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抗戰題材的影片中,《亮劍》算是鶴立雞群,這部劇的劇情、戰鬥場面和演員演技都很出色,對國軍描寫也比較客觀,塑造了一個頗具謀略,性情儒雅的楚雲飛。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一對“黃金搭檔”,那就是李雲龍和趙剛,他們一文一武,上司獨立團打了很多勝仗,彼此也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隻不過到了解放戰争時期,他們兩人卻分開了,後面還是李雲龍跟上級讨價還價,這才把趙剛調了回來。
趙剛跟李雲龍搭檔沒多久,上面一紙指令,又把趙剛調去了縱隊當政治部主任。這裡有一個令人很疑惑的場面,那就是當得知趙剛要去縱隊任職的時候,李雲龍非常不樂意,罵罵咧咧地說“這個政治部主任有什麼當頭?”
按理來說,趙剛從師政委調任縱隊政治部主任,明顯是升了半級,成為了副軍級幹部,為何李雲龍卻不以為然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或許有人會認為,李雲龍是舍不得趙剛離開才這樣說的,畢竟他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今剛重逢沒多久又要分開,李雲龍心裡過不去也是可以了解的。
但其實仔細想想,李雲龍并非這麼自私的人,如果趙剛是高升,他肯定也會打心眼裡為老戰友高興。關鍵就在于那個時代背景下,縱隊政治部主任相比師政委,确實沒好多少。
衆所周知,在戰争時期,軍事主官無疑是“香饽饽”,他們帶着部隊沖鋒陷陣,立功的機會多,也更容易被上級賞識,進而得到晉升。相比之下,政治部主任的職務就沒那麼吃得開了,大家都在前方帶兵打仗,後方的說服自然沒那麼受重視。比如志願軍參謀長解方,他級别這麼高,但因為沒上前線,最後僅授少将。
在劇中,趙剛是華野主力師的政委,可以領兵打仗,再加上李雲龍的能力,他們打幾場勝仗就能翻身。到那時候,趙剛直接晉升縱隊政委也是有可能。是以在李雲龍看來,跟着野戰部隊在前線才有前途,跑到後面磨嘴皮子,當這個閑職,無疑是浪費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趙剛自然也懂這個道理,隻不過他覺悟高,服從組織安排,最終還是赴任了。再看後面的時候,趙剛的畫風就明顯不一樣了,他經常站在台上講話,給那些俘虜們做說服,俨然成了一位老師。對于文武雙全的趙剛來說,這确實是屈才了,并且他的晉升空間也是以變得狹窄。
好在後面趙剛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前往國軍陣營策反,并且成功完成了任務,人生這才出現了轉機。後來趙剛受到上級重用,他曆任縱隊副政委、政委,成為了一名正軍級幹部。
值得一提的是,師長李雲龍負傷住院後,錯過了很多戰役,但他出來後照樣當軍長。這也能從側面看出,革命年代,帶兵打仗的軍事主官地位高,也更容易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