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郦山驅役血殷鞭,霸業蒸騰慮九泉。冢下絕無藏匕客,何須兵馬俑三千。——《觀秦兵馬俑雜感》

古埃及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而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寝,則在中國。那就是秦始皇陵。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寝,也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産。它修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自其未掃六合就建起。

丞相李斯為設計者,章邯将軍為監工。共有72萬民夫被征集修建,比修建胡夫金字塔的人多了8倍,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才建成這一座王陵。共曆時39年,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設計完善,且規模龐大的帝王陵。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1974年的3月,在陝西臨潼縣,一位農民正準備打井挖水喝。打着打着就挖出來了古老的陶俑殘片,弩機等等。由此埋藏在底下有上千年之久的寶藏,得以現世,而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基于此,秦始皇陵的所在之地得以被探測到。根據最新的資料記載,秦陵地宮總面積大約有41,600平方米,有五個國際足球場那般的大。内部埋藏了大量的文物以及異寶奇珍,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以及研究價值。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但是自1974年至今,除了個别兵馬俑的坑道有被小心翼翼的挖掘出來。剩下的主體部分都沒有被挖掘,依舊好好的被保護着。而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在司馬遷的《史記·始皇本紀》中關于始皇陵有這樣一段記載:

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做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首先“穿三泉”就是代表地宮的深度,已經深得不能再深。根據資料記載,始皇陵覆土的厚度導緻其土方開挖的費用高達600億元,相當于邯鄲GDP的五分之一,想要挖掘秦始皇陵,首先就得付出這樣高昂的代價。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以及接下來的“奇珍徙臧滿之”,這代表着始皇陵内的物件異寶奇珍數量之多不可小觑。但這就更是無法挖掘,因為當年在挖掘兵馬俑坑的時候,考古人員就受到了教訓。本來的兵馬俑是色彩鮮豔的,但是在開采之時沒有做好保護。

這些兵馬俑一接觸到空氣,就在瞬間迅速氧化,變成了現如今無色的陶俑。有了這樣的教訓,在做好準備之前不在接觸秦陵地宮就成為了考古學家們心照不宣的事情。還有後面說的機關等物,也代表了貿然進入陵墓不會有好果子吃。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而始皇墓中醫水銀澆灌的山川河海一事,曾有德國的專家用核磁對其進行過掃描,還有對骊山大墓的封土進行檢測。結果都是大發現,秦陵内部存在着熱異常,這代表着内部的防盜機關至今還在運作。

而封土的監測則表現出汞超标的現象,也就是始皇陵内盡是水銀此事很有可能都是真的。先不說機關一事,且說水銀。水銀屬于劇毒物質,在0℃時便會揮發出有毒氣體,氣溫越高則揮發越快。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發掘?德國專家用核磁掃描後,果然有大發現

而始皇陵那麼大的一片區域,全都是水銀。若是貿然挖掘造成水銀揮發,會給周邊帶來怎樣的後果?而不挖掘始皇陵的目的不光是如此,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規定,永遠不主動挖掘陵墓。

現在的考古工作大多是搶救性發掘,僅是為了保護文物。在20世紀以後,盡量不主動挖掘陵墓的這種理念已經成為了國際考古界的共識。讓秦始皇,以及他的宮殿将士繼續安心沉睡。是生者對于逝者的尊重,也是最安全也最妥當的文物保護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