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中國足球這兩年是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不過我們大部分人所集中關注的點都在我們國足的中軸線上,因為中軸線才是一支球隊的核心戰鬥力,沒有好的中鋒、中場和中後衛,球隊都會是一團糟。而國足之是以在這些位置上缺人,主要也是因為我們的俱樂部太過依賴外援。尤其是金元時代開啟之後,中鋒要南美或者歐洲大牌,中場要世界級的中場大師,而中後衛至少也會要一個,南韓或者澳洲的國腳級别中後衛。是以本土球員就成了陪襯,而陪襯當久了就會忘記主角怎麼演。

但其實作在的國足缺的并不隻是中軸線上的球員,在很多位置也開始缺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外援在,他們承擔了責任,而其他位置就顯得更不重要,更不需要努力了,可以安心地踢養生足球了。是以人才也很難出現。舉一個很恰當的例子來說,那就是國足的左邊後衛位置。這個位置在李學鵬大傷之後,一度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危機,雖然後來北京國安隊的李磊成為了主力,但是李磊并非十分出衆,他主要是跑動能力強,邊路上去也能回得來,這樣能夠保證球隊邊路不會被爆,還能有一定的進攻威脅。但是最近這兩年,李磊的傷病有些多,就比如這次12強賽,他就出現傷病,一場沒上,國足不得不用打右邊後衛的王燊超來客串。雖然王燊超在這個位置上沒有出現大的纰漏,但是畢竟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遇到強敵很容易被攻破。
可以說左邊後衛這個位置的資源太稀缺了。就連一向善于挖人才的廣州隊,這些年都無法在市場上撈到大魚,隻能把自己現有的球員改造成左邊後衛。最後試了兩個賽季才把高準翼從中衛位置改成左邊後衛。而且雖然高準翼在聯賽中出彩,但是在12強賽他替補上場過一次,表現不佳,可以看出他目前在應對國際比賽,還是有些困難。不過最近好消息還是有的,因為有一位前國腳重新崛起了,他就是山東泰山隊的左邊後衛劉洋。
在中超聯賽第二階段第21輪争冠組的一場焦點戰中,山東泰山隊面對上海海港隊。比賽僅僅8分鐘劉洋就發揮了。當時劉洋在面對貼身逼搶的情況下,連續與中場的段劉愚做出二過一的配合,尤其是劉洋最後一傳,讓段劉愚在禁區裡有了很好的打門機會,而後者也沒有浪費劉洋的助攻,将球打進。這個進球配合太漂亮了,而劉洋的兩次傳球都是非常的關鍵,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劉洋在助攻上有多自信。
其實劉洋此前就曾是國家隊的主力左邊後衛,2018年初出茅廬的劉洋被名帥裡皮招進國家隊。而且在李學鵬受傷的情況下,劉洋被裡皮定為了左邊後衛的主力,跟随球隊打了2019年初的阿聯酋的亞洲杯。雖然劉洋在亞洲杯沒有助攻和進球的資料,但是至少這個位置是站住了,他強悍的身體素質,讓左邊路的防守硬度達标了。
而後來回到泰山俱樂部,無論是李霄鵬指導還是郝偉指導,都是堅持使用劉洋,讓劉洋有了更多的比賽鍛煉和積累經驗,而且即便是劉洋當初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表現并不好,比如防守漏人,進攻傳球不夠精準,但是教練的堅持使用還是讓劉洋成功蛻變。尤其是本賽季,劉洋不僅在防守端站得住,在進攻端也交出了3球2助攻,成為了球隊提前奪冠的大功臣。
而劉洋的崛起其實也讓國足新帥李霄鵬松了口氣,至少在左後衛的選擇上,終于有了最合适的人選。而且劉洋的崛起也說明了中國足球想要收獲更多的好球員,是要給年輕球員機會和耐心的,給他們犯錯的機會,給他們足夠的信心,隻要經過錘煉我們一定會收獲一個更好的球員。你怎麼認為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