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邁進強國時代的報春花——讀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由著名學者、書法家魏達志教授和深圳收藏家陳健先生主編的《吳巍與〈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即将付梓。這在中國當代學術界、書法界,是一件值得慶 賀的事情。兩位主編和吳巍先生囑我寫序。我盛情難卻,就不避班門弄斧之嫌,來寫這篇《邁進強國時代的報春花——讀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權當代序。

邁進強國時代的報春花——讀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我認識吳巍先生,很是偶然。2018 年 3 月 4 日,家學淵源的魏達志教授,邀我就“中國學人書畫概念”進行座談,地點就在吳巍先生的深圳寓所。隻見吳先生雙目炯炯有神,一邊座談一邊和兩位小朋友互動,一派含饴弄孫的景象,使得整個座談會變得生動起來。我在好生羨慕的同時,用手機拍了好幾張照片。我邊拍邊想吳先生真是位大隐隐于市的得道高人。後來,當閱讀了他送給我的沉甸甸 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之後,更加堅定了我的這個想法。

第二次和吳巍先生見面,是緣于油畫大師閻文喜教授的一幅畫《江南春早》。 2017 年 11 月,《為人民的藝術:閻文喜油畫作品展》在關山月美術館和深圳大 學美術館成功舉辦。因為我為這次畫展出了一點力,一天閻文喜教授和夫人、女兒一起将他的力作《江南春早》送到我樓下。猝不及防的我隻得暫且收下。我日夜思想,何處才是這幅名畫的歸屬?一天,突然腦際靈光一現:暫存于吳巍先生的簡帛書法展廳。如能出售,則對閻教授的晚年生活有所貼補。是以如此考慮,是因為文喜先生甯願靠終身俸清貧度日,也不肯賣畫。他認為《延安文藝座談會》 等作品屬于中國,不可被外國公司買走。但這幅《江南春早》是純藝術作品,既然送給了我,我設法替他出售,然後将畫款歸送給他,豈不好事一樁!于是,在征得吳巍先生同意後,我請陳健先生将畫送到吳巍先生寓所。

在這樣的交往中,我和吳巍先生熟識了起來,并再次确認,他和閻文喜教授一樣,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人,真正的藝術家、學問家。

邁進強國時代的報春花——讀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中華文明是以能五千年領跑世界,是因為具備了得天獨厚的五本(五大根本 條件):得天獨厚的單元地域,及時出現先進的主流思想,具有不怕犧牲、鳳凰涅槃的精神,創造并堅持使用漢字,擁有久經考驗、與時俱進的中國醫藥。這五大條件缺一不可。其中,漢字是中國文明最重要的載體和表達形式。而“簡帛是中國無紙時代文字的重要承載體。”(羅運環《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序一》)這樣,簡帛文字的記載比紙書早了幾千年。這對中國文明史研究意義非凡,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中國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斷。

然而,研究簡帛文字是困難的。對每一個字的确認,要比研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泥版文書還要困難。因為每個漢字具有字形、字義、字音三大功能。

簡帛産生極早,發現簡帛書法作品也很早。但是,直到1970年代才在中國出現簡帛書法熱。著名學者劉文傑說:“一九七二年湖南馬王堆西漢墓的考古發掘把一種時人都沒見過的文字字形和寫法推到了大家的眼前。這種寫在竹簡和帛上的文字,我們稱之為‘簡帛書’。它承載了中國文字篆書到隸書數百年的發展變化史。它的出現立即引起了社會上衆多文字學家和書法愛好者的關注與研究,吳巍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用了三十幾年的時間,對簡帛書進行了不間斷的探索研究、認真學習、勤奮實踐,我們終于看見他對簡帛書的兩項重大貢獻:一、寫出了古往今來最有審美價值的簡帛書法,成為走中國書法正路的楷模;二、編輯了最有研究價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曆史價值、收藏價值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他還進一步指出:“《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集實用單字八千二百字,比以前出版過的有關簡帛書字典多四千九百四十三字,這是吳巍先生凝三十幾年心血,對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已見簡帛字考證研究的獨到成果,添補了簡帛書的空白,對當代、後世人們對簡帛書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石、橋梁和通道。是以,該字典極具文字研究價值。”(《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序二》)。

對于《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的價值,李國正教授的評價高屋建瓴,他說:“《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以前所未有的廣闊胸懷,把漢字的實用資訊、美學資訊、文化資訊融為一爐,開創了書法字典編纂體例的新天地。”并進一步肯定了吳巍在書法藝術及漢字文化傳承中的貢獻,指出:“《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儲存了從甲骨文到漢隸不同書體的漢字字形原始真實的面貌和編著的創作成果,儲存了同一漢字在不同曆史時期呈現的結構姿态及其中蘊涵的美學資訊,儲存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勞作生活孕乳發展而融入字形的文化資訊,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 及漢字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序三》)

以上,是三位著名學者對吳巍及其《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作出的專業評價,非常準确、到位、深刻。我完全贊同,并深感敬佩。

我是一個外行人,想作一點行外評價,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追求不朽。從花木魚蟲到飛禽走獸,概莫能外。人類是進階生命,知道追求生命不朽不可能,于是進而追求精神不朽和事業不朽。精神是事業的靈魂。這是人類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給人的最重要的啟示。中國古人追求“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三不朽”之說和《吉爾伽美什》有異曲同工之妙。

邁進強國時代的報春花——讀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從左至右:作家、詩人程效先生、本書作者吳巍先生、郁龍餘教授、魏達志教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駐深圳記者鄭柱子先生、收藏家陳健先生。

吳巍先生用三十多年時間編著四巨冊《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做的是一件不朽的文化工程。我們用曆史和發展的眼光看,此書有四大意義:

一、繼承、發展、豐富了中國的字典文化

敬字惜紙是中國的傳統,是以有倉颉造字“天雨粟,鬼亱哭”的故事。著書立說曆來為人敬重。而字典(詞典)是書中之憲,書中之師,地位近乎神聖。曆史上,凡是編著字典的,都名垂千古。《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是這樣,奉诏編修《康熙字典》的張玉書,也是這樣。

漢字能成為中華民族開邦立世的“五本”(五大根本原因)之一,是因為其具有與生俱來的“四美”:形象美與抽象美,動态美與靜态美,形式美與意境美。這是“漢字成為書法藝術的最重要因素”。(秦曉華《漢字與書法藝術》)。除此三美之外,還有一美即漢字的時間與空間美。看到泰山石刻“五嶽獨尊”,就讓人 美不勝收。看到甲骨文、石鼓文、各種古簡、古碑、古帖,就會産生一種一看究竟的吸引力。這就是漢字有而其文字沒有的時空美。

漢字、漢字書法、書法藝術,從本質上講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因為古代所有漢字都是手寫(包括刻、雕、描、畫等等)的,都是手藝,都蘊含着手工之美。曆代的書法家們将漢字的美學意蘊發揚光大,将書法創造成為一門高尚的職業。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正如沈尹默先生所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 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出驚人奇迹,無色而具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曠神怡。”(《書法論叢》)

寫字者常有,編著字典者不常有;書法家常有,編著字典的書法家不常有。吳巍先生集字典編著與書法創作于一身,是中國當代的許慎、張玉書以及李斯、王羲之、顔真卿、柳公權、米芾等書法諸家功能的呈現者。他不是許、張以及李、王、顔、柳、米,卻勝似許、張以及李、王、顔、柳、米。是否評價高了?閱讀了四巨冊《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就會感到我言之有理。

目不見睫。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無距離。人們總是看不見身邊人的優長,菲薄最近的人。我是學習研究印度語言文化出身,和漢字、漢字書法有着一個行業的大跨距。正是這個所謂“隔行如隔山”的距離,讓我看到了漢字、漢字書法和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的大美、壯美。這種大美、壯美首先展現在繼承、發展、豐富了中國的字典文化。

二、為中華文明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據

人類文明的載體多種多樣,文字是最主要的。是以,每當某地新出土古代文 字或文獻,必定引起考古學界及整個學術界乃至全社會的重視。1972 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的發現事屬偶然,但是它的發掘、整理、保護所受到的重視,即使在那特殊年代裡也理屬必然。因為中國人在基因裡是珍惜文物古迹的。馬王堆出土的簡帛等文物為中國文明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切實可靠的依據。同時,也為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證。

屈原《天問》說:“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這就告訴我們,印度《吠陀》神話中的月兔,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來到中國。正是因為 1972 年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一件非衣(飛),坐實了此事。在非衣的一角畫有一彎新月,下方是一蟾蜍,上方是一奔兔。這就是月兔後來、外來的證據。

中國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國。這和善于引進糧食作物有關。中國原生作物稷,在古代是主糧,為百谷之長。社稷(土神谷神)成了古人崇拜對象。但是稷質優而産量低,不能滿足人口大量繁衍的需求。于是,從西邊(中亞)引進麥子。麥子産量遠高于稷,是以北方人口就多了起來。麥(麥),意為來的穗(夕)。也有人将夕解釋為足,徐铉說:“夕足也,周複瑞麥來麰,如行來。”不管哪種解釋,都支援麥是外來引進的作物。吳巍先生說:麥字在中國出現很早,在甲骨文、金 文、簡帛中都有發現。在《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三冊中,就收有“睡虎地秦簡”“居延漢簡”、“敦煌簡”“馬王堆簡帛”的麥字拓片。

是以,研究漢字可以為中國文明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确切的文字依據。

三、為編寫新的字典、類書提供豐富資料

中國除了編寫新字典、新字書的傳統,還有編纂類書的傳統。在《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之外,還有《藝文類聚》、《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永樂大典》、《古今圖書內建》等等。進入現代,《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辭典》等等面世,新時代的《四庫全書》——《中華大典》,亦在編輯出版之中。這種字典、類書的編輯出版,無疑是新時代文化事業興旺發展的重要展現。而吳巍《中國簡帛書 法大字典》的問世,不但參與其間,而且可以直接為新一輪的中國字典、類書的編寫,提供豐富的資料。

邁進強國時代的報春花——讀吳巍《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四、一項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文化工程

1949 年建立新中國至今,中華民族一直奔走在立國、富國、強國路上。立國、富國靠經濟發展,強國除了經濟發展,還必須在經濟基礎上建設好上層建築。一個國家的強大,僅靠GDP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強大的國防。1840 年發生鴉片戰争時中國的GDP是世界第一。1894 年發生“甲午戰争”時,中國海陸軍已有相當龐大的規模。但因政治腐敗、思想混亂,結果一敗塗地,隻得簽訂恥辱的“馬關條約”。中國和世界的現代史告訴我們:一個真正強大的世界一流強國,必須 進行一流的文化建設,必須有一流的文學、哲學、史學、政治、藝術、經濟、法學著作問世。不然,是不能讓人心服口服的。同時,與之相應還必須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圖書館、文學館、藝術館、科學館、民俗館。不然,也是不能讓人心悅誠服的。

而且,我們的博物館、圖書館、文學館、藝術館、科學館、民俗館中陳列的, 應當是全人類最有代表性的展品。其中的主流展品必須是我們自己的創造發明,而不是像西方那樣大量展品是偷來的、搶來的。

吳巍先生四巨冊《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的編著并由著名的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不但避免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的曆史悲劇的重演,而且以“三十年著一書”精神昭告天下:簡帛在中國,簡帛書法研究也在中國!這四巨冊《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像一支報春花,告訴世人經過七十年的奮鬥和建設,中國人民不但在立國、富國路上取得了偉大成功,而且在強國路上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吳巍先生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及其手稿,應該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吳巍故事及吳巍精神應該得到傳唱和弘揚。我們應該将吳巍的故事告訴世界人民,并以國家的名義将四巨冊《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贈送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贈送給漢學基礎深厚的日本、南韓、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新加 坡、印度等等國家的大學圖書館和國會圖書館。這是亮點集中而又意義深遠的中外文化交流。銅鑼再好,不敲不響。我們應該将已經寫好的故事講給人聽,将已經創造的奇迹讓世界人民看。(郁龍餘)

【作者簡介】郁龍餘教授,系學界泰鬥季羨林的門生,先後執教于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學貫中西,是印度學研究的權威。曾獲得印度總統頒發的第二屆“傑出印度學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