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軍糧城唐代遺址

上個月底天津文博界釋出一則新聞,稱再次對軍糧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并發現唐代古城台基和完整的鹵水制鹽作坊等遺迹。算是近70年來天津地區發掘的最大規模的唐代遺址。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考古隊的紅旗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軍糧城遺址分布圖(筆者繪)

趁着元旦假期,筆者到軍糧城遺址考古現場進行探訪。該遺址發掘工地處在興建中的實地·天津薔薇國際商品房正北側,也就是已拆遷的劉台村西南位置。通過航拍可以看到工地目前發掘了三個區域,西側靠近北旺路位置是工棚,散落幾處探坑。東側區域較大,原有高出地面一米餘的土台,現已鏟平,應該是唐城部分及制鹽作坊區。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遺址發掘工地西側區域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遺址發掘工地東側區域

其實對軍糧城唐代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了,這一帶也曾出土大量唐代文物。隻因近年考古熱再起,又于去年四月開始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工作。這也算是搶救性發掘,因為軍糧城一帶早已開始小城鎮化建設,舊有的村莊不見了,大片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再不對埋在地下的曆史進行探索,那便永遠無法揭開這段記憶。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軍糧城在宋遼對峙時期因駐軍屯糧而得名,現在仍然是天津舉足輕重的小城鎮。其實早在兩晉隋唐時期,這一帶還是天津的“三會海口”。即約1500年前,沽河、清河、滹沱河在軍糧城和泥沽海口(現在的津南區東西泥沽)之間彙合,流入東海。天津的海岸線正處在這裡。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探坑已被湧上來的地下水淹沒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魏武帝曹操開鑿平虜渠和泉州渠,隋炀帝開鑿永濟渠,使天津成為江、淮、黃、海四大水系船隻往來涿郡的必經之地。但到了唐代,用兵頻繁,為防禦奚、契丹等北方少數民族,将江淮軍糧運抵幽薊前線,由此誕生了天津第一座海港城市——軍糧城。寒冬時節,内河冰凍三尺,江淮地區的漕糧由海道北運,到達海河下遊入海口附近的軍糧城,再轉輸到漁陽等地。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鹵水制鹽場景(東麗區博物館)

這次軍糧城遺址考古發掘,就發現的大型唐代夯土台基規劃選址和建築體量來看,也可以驗證這樣一個史實。軍糧城唐代古城,是在政府統一組織下,出于政治軍事目的,集中營建的人工城池。而鹵水井、灰坑、鹽竈、灘場、灰溝等的發現,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唐代鹵水制鹽作坊。可見當年的軍糧城确實是一座規模較大的海港城鎮。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軍糧城遺址出土(東麗區博藏)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天津最大考古發掘,“三會海口”軍糧城,竟是最早的海港

軍糧城一帶曾是海灘,地勢低窪。剛發掘的考古探坑,已經淤滿了地下水。其實原址除了堆積的文化層外,并沒有什麼遺迹可尋。軍糧城地名和它的曆史,已經不為現代人所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