱的人應少喝熱量過高的酒,少吃熱性的食品。這些人如果平時愛吃蝦、洋蔥、雞肉、雞蛋、辣的東西等,血就容易出現問題。

氣虛就沒辦法推動血液的流動

《黃帝内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人是什麼“東西”?就是血和氣組成的肉身。身體裡的氣我們沒法用肉眼看見,但它跟血液一起在全身流動,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有血的地方一定就有氣。氣是血液循環的推動力。氣虛的時候血就懶惰了,沒力量推着它走,它就愛滞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淤血。

氣不僅能夠調節我們的身體,還能調理我們的心情。氣虛表現在身體上,就是沒有力氣、幹點事氣就用光了,總覺得筋疲力盡,愛冒冷汗,并且說話很不耐煩。每到下午或晚上眼睛就會變得暗淡無神,甚至到了不願靠近丈夫或妻子的程度。氣虛的人對冷熱很敏感,容易感冒。他們的臉色多蒼白,而且容易水腫。南少林火功推拿導引術提示如果氣的問題表現在情緒上,就是心情不好,容易生氣、容易憂郁等。

氣虛會使身體整個的代謝過程減弱、血液循環不暢,還會因無法清除血液中的髒東西而形成淤血。心氣虛會使血液在心停留的時間過長,加重心的負擔。

氣和血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出了問題,另一個馬上就能感受到。

雖然也有先天性氣虛的人,但氣在很大程度上卻受着壓力和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是以要想解決氣虛的問題,要努力減輕壓力,調節飲食,還要多運動。具體的做法會在後面告訴大家。

 

吃得有問題,就會污染到血

無論我們看小說還是看電視,常會聽說“用血養某某東西”,比如寶劍,要用血養,沾了血的寶劍就有靈性,就特别鋒利,等等。這當然是迷信的東西,但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血是一種蘊含着營養的寶貴物質。血從哪裡來?它是我們食物和飲料中營養的精華化生而成的。我們也常聽說,魚肉營養豐富,菠菜營養豐富,猕猴桃營養豐富,什麼營養最豐富?血的營養最豐富。就是這種自然界的精華化生的血液在身體内向五髒六腑、頭腦、眼、鼻、口、四肢等供應養分,才讓人能思考,能行動,能喜,能悲,能觀,能語。編輯新經絡公衆号

但是随着一些科學技術的發展,問題出現了。血液本該由自然的飲食化生,可現在的食品中很多都有添加劑,我們也越來越圖省事,開始吃所謂的快餐食品。是以我常跟朋友說,我們在用什麼生産血液啊?我們在用垃圾生産血液,是以我們得到的就是“垃圾血”。這種不純淨的血很容易就會淤積。

事實上血污染的問題非常嚴重。現在哪個城市是安全的?空氣、土地、海水,全都處于公共污染的狀态,那在這樣的天,這樣的地,這樣的水,這樣的空氣中成長的動植物就都不夠安全。然後我們再往裡面放各種添加劑,就跟直接往血裡摻廢物一樣。血液的組成成分變化了,不均衡了,血液本身粘連,導緻血液黏稠就産生了淤血。

外傷是最直接造成淤血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擦到碰到,這時身上就會出現淤青,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外傷的一種情況。為什麼碰一下皮膚的顔色馬上就改變了呢?這種青紫其實是離經之血的顔色。血從血管裡流出來了,但是皮膚沒有破,是以血出不來。血一旦離經,就是一種無用的,甚至有害的東西了。除了磕磕碰碰,像手術、化學物質等也會造成血液淤阻的問題,也可劃分到外傷的範圍裡。

淤血不隻是結塊的血

提到淤血很多人都會覺得就是壞血結成的血塊。其實淤血不光是血液結塊,還包括我們前面說的血行不暢、離經之血等,淤血的形态各式各樣。無論是血液組成成分不均衡還是髒東西較多導緻血液污濁,或者血液黏稠結塊、血液循環不暢都可視為血淤。一指導引歸根術提示中醫從很早以前就開始關注淤血,發現淤血的種類很多。雖然淤血千變萬化,但無非就是寒熱,氣滞,各種虛症還有外傷引起的。原因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

二、瘀血緻病特點

首先,瘀血緻病極為廣泛,李梴在其著《醫學入門》中早已指出:“人皆知百病生于氣,而不知血為百病之始也。凡寒熱、踡攣、痹痛、瘾疹、瘙癢、好忘、好狂、驚惕、迷悶、痞塊、疼痛、瘾閉、遺溺等症及婦人經閉、崩中帶下,皆血病也”。(卷五·内傷·血)強調了血病理的重要意義,瘀血作祟人身各髒腑組織皆可為患,對人體有着極大的危害性。其次,瘀血緻病以阻滞氣血運作為主要病機,瘀血作為繼發性緻病因素,主要機制是阻滞氣血運作,可導緻氣逆或形成新的血症。嚴重者,因氣血不運使髒腑失養而緻氣虛,甚而氣血兩虛,是以治療瘀血,在許多情況下必須考慮補氣,一則為了鼓動血行,血行瘀自化,一則解決氣虛問題。其次,瘀血阻滞氣機,如病在心,可表現為心氣閉塞,在肺可為肺氣壅阻,在肝則肝郁血結,在胃則胃氣上逆而嘔血。總之,氣滞引起血瘀,瘀血引起氣機阻滞,氣滞又導緻新的血瘀,二者互為因果關系。此外瘀血緻病特點還存在凝固性(固定不移性)。是以,常引起刺痛、腫脹,如瘀結在經絡髒腑之間,則結為癥瘕,瘀血日久,被氣火煎熬,還可發展為幹血,出現兩目黯黑的特征。其他,瘀血不僅可因病緻瘀,也可因瘀緻病,停留于體内成為繼發性病因。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則瘀血導緻繼發性血虛;瘀血阻絡,血行不循常道而外溢則引起出血;痰瘀合邪,結久成積則形成癥瘕;氣、血、水三者關系失調,血瘀氣滞則水停又可形成水腫。此外,血瘀導緻氣滞、氣滞又加重血瘀,所謂氣病及血、血病及氣,二者互為病理因果關系。故《素問·玉機真髒論》曰:“脈道不通,氣不往來”。唐容川《血證論》:“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氣道,阻塞氣機。”(卷二·吐血)瘀血日久還可導緻正衰,具體可導緻氣虛,陰虧及陽衰,甚至累及五髒六腑。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久病多緻瘀,主要病理實質為血循環的障礙,尤其以微循環障礙為主要病理。具體為郁血、缺血、出血、血栓和水腫等病理改變。主要機制在于因血循環障礙導緻神經營養功能障礙及代謝障礙,引起一系列繼發性病理發展,如局部組織的變性、滲出、萎縮及增生等。以上足見,瘀血對人體的損害極為廣泛而深重。是以,瘀血病證的早期預報有着十分重要的價值。

第二節 瘀預兆的臨床預報意義

瘀血的表現形式極為複雜、多樣,但不外無形瘀血及有形瘀血兩大類。

有形瘀血和無形瘀血,無非相對而言,實質上,從微觀的角度而言,二者皆為有形瘀血,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質病變基礎,故絕對的無形瘀血是不存在的。

久病入絡,痼病必瘀。任何一個疾病,日久必顯瘀象。如黃疸日久,見黃色漸晦,脅下硬滿,皮膚赤點,蜘蛛狀赤紋、舌質暗滞,則為血瘀阻絡之象。又如跌仆損傷,日久疼痛固定、刺痛、顔色變暗,則為瘀血内結之兆。再如,情志拂郁、氣血郁結、日久出現脅肋刺痛、指甲發暗、眼圈着黑,則為氣血有瘀之征。尤其氣分病及痰病最易成瘀,氣分病無論氣滞、氣郁或氣虛皆易緻瘀,氣滞血瘀是臨床最多見的瘀證,以肝郁、脅肋不舒、心煩易怒及舌紫暗為先露,氣虛血瘀則以乏力氣短、心悸、舌暗紫為征兆。

痰兼挾瘀,又稱痰瘀合邪,因痰瘀同源,皆為津血所凝,故痰瘀常互相為患。臨床上,痰瘀一旦合邪,二者互為病理因果關系,則暗示疾病膠結難解。如癫狂病,日久見狂言、善急、失眠、舌紫暗,即為痰瘀合邪證,乃癥痼難愈之疾。痰瘀合邪征兆為瘀血征兆(如舌暗或有瘀點、脈澀、疼痛固定或刺痛)與痰征兆的綜合表現(痰的征兆如嘔惡為胃痰之兆,痞悶為胸痰之象,心悸為心痰之征,咳痰為肺痰之症,腫、麻為絡痰之象,洩瀉為腸痰之兆,善忘、癡呆為腦痰之征)。

此外,血寒和血熱也易形成血瘀兼證,因血遇寒則凝,臨症如見疼痛,得熱則減,平日畏寒肢冷,色淡而暗,脈沉遲者,則為血寒瘀象。而血熱瘀象又為溫熱之邪入裡,與營血搏結所緻,臨床見高熱神昏、出血、衄血及發斑、舌質绛紅、脈數,則為瘀熱互結之兇象。

前腎對瘀血先兆皆十分重視。如唐容川認為:瘀血阻在腠理,以寒熱和瘧為其兆,瘀血在肌肉則翕翕發熱、自汗為其标志。瘀血在上焦以發脫為其先,瘀血在中焦以腹部刺痛為特征,瘀血在下焦以少腹刺痛,大便黑色為其兆。瘀血在裡以口渴為先驅症,因内有瘀血氣不得通,不能載水津上升,是以發渴,名曰血渴(《血證論·卷五·瘀血》)。周學海《讀醫随筆·瘀血内熱》曰:“腹中自覺有一段熱如湯火者……非實火内熱,亦非陰虛内熱,是瘀血之所為也……又常如火從胸腹上沖于喉,是肝脾郁逆而血上沖也……有心窩中常如椒桂辛辣狀,或如破皮疼脹狀,喉中作血腥氣者,是皆瘀血積于其處也……,凡瘀血初起,脈多見弦,兼洪者易治,渴飲者易治,其中猶有生氣也;短澀者難治,不渴者難治,以其中無生氣也”。通過上述醫家之言,瘀血先兆,可見一斑。說明瘀血先兆雖然變化萬端,但卻是可以認識的,并且是有規律可循的。

下面分别論述無形瘀血及有形瘀血的預報意義。

一、有形瘀血先兆

大凡疼痛性質為刺痛、部位固定不移,舌質發暗或有瘀點,夜熱口幹渴不欲飲,都為瘀血的征兆。如出現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肌膚甲錯、脈象沉,則為久瘀之征象,預後往往不良。

(一)瘀血阻脈先兆

瘀血阻脈,是很常見的瘀血疾患,其先兆也是有規律的。如王清任《醫林改錯·上卷》說:“青筋暴露,非筋也,沉于皮膚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瘀血也”。瘀血阻絡包括瘀阻心絡、瘀阻腦絡、瘀阻肺絡等髒腑之絡及瘀阻肢體之脈絡。瘀血壅阻腦絡,其先兆症主要為進行性健忘,尤其是人名遺忘,一過性眩暈及一過性失語等症。瘀阻心絡的先兆為勞累後及情緒不舒時出現胸悶及一過性左胸疼痛。瘀阻肢體先兆以指、趾麻木,色變暗或發涼為常見瘀阻肢體經絡之報标症。常發生于血痹、脈痹,包括西醫血栓性脈管炎、下肢靜脈曲張、血管畸形等病的前期。

(二)瘀血攻裡兇兆

主要為瘀血内攻心腦肺等重要内髒,病情較為兇險,如:

1.瘀血攻心兇兆 多發生于産婦及吐衄家,凡出現頭冒眩、神昏,為瘀血欲攻心先兆,待出現昏迷、不省人事、氣短心悸、唇紫面青,則已為瘀血攻心之危候。常發生于産後瘀血未盡,外邪乘襲入裡所緻的疾病等,包括現代醫學中的産褥熱等婦科危證。甚則卒然發狂,如見鬼狀,或喜笑妄罵或為不語,主要因為惡露停滞不下,引起感染緻敗血沖心、擾亂心神之故。上述疾病相當于西醫的産後敗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感染中毒性精神病。

2.瘀血幹腦兇兆 有腦外傷史或腦部感染疾患,出現善忘或狂躁為瘀血幹腦先兆。待出現不識親疏、發狂、昏迷,則為瘀血幹腦的危證。瘀血幹腦多發生于腦外傷後遺症,感染性精神病等情況,預後大多不良。

3.瘀血乘肺兇兆 瘀血乘肺常因瘀血與熱毒攻乘于肺所緻。凡瘀血留滞病人出現氣急、喘促,為瘀血乘肺先兆,待出現喘促、咳逆、心悸氣短、鼻起咽煤、眼目見黑,則已為瘀血乘肺之危證。由于瘀血乘肺,證情危笃,故尤應注意其先兆證的出現。如發生于産後惡露不下、敗血上沖者,極為嚴重,如《陳素庵婦科補解·産後衆疾門》說:“産後氣喘者,由敗血上沖肺”說明喘是瘀血乘肺的報标症。

二、無形瘀血先兆

無形瘀血指未離經瘀血,病變多在絡脈,尤其為微絡脈(包括微細血管,首先累及微循環),病程進展在不知不覺之中,多屬于潛病證,其先兆症常隐晦和缺少特異性,但仍有一定規律可循,如:

(一)微絡脈瘀象 包括甲皺絡脈、虹膜、舌下絡脈及面部絡脈、鼻翼、唇的絡脈瘀血。先兆為絡脈出現曲張、紫暗,對胸痹、中風、痹證、紫癜、臁瘡、脫疽、紅斑性狼瘡、惡性良性腫瘤等都有一定的預報意義(包括西醫的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如肺心病、冠心病、心腦動脈硬化、惡性良性腫瘤及硬皮病、雷諾氏病、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結締組織疾病以及慢性肝病、腎病,各種神經痛、周圍神經炎等)。

(二)肌膚瘀象 皮膚出現幹枯、龜裂、色澤不華、多鱗屑及硬化等,是内髒有瘀血的外兆,對中風、胸痹、惡性良性腫瘤、紅斑性狼瘡等,都有一定的預報意義(包括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腦血栓形成、硬皮病、神經性皮炎、銀屑病等)。如皮膚出現甲錯、膚色黧黑則為内有幹血、死血無疑。

(三)善忘 善忘為郁證、癫狂、癫痫、蓄血證等病的早期先兆症狀,尤其人名善忘是腦絡血瘀的先兆,說明瘀血先兆對腦血管病、精神病的微循環障礙的早期發現有着重要意義。

(四)色譯晦暗 首先出現于眼周、口周、鼻翼及額部、頰部,這些部位呈晦黯色及目睛暈黃,常為内有積聚、癥瘕、臌脹、閉經的早期征兆,包括現代醫學的惡性良性腫瘤、肝硬化、硬皮病等在内。

(五)脫發 脫發及早白為腦絡血瘀的早發症,故對中風先兆有一定的預報價值。此外,脫發還為紅斑狼瘡、雷諾氏症、硬皮病等的前兆症狀,但并非為特異性,可作參考。

(六)經少、閉經 經少及閉經為胞宮痰瘀,腎陰陽失調,相火偏亢夾瘀及肝腎虧損夾瘀等病的先兆(包括内分泌疾病,如腎上腺功能亢進的柯興氏綜合征,腦垂體功能亢進症的肢端肥大症,家族遺傳性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病)。

(七)口幹 口燥咽幹是全身性瘀血病證的早期征兆之一,又稱血渴。如唐容川說:“瘀血在裡則口渴,是以然者,血與氣本不相離,内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津上升,是以發渴,名曰血渴”。特點為口雖渴卻不欲飲,或飲水不多,以氣化失司之故。為紅斑性狼瘡、膨脹、幹燥綜合征、傷寒蓄血證、溫病熱入營血的征兆。

(八)夜熱 夜熱或午後發熱也是全身性瘀血的征兆之一,由于瘀血阻滞氣化不利,導緻陰分不足,虛火偏旺,故出現夜熱及午後熱,又稱瘀熱,但并非瘀血的特異征兆,必與瘀血的其他症狀具見,預兆價值才大。

本頭條号有很多内容隻對粉絲開放,如有需要,請加關注[謝謝]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