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讨厭一個人,不用虛情假意,懂得這幾點就夠了

讨厭一個人,不用虛情假意,懂得這幾點就夠了

文:曦汐浠

圖: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自己讨厭的人,而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讓别人讨厭的那個人,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每個人眼中都有對林黛玉不同的解讀,有人愛,有人惱,人無完人,更何況這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人。

是以我們最需要學會的是如何與那些讨厭我們,或者我們厭惡的人“和平相處”,因為相處的方式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格局,彰顯了我們的心态,甚至有時會影響到我們的事業和工作。

很多人會說,作為一個成年人,就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懂得自控,這才是做人的圓滑。

可是相信經曆過的人才知道,真正厭惡一個人的時候,哪怕做到虛情假意地維持表面關系其實都很難。

不過為了生計,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其他一些說不出口的苦衷,很多人都選擇了虛情假意,即便有些人沒有壓住脾氣,最後與對方撕破臉也未必是真正的赢家,因為有可能失去了更多。

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選擇硬碰硬,也不會委屈自己在這段不舒服的關系裡繼續迎合對方,因為他們知道,特别厭惡一個人的時候,不需要虛情假意,也不需要撕破臉,懂得這幾點就足夠了。

讨厭一個人,不用虛情假意,懂得這幾點就夠了

01學會視而不見

有些人活得很較真,看到自己不滿的總想要發表意見,想要幹涉一下,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說話辦事。

久而久之,對方的言行在自己眼中就成了讓自己生厭的源頭,看他做什麼說什麼都不順眼。

曾經有個同僚,她是個特别認真的人,不管是對工作,還是對周邊的人際關系,都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按理說,這樣的人其實是很自律的,起碼不像牆頭草那樣毫無原則,可是凡事太過了就會徒增煩惱。

公司裡就有人看不慣她這樣的做法,時間久了,兩個人彼此之間越來越越不順眼,同僚甚至覺得怎麼會有那樣的人。

可是最後她學會了一點,那就是适當的視而不見,隻要那個人沒幹涉到她的利益,沒影響到她的工作,那就是與自己無關的,不慣那個人做什麼,說什麼,她也都當作沒看見一樣。

學會了這樣的做法之後,同僚發現自己的心态好了不少,也覺得在公司裡的工作順手了很多。

我們都知道,自己特别厭惡一個人的時候,不誇張地說,甚至覺得對方的呼吸都是錯的,不管看他怎麼做怎麼說都覺得不對。

可是這樣執着地盯着對方的言行,無疑是在折磨自己,因為他不可能事事按照你的想法去行事,你永遠無法改變任何一個人。

這個時候,莫不如學會關上一隻耳朵,閉上一隻眼睛,所謂的眼不見心不煩,其實是做人的大智慧,放過自己,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寬容。

我們要知道,厭惡一個人的另一種解讀,其實是在折磨自己,而這樣的活法無疑是不明智的。

讨厭一個人,不用虛情假意,懂得這幾點就夠了

02遠離比較真更為輕松

張宇在朋友們的眼中是個非常講義氣的人,不管誰遇到什麼事,隻要求到了他這,他都不會拒絕,會拼盡全力去幫助對方。

但是張宇特别讨厭一個人,那就是他曾經的一個同學趙德,上學的時候,張宇就看不上趙德的為人,覺得他很虛僞,假情假意,表現得跟誰都很好,實際上卻隻顧自己的感受。

好巧不巧,工作後,張宇與趙德又成為了同僚,每天擡頭不見低頭見,趙德在公司裡很會左右逢源,看似混得很開,實際上很讓人不屑。

有幾次因為工作的事,張宇與趙德發生了分歧和口角,對趙德的為人,張宇不屑評價,但是涉及到工作了,他又不得不較真。

最後驚動了部門上司,進行了調解後,也把兩個人調到了不同的組,這對張宇來說算是一件讓他松了口氣的好事。

可是趙德卻自此記恨在心,時不時地故意找茬想要激怒張宇,因為他知道張宇是個暴脾氣。

可是張宇在公司的為人得到了很多同僚的肯定,自然不願意看着他進了趙德的套,是以有個一直提攜他的大哥提醒他,跟趙德這樣的人對着幹不如遠離他,那樣才不會如了他的願。

讨厭一個人,不用虛情假意,懂得這幾點就夠了

一番話對張宇來說猶如醍醐灌頂,這讓他有了新的認識,自從那以後,不管趙德怎麼故意引起張宇對他的不滿,張宇都會躲着他。

趙德以為自己吓退了張宇,心裡還洋洋得意,認為他怕了自己,是以更加嚣張起來,覺得公司裡沒人能管住自己。

時間久了,因為行事過于嚣張,趙德犯了工作上很嚴重的失誤,被上司發現後毫不猶豫地開除了。

而張宇的“躲”在趙德眼裡也許是無能,懦弱的表現,可實際上張宇才是最後的赢家,不僅讓自己厭惡的人最終咎由自取,還讓自己學會了淡定行事,這也是做人的進步和通透。

我們在讨厭一個人的時候,情緒上會不由自主的失控,很難保持理智,因為厭惡,是以有關那個人的事總是不能保持冷靜,這就無形當中讓自己陷入到錯誤的判斷當中,甚至會因小失大,給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

厭惡一個人,才要活得比對方更清醒,減少犯錯,而不是用對方身上令自己生厭的地方來懲罰自己,持續讓自己處于負面情緒當中,會這樣做的人最終會後悔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不值得的人身上。

身為一個成年人,心裡讨厭一個人,并不是一定要表現出來,因為所謂的真性情很多時候往往是人際關系當中的“絆腳石”,會讓别人覺得自己不成熟,而虛情假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累了自己的心,也于事無補。

與其執拗盯着那個讓自己生厭的人,莫不如先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态,讓自己學會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對方。

讨厭一個人,不用虛情假意,懂得這幾點就夠了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