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他是一名優秀的工匠,出身于五代工匠世家,一心緻力于将傳統古典工藝家具的非遺文化繼承發揚,創作的家具及作品榮獲國家級金銀銅獎200多項。同時,他還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在帶動家鄉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把家鄉文化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此外,他還是一名博物館館長,不斷向每一位熱愛古典家具的人普及曆史知識、分享精妙技藝。他就是林國水,擁有着多重身份,卻依舊淳樸謙遜地踐行着最初的夢想——傳承古典技藝,留住文化根脈。

與木結緣

福建莆田,這個東部沿海城市自古名流巨匠燦若繁星。為人熟知的還有莆田當地的雕刻,技藝源遠流長、曆史悠久,莆田也是世界聞名的沉香、檀香集散地。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木材在這個地方彙集加工成一件件驚世作品,莆田雕品以其日臻完美的藝術造型和精湛絕倫的技法刀工蜚聲中外。是以,擁有豐富木材資源和雕刻文化的莆田市又有着“中國古典家具之都”、“中國木雕之城”和“中國木業之城”等稱号。

“中國傳統古典工藝家具非遺傳承人”林國水便是福建莆田人。跟着木材行家和民間工匠,從幼時便開始接觸大量木材原料的林國水積累了深厚的識木經驗。這項技能當然可以通過後天習得,但林國水自幼便有着先天的優厚條件和豐富的資源供給,讓他在木材的世界中練就了卓越的技能,冥冥之中帶領着他走向了一條職業道路。

籠屜,這件小小的炊具如今已經所見不多,屬于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它以竹、木、藤皮等制成,主要用來蒸制食物。在傳統使用地竈、鐵鍋的年代,籠屜是民間常用的炊具。但大多數人知之甚少的是,南方上好的竹木造型的籠屜需要經過幾十道複雜工序制作而成。随着鋁合金、不鏽鋼炊具的發展,竹、木籠屜漸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正是當年這件小小的籠屜,為林國水漂泊北京打開了市場。

改革開放初期,林國水離開家鄉來到北京闖蕩,具有敏銳嗅覺的他發現南北方制作籠屜的工藝有很大差别。北方的籠屜往往工藝簡樸,以笨重粗糙的木制四方層屜蒸制饅頭。但他制作的籠屜卻是造型精緻,屜體由10多層竹木薄皮闆疊加而成,且能增進蒸制效率,增加饅頭的松香度。如此美妙的家傳手工技藝為林國水在北京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憑借籠屜的制作,林國水開始更深入地思考創業途徑。當然,自幼習得的識木技能是開辟新思路的首選,于是,利用木材進而制作木雕、家具作品便開啟了他的創業道路。自此,林國水打開了他與中國古典家具的通路,并不斷精益求精,開啟了他畢生熱愛的事業。

在北京紮穩陣地後,2005年,林國水在家鄉莆田市秀嶼區國家級木材加工區征地80畝建造了生産工廠,帶動家鄉手藝人就業的同時,還認真挖掘了許多瀕臨滅絕的民間技藝。他說:“我不會忘記生我養我的那塊土地,海西經濟的發展給了我信心,莆田市委市政府給了我很大的支援,我認為應該回報家鄉。”懷揣着對家鄉以及民間藝術的熱愛,林國水發揚傳承民間藝術以及中華文化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20年建一座博物館

在采訪林國水前,我們先參觀了他建設的古典家具藝術博物館其中的一個分館。

走進分館的大廳,一座傳統的媽祖廟映入眼簾。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海神,是當地人民的一種信仰。早在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便授予了媽祖“和平女神”的稱号。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成為全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産和全人類共同精神财富。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信仰的力量往往有着難以預想的強大,它支撐着每個人去面對暗黑時刻,在迷霧中找尋曙光。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信仰,賦予了林國水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讓他在20年間實作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夢想。

早在1980年,林國水第一次走進故宮。他驚歎于故宮宏偉的建築群落和精緻的室内家具作品,與此同時,林國水想到了家鄉精美的木雕工藝,“故宮的工藝品和家具能夠向全世界進行展示,傳播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文化,我家鄉的木雕工藝其實也在展示着我們當地的一些民俗,但卻沒有流傳開來。”于是,一個想法悄悄在林國水的腦海中萌生。“在我去過北京的故宮之後,我就已經在内心告訴我自己,我也要建一座博物館,這個想法在那個時候就種下種子了。之後,我一直在默默地着手籌備,開始把家族的手藝人聚集在一起,籌劃着這件事情。”搜集大量的古典書籍、尋找民間的一些家具作品、翻閱有記錄的家具樣式……林國水在不斷尋找真正有手藝的工匠的同時,積極開始研究制作,尤其對明清家具的研究更是細微至極,力求還原古典家具的樣式,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創新研發,結合現代人對古典家具的真切需求,讓古典家具走進每一個熱愛它的家庭。

經過近20年的積累,從小型藝術館擴建成了九牧林氏古典家具藝術博物館,這座古典家具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16000平,于2017年向全國人民免費開放。這裡展示了原木種類、榫卯結構、中國明清古典家具的經典家具樣品、木雕藝術精品,集研究、設計、展覽、交流于一體。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中很多的古典家具已經陳放了20多年,仍完好如新。“我們制作的古典家具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收縮、不脫榫、不開裂’。很多古典家具都獲得了國家級金、銀、銅獎等200多項獎項。”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目前,博物館已成為定期舉辦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和古典家具藝術品展覽等活動基地,并作為公益性質博物館免費對社會開放。2018年,博物館還取得了“昌平區中國小生綜合素質提升工程資源機關”資質。2019年,建在博物館内的昌平區民革黨員之家被民革中央評為“全國優秀黨員之家”。“博物館展示的正是優秀古典家具藝術作品。其實,了解古典家具的過程也是一個了解傳統曆史文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我受益很多。我認為,傳承古典家具的背後其實是傳承傳統文化,人不能忘本,我是手工藝人的後代,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是我的責任。”林國水如是說。

Q-北京青年周刊

A-林國水

“拯救失傳工藝,挖掘人才與技藝”

Q 在您看來,一件古典家具需要具備怎樣的特點才能叫做一件優秀的家具作品呢?有怎樣的評價标準?

A 我覺得,一件優秀的古典家具一定是古法制作的,所謂古法制作,就是将最質樸、最本原、最純粹的技藝留存,每一道工序都有所講究,不能夠有差誤。最重要的,還是這件古典家具的原料,一定是純正的原料,必須要經過篩選,才能夠完成一件優秀的家具作品。

Q 目前,喜歡古典家具并且會購買的消費者是哪一類型的人?

A 其實,古典家具有着它獨特的閱聽人群體,我想大多數喜歡古典家具的人,一定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着深刻喜愛和研究的人,他們願意将自己周圍的環境打造為一個透露着傳統文化氣息的氛圍。古典家具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精美的古典家具能夠在保健人們身體的同時,制造出那種沉浸的氛圍。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Q 這類型的消費者最喜歡古典家具的哪些特點?

A 看似一件古典家具可能不起眼,但實際上,每一件(家具)的每個彎度、曲線都有講究,可以說是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就像是官帽椅(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其名,靠背椅子的搭腦兩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頭,背闆多為“S”型,而且多用一塊整闆制成。)它要滿足人體工程學,也就是至少應滿足人體三個方面的要求:坐得挺拔、坐得舒适、坐得健康。還有圈椅(圈椅是一種圈背連着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的椅子,造型圓婉優美,體态豐滿勁健。圈椅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坐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頗受人們喜愛。)也是如此,在使用時,能夠讓人們的後背感到十分放松,使人體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态。這些家具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同時,更是滿足了大家對古典家具文化的那種喜愛。

Q 想要讓古典家具受到更多現代人們的喜愛,是不是不可避免地一定要進行創新?

A 是的,這點肯定沒錯。當初,我們在還原每一件古典家具的時候就是通過各方資料進行不斷摸索嘗試。例如,一個腰闆就要經過無數次的改版,通過調整角度、曲線、形狀等,依據女士、男士以及不同身形的人的不同需求進行改進。創新的時候也是如此,但好在我們依據古法的創新,在細節處創新就可以對一件家具進行提高。而且,我發現現在很多人喜歡古樸簡約的設計,不需要十分繁複的結構,在極簡中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

Q 您從事古典家具制作至今,成就感來源是什麼呢?

A 我感覺,成就感的來源還是很多的。首先,從事這個行業40多年來,從民間傳承人不多的狀态,到改革開放以後逐漸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傳統文化,喜歡使用古典家具。民間有很多高手,大家都在通過不懈努力一直在研究。這個大環境十分的向好,在此之下,我也覺得,傳統文化的推廣越來越好了。其次,我感覺在拯救失傳工藝上,要挖掘人才與技藝,我也一直在破解其中的奧妙。這一點,我是樂在其中的。而且,掌握木材皲裂收縮這項獨特技藝讓我很欣慰。

林國水 傳承與創新并存

Q 在您心中,家鄉福建莆田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對您又産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A 我感覺,我的家鄉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莆田秀嶼港是中國天然良港、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區、世界珍稀木種集散地。由于莆田木作始于唐宋,興于明清,祖輩多是木藝人,建造木制廟宇、佛神像,雕刻品和明清古典家具由此走向世界。大家一直都在默默傳承着這些工藝技術。這也是引領我進入這一行的原因吧。

做好傳統技藝的守護者

Q 目前,國家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你的感受如何?

A 我覺得,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越來越高了。因為中華文明具有深厚的曆史根基和文化底蘊,我們在這個文明的浩瀚之海中需要一直不斷精進自己,不斷去學習進步。而且,傳承和發揚這種傳統文化也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去不斷踐行的一件事情。

Q 說一件在你記憶中,與祖國息息相關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A 香港和澳門兩地回歸時,中央政府第一次授予兩位特首的任指令木框是我親手制作的。結合我所從事的事情來說,在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及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這兩個時間階段,我把博物館裡面的經典傳統家具作品展現給全國人民,向更多人展現了傳統古典家具的魅力。其實,我一直在研究明清古典家具最經典的技藝,我希望這項技術能夠一直保留下去,我感覺這也是對文化傳承的一點貢獻。

Q 習總書記曾說,我們都是追夢人,你是怎樣了解“追夢”的?

A 在自己所從事的這個領域一直堅守,并且不斷創新。

Q 在你追夢的過程中,你認為激勵你的是什麼?是什麼讓你走向成功的?

A 堅守和熱愛,還有不斷去深入鑽研的韌勁。

Q 當你認為自己取得成功時,你對榮譽感和自豪感如何體會?

A 我覺得,榮譽感和自豪感是階段性的,這些榮譽對我來說隻是起步,我将一直力求完美,将工藝發揮到極緻。

Q 2022年馬上來臨,你要送給祖國什麼祝福?

A 我衷心希望祖國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熱烈期盼祖國早日和平統一,作為媽祖後裔和民革黨員,待祖國統一大業完成時,再次獻上我的作品。我自己将一如既往做傳統技藝的守護者、傳播者、創新者。

編輯 韓哈哈

文 王雅靜

人物攝影 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