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戰役,是解放戰争後期三大戰略決戰當中難度最大的一場。一方面我軍總兵力隻有60餘萬人,比國軍少20萬;另一方面,這場戰役之前國軍已經經曆了遼沈戰役的失敗,在北方已經退無可退,必須進行決戰,是以我軍面臨的難度更大。事實上在淮海戰役中,我軍傷亡達到13萬人以上,超過了平津戰役和遼沈戰役兩場大戰的總和,是名副其實的一場惡戰。

嚴格來講,淮海戰役是一場特别大規模的會戰,其内部又可以分為多場戰役,在史學上稱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碾莊戰役,第二階段被稱為雙堆集戰役,第三階段則是最終全殲杜聿明集團的陳官莊戰役。而在時間順序上,這三個階段也不完全是沿着時間線順序排列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比如第二階段雙堆集戰役,由中原野戰軍主要負責,華東野戰軍提供兵力和火力支援。但是這一場戰役中的敵人黃維兵團實力強悍又非常頑固,導緻戰役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我軍雖然很快在雙堆集圍死了十餘萬敵人,但還沒有決出勝負。在雙堆集之戰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粟司令員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主力,48年12月初已經把杜聿明集團近30萬人圍在了陳官莊。也就是說戰役第二階段還沒結束,第三階段事實上就已經開始了。
粟司令率軍圍困住杜聿明集團近30萬兵馬之後,并沒有急于率軍進攻殲滅敵人,而是先給遠在中野指揮部的陳老總打電話彙報這邊的戰況。誰知陳老總接起電話之後,一改往日溫和的态度,沒有讓粟司令彙報戰況,而是搶先說道:你先别說了,快聽我講。
粟司令聽陳老總這樣講,先是愣了一下,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隻聽陳老總說:這邊兒打黃維兵團遇到了難度,他們組成了汽車防線,我們火炮又不足,現在缺少有效的攻堅手段啊!你們之前打黃百韬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後來卻推進很快一下子吃掉了對方,你快點說說有什麼秘訣,給我們支支招。
粟司令一聽,明白了陳老總的意思。他便把自己之前的攻堅秘訣告訴了陳老總:原來碾莊的黃百韬兵團也是異常頑固,本身又有10萬兵馬,華野這邊打起來非常吃力。粟司令經過研究,在戰役後半段采取了土工作業的打法。前一天安排部隊進行坑道的掘進,等到臨近敵人之後再發起進攻,這樣一來便可以有效突破敵人的防線,大大減少華野官兵傷亡,最終成功殲滅了黃百韬第七兵團。
陳老總聽着粟司令的彙報非常高興,趕緊把一旁的劉司令員和鄧政委都叫了過來:你們快聽聽,用土工作業的方法可以爆破掉黃維的汽車防線!我建議馬上把這個打法傳達給各縱隊,讓他們向華野學習,試試這樣的辦法能不能奏效。劉帥十分贊同,馬上布置各縱隊研究粟司令介紹的打法,争取用土工掘進來攻破敵人的防線。
黃維堅守了十餘天,對于中原野戰軍突然改變打法,使用土工掘進進行爆破突擊的打法非常不适應,很快防線便遭到瓦解,黃維本人也淪為俘虜,第12兵團全軍覆沒,中原野戰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陳老總要求華野增援部隊把武器和俘虜都留給中野,華野各縱隊完成任務後馬上回自己的駐地去補給。這樣一來,中野的實力很快恢複了。
粟司令和陳老總都是第三野戰軍的主要指揮員。46年時粟司令員是華中野戰軍司令,第二年1月,華中野戰軍和陳老總的山東野戰軍合并為了華東野戰軍,陳老總出任該野戰軍的司令員,負責整體排程,全面管理華東野戰軍;而粟司令則擔任副職,同時主管軍事作戰事務。陳老總對粟司令是充分信任和放權的,華野打的大仗,主要是軍事見長的粟司令來指揮。
中央于1948年年初做出決定,把陳老總調到中原野戰軍擔任第一副司令員,輔佐劉帥。之是以這樣決定,主要的原因是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兩大作戰部隊需要進行協同,以盡快解放江北地區,另一方面粟司令的軍事才能已經得到充分證明,他可以勝任三野軍事統帥這樣一個重要位置。
但是中央作出指令之後,粟司令員并不願接受。因為在華東野戰軍任職的這段期間,雖然粟司令的戰績非常出色,但也離不開陳老總的支援和幫助。舉個例子,山野老牌将領許世友,一度非常不服氣粟司令,有時會出言頂撞,不配合粟司令的戰術布置,如果不是陳老總“壓住場子”,粟司令很多好的戰術意圖是不容易得到實作的,是以粟司令希望陳老總即便去了中野,也能夠繼續兼任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自己隻擔任代司令員、代政委。
軍委經過研究,接受了這一建議,陳老總兼任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兩個重要的上司崗位,而他本人是跟劉司令員和鄧政委一起辦公,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工作。
粟司令員是解放戰争期間我軍指揮能力最強的軍事指揮員之一,他在解放戰争當中的貢獻,可以說隻有四野的林帥能夠媲美,從淮海戰役戰場上這個小小的細節,也能夠看出粟司令的價值。在中野戰事吃緊找不到破敵之術時,粟司令員一個電話,簡單地傳授了幾句戰術訣竅,就能夠幫助中野找到克敵制勝的辦法,可見其軍事水準是多麼的高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史源曆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