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争時期,解放軍湧現了無數的戰鬥英雄,他們浴血殺敵,為國家和民族展現了中華兒女的英姿。不同于運籌帷幄之中的将領,骁勇善戰的士兵的故事往往更為傳奇。
呂俊生本來是一位普通的學徒工,但是在參加了八路軍之後,他的戰鬥天賦發揮得淋漓盡緻。
他有着1米9的身高,在部隊裡顯得鶴立雞群,曾在一場戰役中一個人幹掉了27名鬼子,震驚全軍,人送外号“再世呂布”。

參軍初露鋒芒
呂俊生出生的年代,正是清政府搖搖欲墜之日,國内外時局的動蕩讓這個本就貧苦的農民家庭雪上加霜。整個童年,呂俊生思考的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吃飽飯。
到呂俊生13歲的時候,家裡人将他送到村上的鞋匠那裡,希望他能夠學一門技術,以便往後養家糊口。
按理說,常年的營養不良會讓一個人發育受阻,但是呂俊生是個意外,他的身高足足長到了一米九,這在那個年代是極其少見的。鞋匠師傅認為呂俊生不可能一輩子都幹這個,于是鼓勵他出去幹一番事業。
恰巧有一位商人看中了呂俊生,他認為呂俊生個子大,是個人才,便讓呂俊生陪着自己做生意,實際上就是讓呂俊生給自己當保镖。在走南闖北的過程中,呂俊生逐漸練就了一身本領。
時間來到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之後,呂俊生的救國之心跳動了起來,他毅然決然投身抗日,加入了八路軍。次年,呂俊生就在夏津縣城的戰鬥中嶄露頭角。
那場戰鬥極其慘烈,敵我雙方的子彈都打光了,以至于最後不得不進行殘酷的白刃戰。
呂俊生舉起大刀沖在部隊的最前沿,一邊沖鋒一邊喊着紅軍的口号,在他的激勵下,其他戰士也受到了鼓舞,紛紛舉刀向前。
隻見呂俊生沖到人堆裡,他的大刀在敵人的身上揮來砍去,不一會兒日軍士兵就倒了一大片。
一個一米九的大個子,在敵軍陣中肆意砍殺,這幅場景的震撼力是難以名狀的。很快,夏津戰鬥就以八路軍的勝利告終。
戰後統計,呂俊生竟然手刃了多達27名敵人,這樣的壯舉震驚全軍,并被評為一等戰鬥英雄,而他隻受了三處輕傷。
從此,在東津縱隊中,呂俊生就成為了大家夥兒的定心丸,隻要呂俊生沖在前面,大家的戰鬥意志都空前頑強。
舍生忘死,屢立戰功
在被評為戰鬥英雄之後,呂俊生就被組織上送到師部接受教育訓練。在師部的日子,他的作戰素養進一步提高,并被提拔為通訊連連長。
如果說呂俊生打起仗來毫不含糊,下了戰場,他也是極其合格的,作為連長,呂俊生非常看重手下戰士的生活。
那時候部隊中十三四歲的戰士很多,可是他們弱小的肩膀上卻扛着沉重的軍用物資,呂俊生見了之後,總是把士兵們的行李拿過來一個人扛着,為的就是減少戰士們的負擔。
這樣一個既能夠帶頭沖鋒,又不居功自傲懂得幫助他人的好連長成為了戰士們心中的榜樣,每一個人都非常感動。
當然,呂俊生的付出也得到了戰士們的回報,他手下的兵都和他一樣骁勇善戰,雖然能力和他有差距,但是大家的戰鬥意志都是一個層面的。
閻家莊戰役中,呂俊生帶領着一個連進行突擊任務,他們本來隻需要為大部隊轉移創造時間就行了,但是呂俊生是何許人也,他帶着連隊像一把手術刀一樣直插敵人的心髒。
最後,呂俊生連隊一共殲敵108名,我方僅有一名戰士受了輕傷。如此激烈的戰鬥,呂俊生連隊竟然可以實作零戰鬥減員,讓人不得不驚歎呂俊生的魔力。
這隻英雄連隊在百團大戰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将呂俊生個人的聲望推到了高潮。
高邑戰鬥,呂俊生所在的部隊面對的是敵人堅固的工事和固若金湯的碉堡,一批批的戰士往前沖鋒,很快占領了敵人的工事,但是火力兇猛的碉堡成為了最頭疼的阻礙。
因為敵人的機槍手全部躲在碉樓中,冒着火舌的重機槍從機槍口裡伸出來,無論是炮彈還是子彈,都無法傷到樓裡的機槍手。
看着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呂俊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一個人去拿下碉樓!
憑借着戰友的掩護和自己矯健的身手,呂俊生很快摸到了碉樓下,他扯開一枚手榴彈順着機槍口扔了進去,但是下一秒,敵人就把手榴彈扔了出來,在呂俊生的不遠處炸響。
看來碉樓裡的敵人是早有準備,望着依然噴吐着火舌的重機槍,呂俊生情急之下竟然伸手抓住了槍管,猛一用力,幾十斤的重機槍和機槍手就被呂俊生從碉樓裡拽了出來。
就用這麼簡單的辦法,呂俊生拔掉了碉樓。
等到戰鬥結束,呂俊生才發現自己的手已經被滾燙的槍管燙黑了,戰友們圍在一起稱贊呂俊生的天生神力,稱他就和古代的戰神呂布一樣,從此以後,呂俊生多了一個“在世呂布”的外号。
這也是廣大戰友們對呂俊生的最大的肯定。
電視機前,溘然長逝
建國之後,一身戰功的呂俊生被評為全國戰鬥英雄,還出席了1950年的全國戰鬥英雄群英會。
但是由于常年的征戰,呂俊生落下了不少的傷病,是以他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邢台,帶領鄉親們緻富。
放棄軍中的職位選擇回鄉,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但是呂俊生說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農民,有外敵來犯那就舉槍禦敵,現在和平了,就應該落葉歸根。
在家鄉,呂俊生擔任大隊的黨支部委員,将自己在部隊中的經驗運用到農村的建設中,村民們的生活在呂俊生的努力下也變得越來越好。
不過傷病問題一直困擾着呂俊生,是以呂俊生一直是在治病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生活,直到退休之後,以前的許多隐疾才慢慢好轉。
1970年的一天,呂俊生正在家中看電視,電視上播放着一部抗日電影,看着看着,呂俊生老人突然大笑幾聲,随後猝然長逝。
傳奇的人,連結局都是這種傳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