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鐵骨铮铮川軍魂:一支軍閥出身的隊伍,是如何扛起反侵略大旗的

提起川軍,“鐵血”二字形容的恰到好處。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舉國上下皆陷入混亂動蕩之中,有的人抛頭顱灑熱血護佑山河,有的人卻靠國難博利益中飽私囊,正是這種鮮明的對比讓川軍在曆史長河中顯得更加灼灼生輝。

350萬戰士出川,傷亡總數64萬,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大小小三十多次主要抗日戰場上,都有他們的身影,是當之無愧的抗日英雄。

鐵骨铮铮川軍魂:一支軍閥出身的隊伍,是如何扛起反侵略大旗的

川軍魂

川軍之始:四川新軍

貌似近代大部分軍閥都是出自清王朝的新軍隊伍,奉系皖系直系皆是,就連川軍也是。

“著各省将軍巡撫将原有各營嚴行裁汰,精選若幹營……一律操行新式槍炮,認真訓練,以成勁旅。”

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讓清政府深深覺察到軍事實力的漏洞,刀槍劍戟怎麼能夠匹敵洋槍火炮,再加上國内各地義軍疊起,自危之下決定操練新軍,企圖靠軍事的重組創新挽救危局。

有了這道旨意,包括四川在内的各省紛紛響應,新軍的編制正式開始。

鐵骨铮铮川軍魂:一支軍閥出身的隊伍,是如何扛起反侵略大旗的

四川新軍

1902年,原山西巡撫岑春煊調任四川,擔任總督一職,跟他一同到任的還有1500餘人的常備軍,這些就是四川新軍的原有血液。光有編制和新式的軍械不足以稱之為“新軍”,戰略學習和軍事思想的傳輸也尤為重要,于是在岑春煊的力奏下,四川武備學堂成立,培養出大量優質将領,譬如劉湘、楊森皆出自于此。

1909年,四川新軍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戰。當時的西藏自主權力非常大,雖然設定了駐藏大臣,但兵權和大部分的行政權力都是由其自行掌控,便産生了藏兵的暴亂。得知此訊,清廷便命距西藏最近的新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帶新軍入藏。新軍直插西藏腹地,暴亂隊伍不敢與其沖突,紛紛退讓,這場暴亂在沒有犧牲的情況下被平叛,由此四川新軍名聲大噪。

混戰時期

因為清政府的腐敗,各地起義的聲音愈發強烈,1911年西南地區的同盟會迅速接管了四川,總督趙爾豐被迫通電全國,宣告四川獨立。

獨立之後的四川就如同一個戰争中心,各派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台,戰況持續數年。

熊楊之争

熊克武與楊庶堪共同主政四川,後來因為政見不合雙方分裂。楊庶堪為首的一派力圖扳倒熊克武,可因為實力不濟慘遭驅逐。為了徹底掃清滇軍黔軍在四川的力量,熊克武發動靖川之戰,徹底控制了四川。

川鄂之戰

因為在掃除滇、黔勢力中,前敵總指揮劉湘功績卓越,被推舉為川軍總司令、四川省長。

鐵骨铮铮川軍魂:一支軍閥出身的隊伍,是如何扛起反侵略大旗的

劉湘

當時四川内還有一方勢力十分頑固,那就是吳佩孚的部隊。為了加大自己的勝算,劉湘接觸孫傳芳立下盟約,得到了軍事支援。1921年11月,正是川鄂激戰正酣時,吳佩孚接到消息,奉軍有南下的迹象,這讓他壓力倍增,在權衡利弊後果斷同劉湘講和。

1926年,川軍易幟,歸屬國民黨統轄,但内部的紛争仍然繼續着。劉湘身為四川武備學堂速成班出身,同學遍布川軍,實力自然是最大的,他對劉文輝等勢力逐個打壓,最終主政四川,成為了川軍實際的最高統領。

出川抗戰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争,劉湘不滿國民黨内部的消極抗戰,遂與中國紅軍、桂系秘密簽署《川、桂、紅協定》,決心全力抗戰。另外他又電告蔣介石并通電全國,川軍子弟不能坐視大好河山毀于一旦,傾盡心血必克敵之。

鐵骨铮铮川軍魂:一支軍閥出身的隊伍,是如何扛起反侵略大旗的

川軍出川

"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四川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在一番動員之下,川軍抗戰聲勢十分浩大,遂改編為22、23集團軍,之後又有4個集團軍出川抗日,八年時間征兵人數達250萬,共計64萬傷亡,部隊數量為同時期全國的五分之一。

可是當時的四川因為身居内陸,并未受到侵華日軍的攻擊,他們完全可以“閉關自保”,積存實力圖日後的發展,可是愛國之心迫切地催促他們出川抗戰。身為軍閥出身的川軍也因為這一愛國舉措赢得世人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