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再一次回到了母校杭州師大,在5月13日舉行的110周年校慶上,馬雲對在場的師生們分享了自己對母校和教師行業的感情,并提及了盡管不再是老師,時間也越來越少,但隻要有時間,馬雲就願意去大學校園裡給學生講講課,至于講的題目,則都是和教育有關的。可以說,馬雲是一個講授關于“未來教育”和“全球化”的全球講師。
馬雲自己在不同的場合都曾說過,“如果說我最喜歡的、做得最好的工作,還是當老師。這一輩子不會拿掉的烙印,就是當老師。”
現如今,馬雲雖然已經不再是老師,但他穿梭于寰宇之間,給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和學生傳授人生經驗,并把各國的教育理念帶回到中國,和他的母校杭州師範大學。
“我這次去了以色列和約旦,猶太人占全世界萬分之幾的人口,但是拿走了20%的諾貝爾獎;約旦隻有1000萬人口,教育也非常先進,他們已經立足創新創造來教育。和他們相比,我們的師範教育有巨大差距,和未來相比,我們的師範教育更加需要變革,我認為這就是杭師大的機會所在。”
教師馬雲在全球談教育
仔細翻看馬雲過去幾個月的出行報道,細心的人不難發現,身為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馬雲幾乎每個月都會到訪大學或進行教育相關的捐助和活動,都會提及教育,甚至隻談教育。進入2018年以來的每個月,或在大學校園,或在年輕人聚集的場合,馬雲都會對年輕人和學生進行自己人生經驗的分享。
1月份,馬雲公益基金會在海南舉行了鄉村教師頒獎儀式,馬雲親自為鄉村教師們頒了獎,當天晚上,馬雲又飛赴瑞士達沃斯,在達沃斯的馬雲專場上,馬雲和台下的世界青年領袖們進行了坦誠的分享,談自己對技術變革時代,教育所面臨的挑戰的擔憂。“教育現在面臨很大的挑戰,如果我們不改變教書的方式,30年之後我們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此次在杭州師大,馬雲再一次和母校師生重複了自己的擔憂:我認為最需要擔心,面臨最大挑戰的就是今天的教育。教育的變革,是未來30年技術革命不演變為社會革命的關鍵。今天,就算是世界一流大學,也要思考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否則都會遇上大麻煩,教出來的大批學生找不到工作
2月份,馬雲到訪南韓頂尖的延世大學,和台下的學生進行了交流和分享,延世大學的大報告廳千人座位座無虛席。
3月份,湖畔大學的新校園在杭州舉行奠基儀式,同時第四期學生開班儀式。馬雲親臨現場,并稱“我們為湖畔大學要辦300年的願望奠基。”
4月份,馬雲出現在日本知名學府早稻田大學的大禮堂,并和台下一千多的師生進行了分享,馬雲說:我認為教育應該要改變,不是教孩子機器更加擅長的,是以我在中國建了自己的學校,我想要學生更加有創造力、有想象力、更加智慧。機器隻有晶片,但是沒有内心,是以人類不需要擔憂太多,我們應該思考未來,要關注教育改革。

在交流結束後,馬雲和早稻田大學校長與全場聽衆一起合影
在五一勞動節假期期間,馬雲更是率阿裡高管集體到訪以色列,馬雲接受了特拉維夫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并和該校的師生進行了交流,在對談中,馬雲給哈佛、清華這樣的名校畢業生提了一些建議:“如果你畢業于名校,也請尊重那些差勁一些學校出來的學生;那些像我一樣不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請尊重自己,隻要努力,會有機會的。”
馬雲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學生們交流
在5月8日,約旦拉尼娅王後基金會在安曼宣布,基金會收到來自中國企業家的首次捐助,這筆300萬美金的捐助來源于中國企業家馬雲個人建立的馬雲公益基金。旨在和約旦建立共同教育項目,用于支援王後的基金會正在開展的教師和婦女教育訓練項目,投資網際網路平台讓更多的阿拉伯兒童線上上課以及幫助約旦收留的難民兒童得到教育機會。
未來還想當教師
馬雲在對杭師大師生的講話中,也許能解釋他在全世界範圍内對教育的執着,以及對教師職業的熱愛: “老師是一個最了不起的職業,應該講也是最偉大的職業,做老師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強,做得比自己還要好…阿裡巴巴很多高管都是當老師出身。老師身上有一種理想主義,這種理想主義成就了阿裡巴巴,讓他能夠成為一家不一樣的公司。我經常說,我沒學過怎麼當CEO,我是用當老師的方法來當CEO,在我看來,CEO就是chief education officer,是首席教育官。”
至于自己的全球之旅總不忘到當地的精英大學對話學生和年輕人,馬雲則說“其實我覺得我沒有一天停止當老師,我現在時間少了,但隻要有時間就去大學給學生講講課。我一直希望有一天還能回來當老師,而且是為了未來當一個老師。”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5-13
本文作者:網商君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天下網商”,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