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他的《文明的沖突》中說過:“除非我們憎恨非我族類,便不可能愛我族類。”民族國家是與外部鬥争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想象共同體。最早民族國家這個概念的形成是在英法百年戰争時期,英法兩國從1337年到1453年,打了曆時116年的戰争,整個戰争對于英法兩國,乃至歐洲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英法百年戰争對軍事技術的促進

從11世紀開始,英國和法國一直是一個無法分開的整體,兩國的統治階層一直存在着血緣關系,而且英國上層社會都習慣用法語交流,但是到了14世紀中葉,一場沖突卻引發了兩國的分道揚镳。

起因是法國國王從13世紀開始進行國家統一工作,在1328年,統治法國300多年的卡佩王朝沒有了男性繼承人,進而被支系的瓦盧瓦家族乘機奪權,新任國王繼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廢除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在法國領土阿基坦的所有權,進而引發了長達百年的英法戰争。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愛德華三世

在英國人看來,自己擁有法國王室的血統,而瓦盧瓦家族還沒有自己血統純正,無權繼任法國王位,于是愛德華三世便對法國國王下達了戰書,宣誓自己才擁有對法國王位的繼承權。整個戰争不是持續的,而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起初戰争法國獲勝比較多,畢竟是本土作戰,而且法國還擁有最先進的重騎兵。

這些重騎兵被稱為騎士,騎士是當時最自由、裝備最精良、作戰力最強的軍事力量。馬給予騎士的,是步兵無可比拟的速度,盔甲給予騎士前所未有的防禦力和生命值,而一柄長劍,則是近身搏殺中最重要的武器。置辦一套騎士裝備要花的錢,相當于500公頃土地一年的産出。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法國重騎兵在之前300多年的時間裡,都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而此時的英國不但陷入了英法戰争,後院也起火了,蘇格蘭也發起了對英國的攻擊。但是這場戰争英國人還是打赢了,不但以少勝多,而且重創了法國軍隊。因為這場戰争愛德華三世不但讓平民參與戰争,而且還是職業化軍人的開始,他利用國家财政,養了一支職業軍隊。

并且通過嚴格訓練,打造了這支反應靈活、強健有力的專業化軍隊。以前的騎士軍團,都是雇傭軍,他們雖然依附于封建領主門下,但是他們的從軍義務僅限于每年40天,最多也不超過60天。實際上此時的騎士熱衷于賺外快,為多拿酬勞四處參戰,脫離了固定領主,把自己變成“雇傭軍”。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而且愛德華三世還研發出了長弓,要使用這種射程遠,殺傷力強的武器,必須要有敏銳的反應力、強健的體魄,以及嚴格的紀律組織、協調配合能力。這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和實踐,這顯然是騎着高頭大馬的貴族騎士不會去做的。當時英國的自由農都有義務要服兵役,是以造就了許多素質良好的長弓兵。

不過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法國也在不斷進行改革,他們不但發展出了常備軍,而且還發展出了百矛軍。類似于特種兵,6人組成一個小分隊,其中有一名重裝騎兵,2名弓箭手,還有3名編外人員。這支軍隊不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法國國王查理七世,還給他們配備火炮。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伯艮第公爵火炮

這個被稱為卡特琳伯艮第公爵火炮,重達3噸。為了生産這個火炮,所有的工廠幾乎全年無休,特别是處理礦石的鐵匠,給出了當時最高的工資。戰争還促進了相關造船業的發展,英國亨利五世建造的“倫敦塔耶稣号”重達1000噸,“倫敦塔聖靈号”也有近800噸,另外還有7艘重達600噸的艦船,這些造船技術的發展,無疑都促進了貨船的建造水準。

法國本是占據着本土作戰的優勢,但是卻在戰争之初沒有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優勢。之後通過改變作戰方法之後,特别是打破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形成了平民的職業軍人,而且法國人在不斷失敗中,尋求在軍事技術上的突破,特别火炮技術的發展,為之後戰争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間接促進了英法兩國冶金技術的發展。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英法百年戰争迎來民族運動

1358年法國爆發了紮克雷起義,由于連年戰争,導緻大批農民流離失所,他們不能像這些貴族和商人一樣躲在城堡裡,而且為了應對戰争,這些領主們常常搶走農民的糧食和牲畜。此時的法國土地兼并情況加劇,造成了農民階層收入差距拉大。而且這些封建主乘機掠奪農民的土地,侵害這些農民的利益。更為糟糕的是,這一年發生了大饑荒,并且受到黑死病侵襲,使法國1/3人喪生,于是導緻了這場農民起義,而且這場起義迅速蔓延了整個法國的北部。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雖然這場起義最後被鎮壓了,但是對法國貴族的打擊卻是巨大的,震動了整個西歐社會,此後,這些貴族不得不認真考慮這些群眾的訴求。農民要求廢除農奴制的束縛,制止勞役制的殘酷剝削,使農奴獲得人身自由與解放。

這樣的起義同樣在英國發生,愛德華三世以及他的兒子黑太子在法國取得了衆多軍事勝利,但當愛德華離世之後,英國并沒有保持好運氣。黑死病從歐洲大陸蔓延到英吉利海峽對岸,席卷了整個英國,這場瘟疫導緻英格蘭大量人口死亡。英國國内勞動力成本随之提高,活下來的人們要求獲得更高的報酬。

而且英國為了戰争需要,英國政府大額提高了稅收,國家增收的人頭稅翻了3倍,和法國起義不同,這次起義軍提出的口号是:要消滅一切的不平等特權,實作人人平等,要恢複一個正義的王國。起義軍分為兩派,一派是神父約翰·鮑爾,另一派上司人是瓦特·泰勒,是以起義也稱之為“瓦特·泰勒起義”。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起義軍有三類人群組成,其一是宗教的學者,其二是地方上的騎士以及鄉紳等,其三是牧師以及一些信徒。很快那些宗教學者被分化拉攏,那些鄉紳以及一些牧師等都逐漸走向解體。但是這次起義活動,讓小紳士階層以及自由農民得到快速發展,而且他們參加起義的目的是觊觎天主教教會聚斂的大量财富,還有大量的地産,這無意間也促使了英國的宗教改革。從此人頭稅再也沒有被征收過,這次起義被視為英國農奴制走向終結的标志。

從此之後英法兩國的交戰不得不考慮群眾的感受,英國取消人頭稅之後,也對國家财政産生了巨大影響,為後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筆。

聖女貞德,民族的覺醒

英法百年戰争進入到15世紀,在法國國内動蕩,社會秩序混亂,人民流離失所之際,英國占領了法國北部大部分地區,甚至還占領了法國巴黎。1428年,法國王子查理在一次作戰中,被英軍包圍,在他逐漸喪失希望的時候,一位17歲的牧羊女貞德來到他的面前,她聲稱自己聽到聖人的召喚,要把英國人趕出去。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而此時英國人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因為他們擁有更純正的血統,而且此時的節節勝利,也說明他們得到了上帝的幫助。不過此時法軍有了聖女貞德,情況來了大逆轉,他們相信貞德就是上帝派來拯救他們的,而且王子也證明了貞德的合法性。

但是不幸的是,貞德被英軍俘虜了,英國人利用宗教審判宣布貞德為女巫,并且對她施以火刑。雖然貞德沒有完成使命,把英國人趕走,但是法國各貴族勢力逐漸聯合起來,最終戰勝了英國,聖女貞德也得到平反,從此成為民族英雄,并且在拿破侖時代,成為整個法國民族的象征。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通過英法百年戰争,英國的民族意識也在不斷覺醒,長期以來英國貴族隻說法語,他們認為英語是下等語言。當英國人在法國不斷獲勝之後,英國人的自信也逐漸成長起來,英語也變得越來越時髦,英語逐漸從底層百姓走向上層貴族,最終成為一個民族的共同語言。

這場耗時100多年的戰争,不僅僅是戰争,它促使兩個國家的轉型與重生。雖然英國退回了法國大陸,但是有了日後海洋霸權戰略:不以所占領土面積為主要目标,主要精力集中在海上,消滅敵人的海軍,破壞敵人的貿易,搶敵人的殖民地。

英國不再像英法戰争當中一味強占殖民地,而是盡量少占,要占就占關鍵地點。這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在你有強大實力作支撐的情況下,正好可以降低你的成本,同時把你的力量集中到真正能帶來收益的地方,使投入産出比最大化。

英法兩國本是親戚,為何相愛相殺,打了116年的戰争

對于法國來說,為了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貴族群體大量死亡。法國也由卡佩王朝時期的四分五裂、封建貴族占山為王、互相混戰的局面,在英法戰争結束之後,形成了統一的王權,王權也逐漸加強,進而使法蘭西民族國家在16世紀形成。在這片土地上,我或許不認識你,但是我們一同遭受過英國的侵略,一同分享過聖女貞德的故事,法蘭西共同體的意識在群眾心中傳播。百年戰争之後,法國從封建君主政體向近代的君主集權政體快速演進。

現代民族國家,就是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法國人、英國人這些概念,才變得越來越清晰,也正是因為這樣,近代以來歐洲的戰争,才從中世紀那種“國王與國王的戰争”變成了“人民與人民的戰争”。正是認識了“别人”這個概念,然後才意識到“自己”這個概念。對國家的認同感,也是這麼建立起來的,當你感覺到存在一個“他國”,才會有尋找一個自己所屬的“本國”的願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