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江南抗戰記:多次活捉日軍,神出鬼沒曾被日軍視為天兵天将

張雄文

1938年6月,武漢會戰正式開始。葉挺和項英為盡友軍義務,指令新四軍配合作戰,''開展勝利的遊擊戰來配合各方執行保衛武漢的總任務''。二支隊代司令粟裕随即在敵後行動起來。

這年7月,他指揮二支隊一個營伏擊當塗至蕪湖間的一列日寇火車,繳獲軍用品無數;不久又在蕪湖以東與日軍打了一個遭遇戰,戰果不菲,還首創新四軍全軍活捉日軍記錄。

江南''治安''蓦然惡化,日軍惱怒異常,獲悉二支隊駐在小丹陽,立即出動步騎兵4500人,外加20餘架轟炸機前往圍殲。他們兵分八路,水陸并進,志在必得。

粟裕迅速想出應對之計,采取浙南打遊擊時的''敵進我進''戰術,将部隊一分為三:

一部攻打當塗,造成敵人恐慌;一部攻打南京以南的陶吳,牽制日軍兵力;另外一支精兵奔襲南京近郊,奪取雨花台制高點,襲擊中華門内外日、僞軍事目标。

氣勢洶洶的日軍撲到小丹陽,發現空無一人,後方卻連連告急,隻得長歎一聲,匆匆撤兵回防。粟裕乘機下令追擊,斃傷日僞軍50多人,自己無一傷亡。

神出鬼沒的敵後遊擊戰令日軍膽戰心驚,無奈地叫苦說:''新四軍是個神,你打他時一個也沒有,他打你時都出來了。''

粟裕江南抗戰記:多次活捉日軍,神出鬼沒曾被日軍視為天兵天将

粟裕沒理會日寇的叫苦,又連打兩個漂亮仗。

1939年1月,外出的偵察員報告,一百多名日軍由安徽宣城的水陽鎮沿水陽江河岸北犯。粟裕馬上拿出地圖,細細比劃一陣,沉思一會,決定再打一個伏擊戰。

他迅速部署了兩路人馬:一路為4個連,埋伏于河岸預設陣地,作為進攻的主力;一路為一個連,隐蔽在水陽附近,戰鬥打響後從日軍身後包抄,斷其退路。兩路人馬連夜行動,悄然潛入各自陣地。

1月7日清晨,曉霧将歇,河水淙淙。日軍衣着鮮明,刀槍明晃,迤迡而行,緩緩進入伏擊圈。

粟裕果斷下令出擊,伏擊部隊号聲嘹亮,槍聲驟起,猛烈開火。日軍訓練有素,稍一遲疑,迅速組織反撲,一波一波沖向新四軍陣地,但禁不住新四軍的淩厲攻勢,瞬間又狼狽退了回去。

粟裕一直冒着槍林彈雨,站在前沿指揮。參戰老兵、原福州軍區副政委王直多年後回憶:''水陽激戰,他(粟裕)親臨一線。當把沖上來的敵人打回去後,我覺得這裡太危險了,建議他轉移指揮位置。''

粟裕搖頭說,''敵人是被打退了,但沒有被打垮,馬上會發起第二次沖鋒,我們的指揮位置隻能在前,不能退後。''

粟裕江南抗戰記:多次活捉日軍,神出鬼沒曾被日軍視為天兵天将

王直回憶說:''果然不出所料,敵人接着就組織再次反撲,而且比第一次更兇猛。由于他胸有成竹,從容指揮,敵人終于被打得屍體成堆,狼狽逃跑。''

經過3個小時激戰,新四軍大獲全勝,擊斃日軍31人,收複了著名的江南水鄉水陽鎮。

随後,粟裕又領兵奇襲官陡門,僅8分鐘便鳴金收兵,破軍殺将,聲震江南。

官陡門與水陽鎮一樣,流淌着同一條清澈的水陽江,是蕪湖東北郊一個鄉間小鎮,與灣裡機場和(南)京蕪(湖)鐵路相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日軍為拱衛蕪湖,格外重視官陡門,不僅駐有重兵,還在左右兩側四、五公裡處設了兩個據點,與官陡門互為犄角,三足鼎立,一處遭到攻擊,其他兩處可以迅速出動人馬增援。

粟裕分析,日軍滿以為官陡門固若金湯,防範反而麻痹松懈,正可出其不意,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決定親率第三團拔掉這一據點。

粟裕江南抗戰記:多次活捉日軍,神出鬼沒曾被日軍視為天兵天将

作戰決心确定後,粟裕開始從容用兵。

官陡門在司令部駐地宣城狸頭橋的西邊,隊伍原本應當直接向西而行。為了迷惑日僞軍的耳目,保持戰鬥突然性,粟裕隐真示假,迂回行軍,同時也沒有将作戰任務下達給部隊。

1月18日,粟裕率部沿固城湖東岸向北前進,僅僅走了25公裡便下令安營住宿;第二天又在原地停留半日,随即突然指令乘船橫穿固城湖,翻過高高的湖埂後,又改乘小船沿内河西進。

午夜,月明星稀,寒氣逼人,新四軍官兵一路急行軍,穿插到距離官陡門僅有40公裡的一個小村莊,粟裕下令就地隐蔽休息。

午後,他召集排以上幹部會議,宣布作戰目标和任務。官兵們這才明白他幾天來遠距離兜圈子的意圖,興奮不已,紛紛摩拳擦掌,準備戰鬥。

1月21日淩晨,四野寂寥,明河在天,正是''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風景詩意般宜人。日僞軍還在溫暖的營房沉沉酣睡,粟裕下達了出擊指令。新四軍官兵如離弦之箭,猛撲官陡門。

槍聲驟然而起,又突然沉寂,戰鬥僅8分鐘就結束了。300餘守敵被全殲,其中被活捉57人,繳獲長短槍80餘支。

當日軍緊急出動增援時,粟裕早已帶着隊伍消失在江南水網的盡頭,留給他們的隻有惆怅和狂怒。

粟裕一時聲名鵲起,不僅馳名江南敵後,也傳到了千裡之外的重慶。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他撰寫的《蕪湖近郊官陡門的奇襲》一文,介紹了戰鬥經驗。

選自《多是橫戈馬上行——野戰主将粟裕》,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12月版,作者張雄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