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盡管趙匡胤豁達大度,但滅後蜀之後他仍然迫不及待地處死了孟昶

上回說到,趙匡胤建國之後就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全國的基本政策,他很快便付諸行動——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先後消滅了割據南方的南平和武平。随後他便将矛頭對準了富庶的後蜀。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趙匡胤派大将王全斌帥軍三萬南下,大宋軍隊的此次出征出奇得順利——消滅後蜀政權僅僅用了六十六天時間!

盡管趙匡胤豁達大度,但滅後蜀之後他仍然迫不及待地處死了孟昶

後蜀君主孟昶出降之後,北宋軍隊便奉命押解他北上汴京,但是途中卻出現了令人驚奇的一幕——“萬民擁道,哭聲動地,昶以袂掩面而哭。自二江至眉州,沿路百姓恸絕者數百人”(北宋張唐英著《《蜀梼杌》),也就是說,有上萬名後蜀遺民冒着殺頭的危險,自發前往孟昶北上路線上給他送行,他們對皇帝被俘而痛心疾首,甚至有數百人因過分悲傷而暈厥。

從百姓送行一事上來看,孟昶雖然亡國了,但是他至少是一個深得民心的末代帝王。北宋滅後蜀之戰雖然隻持續了六十六天,但是後來卻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來平定叛亂——孟昶投降之後不久,王全斌便下令處死了兩萬七千名後蜀降兵(甲辰,遣皇城使窦思俨迎勞孟昶……庚申,王全斌殺蜀降兵二萬七千人于成都),又因為宋朝軍隊在後蜀倒行逆施而引發了一場大起義(是月,兩川賊群起,先鋒都指揮使高彥晖死之,诏所在攻讨)。

盡管趙匡胤豁達大度,但滅後蜀之後他仍然迫不及待地處死了孟昶

而孟昶抵達汴京之後,趙匡胤便派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接待他,随後又親自在崇元殿接見,但僅僅七天之後,孟昶就離奇去世了(乙亥,遣開封尹光義勞孟昶于玉津園。丙戌,見孟昶于崇元殿,宴昶等于大明殿。壬辰,宴孟昶及其子弟于大明殿。六月甲辰,以孟昶為中書令、秦國公,昶子弟諸臣錫爵有差。庚戌,孟昶薨。秋七月壬辰,追封孟昶為楚王),史書中沒有關于他死因的任何記載。

在現存的《五代史》及《宋史》等正史中,孟昶都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比如《宋史》中說“西川孟昶賦斂無度”,并且親佞臣,遠賢臣。但是後蜀建國三十三年中有三十二年半的時間是孟昶在執政——高祖孟知祥僅僅在位半年時間便駕崩了。孟昶留在史書中的事例不多,但是有十六個字卻在以後的一千多年時間中被刻石立在全國所有的衙門口,它就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十六個字即後世所說的《戒石銘》。

盡管趙匡胤豁達大度,但滅後蜀之後他仍然迫不及待地處死了孟昶

從孟昶的得民心以及他能夠寫出《戒石銘》來看,他應該不至于是一個暴虐百姓的昏君,并且,他在位期間後蜀幾乎沒有爆發過叛亂,而宋朝管轄後蜀之後卻先是爆發了全師雄上司的持續兩年多的叛亂,又爆發了王小波等人上司的持續三年多的叛亂進而出現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諺語。這兩場動亂,在整個北宋曆史上來看都是空前絕後的,這也正印證了孟昶不至于是後世所說的昏君。

那麼,“天府之國”後蜀被收複之後,趙匡胤又将劍指何處呢?欲知後事如何,煩請關注下一講《宋十八帝簡編》之“性豁如代俘飲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