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開創了先河,也留下了謎團。比如秦二世而亡,人們多講的是胡亥繼位、趙高專權、李斯謀私,可秦始皇作為一個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君主,不該沒有選擇繼承人的眼光,《陳勝吳廣起義》中說的''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真的嗎?

扶蘇才是真正的繼承人
如果想要弄清楚扶蘇繼位後的可能性,先要弄清楚,在秦始皇眼中,他的地位如何!在《史記》中,扶蘇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是司馬遷的寥寥數語,就已經讓我們看出秦始皇對他的中意!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上病益甚,乃為玺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鹹陽而葬。''說秦始皇在病重的時候,曾經把玉玺賜給了公子扶蘇,從此處可以看出來,秦始皇對于扶蘇的重視和看重!不然也不會在後邊還補上一句,讓他趕到鹹陽來主持、參加喪事!
可是在古代,資訊不發達,扶蘇更是被秦始皇派到了上郡,對于秦始皇的死訊,他不會知道。加上趙高和李斯合謀,用鹹魚将秦始皇的屍臭味掩蓋,還每天派遣宦官假裝去給秦始皇送吃的!故而,秦始皇的死訊就隻有五六人知道!如此情況下就可以瞞天過海。
李斯和趙高合謀扶持胡亥繼位,假稱李斯受了秦始皇的密旨,立了胡亥為帝!然後還假傳聖旨,曆數扶蘇的罪過讓他自盡。但是奇怪的地方是,這道聖旨,賜死的不僅是扶蘇,還有為秦國征戰三世的蒙家主帥——蒙摯!捎帶上蒙摯的話,就更加可以作證扶蘇被秦始皇重視的原因了!
因為秦朝奉行的是虎符調兵制,像蒙摯這樣被派往鎮守邊疆的大将,是很受皇帝信賴的,謀反的幾率也不大。而扶蘇看似因為進谏被貶至上郡,可上郡雖是軍事重地,卻有蒙摯在!而蒙摯作為當時知名的大将,對秦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秦始皇的重視也不言而喻!與其說是貶扶蘇到上郡,不如說是将扶蘇送到蒙摯這樣深受秦始皇信任的将領身邊保護起來!如果這樣的話,那胡亥在賜死扶蘇時還順帶賜死蒙摯就說的過去了!《史記》記載: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
扶蘇有威望,扶蘇反對法家
可是,為什麼,李斯也好,胡亥也好,對扶蘇如此忌憚呢?在《史記.陳涉世家》中,記載了陳勝這樣的話:''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可見扶蘇在百姓中很有威望,這樣胡亥繼位後,扶蘇會是他的一大隐患,同時也說明,如果扶蘇繼位百姓會擁戴他,不會發生六國複立的局面。
而李斯之是以和胡亥合謀,是因為扶蘇是反對法家的!在《史記》中記載:''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當時的情況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民怨紛紛,扶蘇建議秦始皇改變一下政策,是以有此話,但是雖然秦始皇很生氣,卻沒有處死他,反而把他送去了蒙摯身邊。
可見的确重視扶蘇,而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意思,扶蘇繼位,他反對法家,而李斯又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新皇繼位他的地位會受到威脅,而且,扶蘇的威望高,胡亥在被他和趙高扶上位之前,隻是一個皇子,沒有威望,更好拿捏,這是他和胡亥合謀的原因!
胡亥繼位天下大亂
而胡亥繼位後,發生了什麼呢?他花了重金、巨大的人力給秦始皇修建棺椁,還搜集天下的奇珍異寶,裝滿了秦始皇的棺椁,不僅如此,還用水銀拟作山川河流,直接灌進墓中!用人魚膏作為蠟燭,永久不滅。這消耗的是什麼?民脂民膏!但是,畢竟這誰給他父親修墳墓,還可以了解為是一片孝心!
但是他還說,秦始皇着力修建的宮殿阿房宮,還沒有修好,就死了,做為他的兒子我要繼承他的遺志,将阿房宮修好!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的功績他不學,這個他卻學了個全,也是諷刺!開始修了以後,從别的地方調了十五萬人,百姓更加困苦,還要自備糧食來修宮殿!《史記》記載: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鹹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糧食,鹹陽三百裡内不得食其穀。
可是當時的情況是,秦朝自秦始皇時期修長城以來,就已經導緻民怨沸騰,可胡亥不顧民生疾苦,反而變本加厲,如此之帝王怎會持久?少帝即位,對國家來說本就是一場不小的震動,對有心人來說,更是可乘之機,若胡亥親士民。興王道,廢私權,一改秦朝從戰國時期的苛政、曆法,或可成為他新主即位之資,可是他即位後,隻貪圖享樂。
假借親王之,名,行自己荒淫之實,當時的秦國已經脫離了戰國時代,成為一個大一統的新社會形式,過嚴的苛政隻會秦朝帶來滅頂之災!胡亥繼位,天下本都在觀望他的為政方式,''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若他能以過為本,人們何嘗不想擁立明君?科而士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是什麼?''失期法皆斬'',如此嚴苛,不是逼人造反嗎?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胡亥沒有意識到的民生,扶蘇意識到了,或許秦始皇嬴政在臨終之際,正是因為看透了這個,才會立扶蘇為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