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紅軍戰士,7歲參軍9歲長征,享受副軍級待遇,94歲健在
在中國近代偉大的解放戰争之路上,浸染着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我們今天幸福美滿的生活,是他們用血肉之軀築建的。而這些為了中國共産主義事業奉獻生命的英雄中,大多數都是沒有姓名的偉大又平凡的烈士。但是曆史會永遠的記住他們,我們也不會忘記他們的犧牲,他們将被永遠的載入中華民族光榮的史冊中。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裡,無數的“小英雄”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從此開始為中國的共産主義事業奮鬥,向軒就是其中之一。
向軒是土家族人,
192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縣,他的母親是賀元帥的五妹賀滿姑,是以向軒就是賀将軍的親外甥。
當年向軒的母親懷着向軒時就已經參加了革命,上山四處打遊擊。在他兩歲時,賀滿姑帶領的掩護傷病員的後方遊擊隊被桑植縣羅裕的地主團防武裝襲擊,突圍轉移到永勝縣段家台被農會叛徒出賣被捕。
向軒與5歲的三哥向楚才、幾個月大的妹妹都被被關進暗無天日的大牢裡。1928年農曆八月十四,敵人把向軒的母親賀滿姑淩遲虐殺,手段慘絕人寰,甚至不等過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為了救出向軒兄妹三人,向軒大姨賀英設法買通了監獄看守。
從此,向軒就跟着賀英生活,叫賀英媽媽。向軒自幼跟着賀英習武, 三四歲就能打手槍。
但是在戰火連天的年代裡,保住性命何其艱難,況且賀英也是随時為了革命獻身的戰士,在後來在一場戰鬥之中,賀英不幸犧牲,離開人世,留下向軒一人。
年幼的向軒也沒有了可以依靠的人,就在大姨彌留之際,她告知年僅七歲的向軒,一定要找到他的舅舅。
賀英離世後,在賀英昔日戰友的幫助下,向軒找到了自己的舅舅。在向軒的印象裡,舅舅是一個極具有革命熱情的人,他是一名傑出的共産主義戰士。他的一生都追求真理,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戰争年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曆盡艱險,死裡逃生,百折不撓。和平時期,為社會主義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此七歲的向軒跟着舅舅走向了革命的道路,但是由于向軒隻有七歲,年紀太小,跟随革命有很多不友善之處。為此,他特意向中央申請,希望中央讓向軒破格入黨,跟随紅軍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思想覺悟。
中央上司商議後考慮到向軒的身份特殊,是以決定讓七歲的向軒入黨。縱觀我黨的曆史,向軒不僅是最小的紅軍,也是
我黨之中最小的黨員
。
由于向軒從小受母親和姨媽的影響,加上舅舅榜樣力量,讓雖然隻有七歲的向軒擁有着極高的革命熱情。向軒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有着不輸大人的毅力,為了成為更好的紅軍戰士,向軒在軍隊中付出了很多艱辛的努力。
向軒跟着紅軍長征時,曆經磨難,但是無論是惡劣的天氣,還是艱苦的環境,都不足以讓年幼的向軒服輸。後來向軒在回憶這段艱辛的長征之路時說,
“過雪山時,我們通信班都是些小鬼,組織上照顧我們,給我們年紀最小的3個人配了一頭騾子,每天輪換着騎。”
由于長征之路糧食不夠,物資匮乏,很多戰友都沒能挺過去。向軒的一個戰友的父親是給大家做飯的,他的父親總是優先保障戰友,但是最後自己卻因饑餓犧牲了。當走過了雪山後,很多戰友都被永遠的留在了雪山裡,賀元帥、任弼時都很悲痛,連飯也吃不下。
向軒加入了紅軍,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向軒在賀龍紅軍司令部當勤務員、通信員,長征中跟着部隊跑,從不懈怠一點,做事兢兢業業。
向軒平時把小手槍中的撞針卸下來,以免誤傷戰友,在打仗時重新安上。1936年,紅二、六軍團與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向軒成為通信班副班長,他不辱使命,勤勤懇懇。
1948年夏天,在陝西省大荔縣荔北戰役中,向軒率工兵連攻擊敵人,敵人用槍榴彈還擊,
向軒身上26處負傷,右眼被打瞎,脖子、背、腰、屁股、膝蓋、右腳面等處受傷,彈片在體内一直沒取出來。
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60年晉升上校。此後,向軒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負責的工作着。1982年12月離休,享受副軍級待遇,晚年在四川省軍區成都石馬巷幹休所休息。
向軒的一生都在為中國的共産主義事業奮鬥,他的一生坎坷,曆盡艱辛,他身上的傷痕就是他光榮的見證。向軒這樣的英雄戰士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