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來源:藝術鑒賞網

作者:丁燕 武漢博物館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湖泗窯址群是湖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瓷窯址群。“武漢湖泗窯址群出土文物及标本展”日前在武漢博物館舉行。展出由武漢博物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手湖北省博物館、武漢江夏區博物館、錦繡山莊文化藝術村和武漢大宋武昌窯研究所等機關舉辦。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展覽以湖泗窯出土文物和器物标本為基石,分為“明珠重制”、“良工巧匠”、“小家碧玉”和“重放珠華”四個單元,展出文物及标本329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件(套),詳細介紹了湖泗瓷窯址群的發現經過和考古工作情況、宋代陶瓷燒造過程、湖泗窯産品的特點以及近年來對湖泗窯址群的保護利用。首次對湖泗窯址群這一極具武漢地方特色的窯址群進行詳細梳理和展示,展現出武漢地區宋代制瓷手工業的面貌和宋代制瓷工匠的智慧與創造。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宋代是中國瓷器大發展的時代,瓷器成為社會主要生活用品,生産宋瓷的窯址遍布全國各地,生産規模不斷擴大,各具特色的制瓷業空前發展。然而,典籍中卻少有武漢地區制瓷發展情況的記載,以至流傳着“白雲黃鶴無瓷窯”的說法。直至1974年,考古從業人員在武漢江夏湖泗公社夏祠灣發現了湖泗瓷窯址,這才掀開了武漢地區一千多年前瓷器燒造曆史的真容,填補了武漢地區古代瓷器史的空白。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湖泗窯址群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和斧頭湖沿岸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帶,在南北長約40公裡、東西寬約30公裡的沿湖地區密集分布着面積達170萬平方米的瓷窯遺址群。湖泗窯初創于晚唐五代,并一直延續到元明時期,其中以宋代為主。窯址群規模龐大、數量衆多、分布密集,是湖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瓷窯址群。其制瓷業的存在與發展為兩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提供了具體例證;也為研究長江中遊地區瓷窯址的文化堆積層次、窯體結構與營造方法、瓷器燒造工藝流程、青瓷與青白瓷器的類型等,提供了豐富、充足、翔實、典型的實物例證和科學依據。窯址群内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和青白瓷器,類型豐富、造型多樣、紋飾精美,反映出當時較高的制瓷工藝水準和獨特的藝術審美特征。2001年6月25日,“湖泗窯址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囿于曆史原因,湖泗窯出土文物分别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區博物館等多家文博機關,民間亦有少量收藏。武漢博物館此次以展覽形式将多家博物館和民間收藏機構庋藏的湖泗窯出土精品首次集中展示,既讓武漢市民能充分了解武漢地區制瓷業的曆史發展脈絡,也是對湖泗窯考古發掘和保護成就的全景回顧和展望。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青釉瓜棱瓷執壺為湖泗窯的代表之作。這件執壺出土于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的一座北宋時期墓葬。通體施青釉,釉色醇厚,器型規整。既是實用的盛酒器,也是精美的陳設品。透過另一件1996年出土于江夏區湖泗鎮的 “影青釉瓷枕”,我們也能感受到宋代制瓷工匠賦予瓷器獨特的“人間煙火氣”。這件瓷枕作亭榭狀,屋頂為枕面,牆壁上窗棂緊閉。亭内塑有兩人對弈,兩人觀戰,亭外綠樹環繞,意境幽雅怡人。瓷枕造型别緻、質地細膩,集雕、塑、镂等工藝為一體,為湖泗窯瓷器中的精品。

藝術鑒賞網:武漢湖泗窯文物展訴說宋瓷“煙火氣”

為更好凸顯此次展覽内容和特色,武漢博物館對原有珍藏廳進行了改造,再現湖泗窯燒制場景,讓觀衆能夠更為直覺地了解到宋代瓷窯燒制的流程和工藝。在展品的選擇上,除了展示湖泗窯址群出土的完整件外,策展人還選用了大量标本件瓷器,盡可能完整地呈現湖泗窯瓷器在釉色、器型、裝飾手法等方面的特點,力求使觀衆能夠對武漢湖泗瓷窯址群有一個直覺、真切、豐富的認識。

展覽将持續至2022年5月,市民可近距離走近湖泗窯,感受武漢地方曆史發展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劉梅(北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