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博理(Sidney Shapiro)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幾十年來,他為我國的文化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是我國翻譯事業上的一盞指路明燈。沙博理熱愛中國文化,還曾說“是宋江救了我”,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沙博理于1915年出生于美國,是猶太裔,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博理投身于行伍,成了一個高射炮士兵。在戰争時期,美方曾在軍中選人學習中國的曆史文化知識和語言,沙博理被挑中了。
退役後,他繼續深造,在幾所大學裡研習中國文化,這為他後來到中國從事翻譯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沙博理32歲時為了親眼見一見書本中的中國,千裡迢迢來到上海,一開始他從事的是老本行——律師。但在當時的局勢下,沙博理目睹了中國群眾的苦難,他懷着同情之心,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革命的洪流之中。
他曾不顧自己的安危,用自己的外國人身份幫革命青年打掩護,他還幫忙編寫支援土地改革的英文文章,幫着往解放區送藥品,還用自己的收入支援《人世間》雜志的創刊。1949年,開國大典舉行,沙博理應邀登上觀禮台。他後來回憶道:“那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曆史性時刻。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當時的感覺确實如此,精神上也站起來了。”
後來,沙博理被安排在對外文化聯絡局從事翻譯工作。他憑借着自己的母語優勢和多年來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研究和學習,進行了大量的翻譯創作,接連完成了《新兒女英雄傳》《水浒傳》《林海雪原》等作品的翻譯。
他在翻譯領域不懈地奮鬥,為我國的文化事業貢獻了力量,後來還被授予中國翻譯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在中國,沙博理認識了畢業于複旦大學的話劇演員鳳子,後來兩人結為夫妻。1962年,沙博理攜妻子住到北京什刹海南官房胡同,在這裡一住就是一輩子。一年後,沙博理向所在機關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經過準許,來華16年的沙博理終于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中國人。
後來,沙博理在自傳中寫道:“加入中國國籍以後,我不再是一個送出關心的幫助者,而是成了一個完全的參加者!”
出于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需要,當時我國決定對古代四大名著進行翻譯,其中《水浒傳》的翻譯任務就落在了沙博理頭上。為此,沙博理一遍又一遍地翻閱這本古典名著,将其爛熟于心,用8年的辛勤耕耘完成了這部“我國翻譯史上裡程碑式的絕妙譯作”。
在此期間,沙博理曾因“外國人背景”招緻非議,但當時他正在進行翻譯《水浒傳》這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些看他不順眼的人便不敢再說什麼。對此,沙博理說:“是宋江救了我。”
有人曾經這樣評價沙博理:“他始終同情、支援并參加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鬥争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對外書刊宣傳戰線上,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的發展變化,也促進了中外的互相了解。”
沙博理中的“博理”二字意為“博學明理”,這是他自己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2014年,沙博理老先生走完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對翻譯事業的熱愛将永遠鼓勵着後輩,他對這片土地的赤誠之心也将繼續感動着更多的人。
參考資料:
《從旁觀到融入:沙博理在1949》
《波瀾壯闊不顯驚——沙博理英文自傳印象》
《沙博理九十壽辰慶賀活動》
#沙博理#、#水浒#、#16年#
作者:Alice
責編:劉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