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韋青山

【提 要】 本文作者介紹了那坡縣博物館館藏的2000多枚古代錢币,其中既有我國唐、宋、明、清和民國五個時期的錢币,也有越南、日本等國的古錢币。

【關鍵詞】 那坡縣 古錢币 簡介

【作 者】 韋青山 廣西那坡縣博物館管理者 那坡 533900

那坡博物館于1980年建館以來,曾多次征集到自唐以來各個曆史時期的貨币以及越南、日本等古錢币2148枚,2007年上半年,借開展文物資料庫建設工作之機,我館組織有關人員對我館館藏曆史貨币進行了清理,基本弄清了相關情況。為友善有關機關和錢币愛好者對我館館藏曆史貨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現将那坡縣博物館館藏的曆史貨币的相關情況列舉如下:

一、唐代錢币

開元通寶,2枚,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始鑄,錢文八分隸書,直讀,窄緣。其中1枚直徑2.4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厘米,重3.3克;另一枚直徑2.4厘米,穿寬0.7厘米,厚0.07厘米,重2.4克。

二、北宋錢币

北宋錢币有7種11個版式:

第一,鹹平元寶,1枚,真宗鹹平元年(998年)始鑄,錢文真書,旋讀,中緣,直徑2.3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7厘米,重2.3克。

第二,景祐元寶1枚,仁宗景祐年間(1034-1037)鑄,錢文真書,旋讀,窄緣,直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厘米,重3.1克(圖一)。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一 正面、背面

第三,皇宋通寶,3枚,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始鑄,根據字型可分為3式:

Ⅰ式:錢文篆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8厘米,厚0.1厘米,重3.5克。

Ⅱ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09厘米,重2.8克。

Ⅲ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8厘米,厚0.09厘米,重3.2克。

第四,治平元寶,1枚,英宗治平元年(1056年)始鑄,錢文真書,旋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8厘米,重3.1克。

第五,元豐通寶,2枚,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始鑄,按字型可分2式:

Ⅰ式:錢文行書,旋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厘米,重3.7克(圖二)。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二 正面、背面

Ⅱ式:錢文真書,旋讀,中緣,光背,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2克。

第六,元祐通寶,1枚,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3)鑄,錢文真書,旋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2克。

第七,元符通寶,2枚,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鑄,根據錢文字型可分為2式:

Ⅰ式:錢文篆書,旋讀,中緣,直徑2.3厘米,穿寬0.7厘米,厚0.08厘米,重3克。

Ⅱ式:錢文行書,旋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圖三)。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三 正面、背面

三、南宋錢币

紹興通寶,1枚,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始鑄,錢文真書,直讀,窄緣,直徑2.9厘米,穿寬0.8厘米,厚0.1厘米,重5.8克。

四、明代錢币

第一,永樂通寶,1枚,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始鑄,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3克(圖四)。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四 正面、背面

第二,天啟通寶,2枚,天啟年間(1621-1627)鑄,根據錢背可分為2式:

Ⅰ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面鑄“雲”字,直徑2.4厘米,穿寬0.5厘米,厚0.08厘米,重3克(圖五)。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五 正面、背面

Ⅱ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面無文字,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3.7克。

第三,崇祯通寶,1枚,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始鑄,錢文篆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4克。

第四,永曆通寶,1枚,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永曆元年(1646年)始鑄,錢文篆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4克(圖六)。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六 正面、背面

五、清代錢币

清代錢币有11種43個版式:

第一,順治通寶,3枚,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可分為3式:

Ⅰ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光背,直徑2.7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5厘米,重3.5克。

Ⅱ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右鑄“雲”字,左鑄“一厘”2字,直徑2.6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8厘米,重3.1克。

Ⅲ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右鑄“陝”字,直徑1.2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3厘米,重1.4克。

第二,康熙通寶,16枚,聖祖康熙元年(1662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錢局的不同可分為5式:

Ⅰ式:2枚,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右鑄“雲”字,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9厘米,重3.5克。

Ⅱ式:1枚,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右鑄“臨”字,直徑2.7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8厘米,重3.2克。

Ⅲ式:1枚,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右鑄“河”字,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5厘米,重2.2克。

Ⅳ式:1枚,錢文真書,直讀,中緣,背右鑄“廣”字,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9厘米,重3克。

Ⅴ式:11枚,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1~2.7厘米,穿寬0.5~0.7厘米,厚0.05~0.1厘米,重1.5~3.8克。

第三,利用通寶,1枚,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雲南吳三桂鑄,錢文篆書,直讀,中緣,直徑2.6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9厘米,重3.4克(圖七)。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七 正面、背面

第四,雍正通寶,5枚,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2.7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8~0.1厘米,重3.8~4克。

第五,乾隆通寶,736枚,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錢局的不同可分為11式:

Ⅰ式:泉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隆”字缺筆,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6克(圖八)。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八 正面、背面

Ⅱ式:泉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4克。Ⅲ式:源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5克。

Ⅳ式:蘇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

Ⅴ式:武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1克。

Ⅵ式:褔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5克。

Ⅶ式:昌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2克。

Ⅷ式:南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3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2克。

Ⅸ式:浙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克。

Ⅹ式:雲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5克。

Ⅺ式:桂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3克。

Ⅻ式:錢文真書,直讀,中緣,光背,直徑2.2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

第六,嘉慶通寶,431枚,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錢局的不同可分為7式:

Ⅰ式:泉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2克。

Ⅱ式:源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6克。

那坡縣博物館館藏錢币簡介

圖九 正面、背面

Ⅲ式:桂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圖九)。

Ⅳ式:昌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1克。

Ⅴ式:浙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2厘米,穿寬0.5厘米,厚0.05厘米,重1.7克。

Ⅵ式:雲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5克。

Ⅶ式:廣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

第七,道光通寶,647枚,宣宗道光元年(1821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錢局可分為7式:

Ⅰ式:泉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克。

Ⅱ式:源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2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5厘米,重4.7克。

Ⅲ式:廣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3.8克。

Ⅳ式:桂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6克。

Ⅴ式:雲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8克。

Ⅵ式:東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4克。

Ⅶ式;昌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2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8厘米,重1.9克。

第八,鹹豐通寶,119枚,文宗鹹豐元年(1851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錢局可分為3式:

Ⅰ式:雲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1克。

Ⅱ式:桂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2厘米,穿寬0.5厘米,厚0.09厘米,重2.5克。

Ⅲ式:昌局,錢文真書,直讀,窄緣,直徑1.9厘米,穿寬0.5厘米,厚0.09厘米,重1.4克。

第九,鹹豐重寶,1枚,折十錢,錢文真書,對讀,中緣,直徑3.9厘米,穿寬0.8厘米,厚0.2厘米,重19克。

第十,同治通寶,84枚,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始鑄,根據錢背鑄地錢局可分為2式:

Ⅰ式:雲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5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2克。

Ⅱ式:浙局,錢文真書,直讀,窄緣,直徑1.9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2.7克。

第十一,光緒通寶,20枚,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始鑄,隻有一鑄地錢局雲南省局“雲”局,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5厘米,厚0.1厘米,重4克。

六、銅元

銅元可分為光緒元寶、大清銅币、民國銅元等三大類。

第一,光緒元寶14枚,德宗光緒年間(1875—1908)鑄,均為當十銅元,按錢文鑄地不同可分為7式:

Ⅰ式:1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河南省造”下鑄“當制錢十文”,右鑄制錢局滿文“河”字,錢背蟠龍圖案,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克。

Ⅱ式:1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湖南省造”下已鏽蝕,錢背蟠龍圖案,2.8厘米,厚0.15厘米,重6.8克。

Ⅲ式:2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福建官局造”下鑄“每枚當錢十文”,錢背蟠龍圖案,直徑2.7厘米,厚0.5厘米,重7克。

Ⅳ式:1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廣東省造”下鑄“每元當錢十文”,中間鑄寶廣局滿文,錢背蟠龍圖案,直徑2.7厘米,厚0.15厘米,重6.8克。

Ⅴ式:2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江蘇省造”下鑄“每元當制錢十文”,右鑄制錢局滿文“蘇”字,錢背蟠龍圖案,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克。

Ⅵ式:3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浙江省造”下鑄“當十”,右鑄制錢局滿文“浙”字,錢背蟠龍圖案,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克。

Ⅶ式:4枚,錢文真書,對讀,上鑄“湖北省造”下鑄“當十”,錢背蟠龍圖案,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2克。

第二,大清銅币8枚,德宗光緒年間(1875—1908)鑄,均為當十銅元,按錢心錢文鑄地可分為5式:

Ⅰ式:3枚,錢文真書,對讀,錢心鑄湖北簡稱“鄂”字,上鑄制錢年号“丙午”(1906年),下鑄“當制錢十文”,錢背蟠龍圖案,錢背上鑄“光緒年造”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2克。

Ⅱ式:1枚,錢文真書,對讀,錢心鑄湖南簡稱“湘”字,上鑄制錢年号“丙午”(1906年),下鑄“當制錢十文”,錢背蟠龍圖案,錢背上鑄“光緒年造”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2克。

Ⅲ式:1枚,錢文真書,對讀,錢心鑄制錢局直隸局簡稱“直”字,上鑄制錢年号“丙午”(1906年),下鑄“當制錢十文”,錢背蟠龍圖案,錢背上鑄“光緒年造”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5克。

Ⅳ式:1枚,錢文真書,對讀,錢心鑄制錢局南京局簡稱“甯”字,上鑄制錢年号“丁末”(1907年),下鑄“當制錢十文”,錢背蟠龍圖案,錢背上鑄“光緒年造”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5克。

Ⅴ式:2枚,錢文真書,對讀,左右鑄制錢年号“丁末”(1907年),下鑄“當制錢十文”,錢背蟠龍圖案,錢背上鑄“光緒年造”直徑2.8厘米,厚0.15厘米,重7.2克。

第三,民國銅元。

民國銅元分為3式:

Ⅰ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币2枚,天津造币廠于民國元年(1912年)為紀念中華民國成立而鑄造,錢鑄九星旗、古布旗交叉,上鑄“中華民國”,下鑄“開國紀念币”,錢背鑄“十文”,真書,直讀,直徑2.8厘米,厚0.1厘米,重6.2克。

Ⅱ式:民國28年黨徽古布币2枚,錢鑄九星旗、古布旗交叉,上鑄“中華民國”,下鑄“當十銅元”,錢背花草圖案,直徑2.8厘米,厚0.1厘米,重6.5克。

Ⅲ、湖南銅元1枚,錢文真書,對讀,錢心開一0.5厘米圓孔,上鑄“中華民國”,下已鏽蝕,錢背鑄九星圖案,直徑2.8厘米,厚0.1厘米,重6.3克。

七、越南錢币

第一,順天元寶,1枚,後黎朝太祖順天元年四月(1428年)開始鑄行,錢文真書,直讀,中緣,字型不很規整,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1厘米,重3.6克。

第二,景興通寶,1枚,後黎朝黎顯宗年間(1740—1786)鑄,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9厘米,重2.8克。

第三,景興巨寶,1枚,後黎朝顯宗景興二十三年(1762)後鑄,錢文真書,對讀,中緣,背闊緣,直徑2.4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8厘米,重3克。

第四,嘉隆通寶,1枚,越南阮世祖嘉隆年間(1802—1819)鑄,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3厘米,穿寬0.6厘米,厚0.05厘米,重1.5克。

八、日本錢币

寬永通寶,13枚,(1626—1867)鑄,錢文真書,直讀,中緣,直徑2.3厘米,穿寬0.7厘米,厚0.07厘米,重2.2克。

那坡縣地處廣西西南邊陲,南與越南高平、河江2省接壤,西與雲南文山州毗鄰,地形較複雜,交通不便,是中越邊境重要門戶之一,也是古代桂西南茶馬古道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坡縣博物館館藏的錢币,對研究那坡的曆史、文化,以及桂西南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有一定參考價值。

原載《廣西博物館文集第四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