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機妙算,劉備打仗為何從不帶他?主席一語道出真相
導語:根據三國演義裡面的描述,劉備當年初到荊州時為了得到當地的賢良輔佐,經常走訪各方名士,從他們口中得到的結論就是“卧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于是他自降身份帶着關羽和張飛兩人多次尋訪諸葛亮的茅廬,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動了諸葛亮,為此也得到了諸葛亮為他制定的戰略規劃,然後才有了後來三分天下的蜀漢。既然諸葛亮這麼有才能,那劉備打仗的時候為什麼不喜歡帶上他呢?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主席用一句話就道明真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裡很多人會質疑,劉備每次出征之前不都先詢問諸葛亮的意見,軍事意下如何?要知道這些隻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杜撰,曆史上的諸葛亮在劉備生前都沒有機會參與軍務,主要是幫劉備負責政務。三國志裡面記載,劉備奪取荊州後準備攻略益州,于是派遣諸葛亮到荊南三郡籌備戰略物資,随後劉備出征的時候隻帶了龐統和張飛趙雲前往,而諸葛亮繼續留在荊州施政。
再者劉備攻略成都之後,諸葛亮所負責的也是制定國策和法律法規,因為當時劉備集團屬于外來戶,益州本土士族對他保持強烈了抵觸心理,經常給朝廷使絆子,不然就是政策得不到落實。為此諸葛亮的解決辦法是處死一小部分不服王化的士族,另外再對那些搖擺不定的士族給予支援,讓他們的族人到朝中做官。劉備使用這個政策果真收到了奇效,那些得到支援的士族都擁護蜀漢政權,益州内部也相安無事。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治國施政兼職就是一把好手,但會治國不一定會打仗,軍事就是他的弱項。
主席曾經這麼點評過諸葛亮: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的确是諸葛亮最大的特點,因為他先謀後定,制定的政策都以穩中著稱,是以很少能找到他的破綻。但謹慎卻往往是戰争最大的弱項,因為戰場上千變萬化,他哪能全部算的出來?就好比同樣智冠天下的鳳雛龐統,他攻略益州的計劃堪稱完美,很容易就打到了成都周邊,但他也沒算出自己居然在落鳳坡這裡被流箭射中身亡。馬超當時在西涼之戰中殺的曹操割須棄袍,曹操甚至還擔心自己死後沒有葬身之地,但結果卻是馬超中了反間計,曹操不僅反敗為勝,而且還拿下了西涼這塊土地。
再來看下諸葛亮統兵之後的戰績,當時他帶着養精蓄銳的蜀漢大軍舉行北伐,六出祁山。曾經引以為傲打下了三座郡城,他認為街亭無論如何都可能丢失,但事實很的就是丢失了,以至于得到的戰果全部被吐回,北伐十年間一無所獲,最終累死在五丈原。劉備領兵多年,他知道仗該怎麼打,也知道每個人适合什麼職位,諸葛亮隻是适合政務,領兵出征的時候自然不會帶上他。
結語:我們對于諸葛亮無所不能的印象隻是因為羅貫中把他神話的原因,畢竟當時羅貫中寫出三國演義的初衷就是為了尊劉抑曹,是以把很多本不該屬于諸葛亮的戰績強加在他身上。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不是神仙,他也有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