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末代皇帝溥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也是道光皇帝的曾孫,攝政王載沣的兒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更是慈禧的心腹重臣榮祿的女兒,而正是這樣出生顯赫的溥儀,卻在回憶童年的時候悲痛欲絕,甚至餓肚子的時候隻能吃喂魚饅頭,身體還被貼身宮女挖空,這是為何?

1909年12月2日,剛滿三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繼位,因為是小皇帝,還不能親政,隻能是隆裕太後垂簾聽政,溥儀隻不過是皇室的象征,并沒有真正的實權,而是一位傀儡小皇帝。随着晚清動蕩不安的社會,風雨飄搖。
雖然溥儀隻有三歲,但他卻不能向其他小孩子一樣到處玩耍,而是每天上朝,和百官議事。但時間久了,小孩子好動的性格就顯現出來了。次數多了,隆裕太後就會很生氣,也會罰他不許吃飯,時間長了,也養成了小皇帝懦弱,怕事的性格。
據野史記載,這一次宣統小皇帝又挨罰了,一天沒有吃飯,餓極了的溥儀隻能去太監房找喂魚饅頭吃,吃到一半就被太監看到了。溥儀趕緊往外跑,跑到一棵大樹下停下來,蹲在那裡。太監也敢往前走,過了一會兒,溥儀轉過身來,把沒吃完的半個饅頭還給太監。
這讓在場的太監無不感動的落淚,而這樣的場景也經常出現在這個兒皇帝的身上。而很多宮女看到溥儀在隆裕太後那裡不讨好,也來欺負她,據溥儀晚年回憶,自己沒能和皇後婉容和淑妃文繡留下子嗣,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貼身宮女挖空了自己的身體。
到了1912年,隆裕太後頒布《清帝退位诏書》,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帝制,從此進入共和時代,開啟了一個新的曆史紀元。雖然溥儀已經退位,但隆裕太後還是向北洋政府争取了每年400萬兩的皇室開銷,也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對于溥儀來說,他的生活還是十分惬意的。
到了1919年,英國軍官莊士敦到紫禁城擔任溥儀老師,學習西方的文化,教育溥儀英文,數學,地理,溥儀是以也眼界大開。從那之後,溥儀開始剪掉發辮,開始在紫禁城騎自行車,很好奇“外面的世界”,甚至還和弟弟溥傑計劃逃出去紫禁城,但被王公大臣發現才未被實作。
但好景不長,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隻好帶着他的金銀細軟和兩位夫人離開了紫禁城,經過幾次輾轉,最後定居天津。但在天津的他無時無刻的都在想着重回紫禁城,而日本人也正是看中了溥儀的想法,便主動伸出了“橄榄枝”。
在溥儀看來,他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恢複“大清”,但日本人卻更是狼子野心,他們希望長期占據中國東三省,掠奪東北的礦場資源,要知道,當時東北的重工業是全國的三分之一,地理位置更是不言而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人想通過溥儀的影響力,建立傀儡政府,影響群眾的抗日熱情。
面對日本人開出的誘人條件,溥儀再也按耐不住,幾乎同意了日本人的所有條件,隻身去了東北,但讓人遺憾的是,溥儀的師傅,像陸潤庠、徐坊、這些大師隻教了他十三經,古詩,以及《朱子家訓》之類的書籍,但他卻從來沒有學習過曆史,如果他能看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也不會去東北,最終成為戰犯。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