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部隊,擁有一個勇猛絕倫、足智多謀的将軍,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戰士們既有“肉”吃,又可最大限度的減少犧牲。日子久了,這個部隊就會像人一樣,有了自己的脾氣秉性,有了獨特的魂兒。在四野部隊序列中,猛将如雲,他們麾下的部隊也像他們的性格一樣,打起仗來橫不要命的往上沖,戰術講究猛打、猛沖、猛追的“三猛”,還出現了對敵人兇、對自己人兇、對百姓兇的“三兇”部隊。

著名的四野“三隻虎”,第38軍、39軍、40軍在東北戰場、北韓戰場都打得非常出彩,尤其前身為三縱的40軍還曾被敵人稱為“旋風部隊”。
曾任三縱司令、40軍軍長的韓先楚,無疑給這個部隊賦予了軍魂,
它
膽大包天、來去如風、捉摸不定、橫掃千軍,正如韓将軍的性格。這個部隊的軍魂,即使韓先楚離任,依然保留着。
比如40軍的118師就有“暴風雨部隊”的美稱,在北韓戰場橫城反擊戰中,鄧嶽師長除了穿插迂回、分割包圍外,還使用了直插心髒的戰術,這着實是步險棋!敵人根本預料不到的地方出現了志願軍,疾風暴雨的攻擊打的敵人落花流水,南韓士兵吓得如遇天兵天将。此役,118師硬是用鐵腳闆創造了世界罕見的“步兵閃電戰”,戰法曾被西方軍事學家深入研究,這莫不帶有韓先楚濃郁作戰風格的影子。
韓先楚的作戰風格,迅速、兇猛、打破正常、出敵不意,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冒險家和心理戰高手。
如此講來,貌似韓将軍文化理論水準很高,其實不然。他出身農門,3歲喪母,5歲多的姐姐就做了童養媳,他放過牛、學過篾匠、打過短工,後來父親也離他而去。他根本沒有學習的機會,為了填飽肚子,才投身革命,與那個不平的世界作鬥争。後來,他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實戰經驗插上了理論的翅膀,奠定了他軍事指揮藝術升華的基礎。同時,也讓他學習了一些文化,會寫了一些字,但是還不夠。韓先楚文化低,鬧的笑話不少,把“瀑布”念成“暴布”,換個秘書江如芳,把人家叫成“江如芬”。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他軍事天分的發揮,給林彪發一封封錯别字連篇、布滿圈圈叉叉的電報,獲得一一準許,打了一個個勝仗。
解放戰争初期,在東北戰場,我軍的力量尚處于劣勢。國民黨軍隊企圖“先南後北”,我軍局勢十分嚴峻。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開始我軍十分的被動,直到韓先楚打赢第四次臨江保衛戰,我軍的東北局勢才迎來轉折點。
第四次臨江保衛戰,對韓先楚冒險家和心理戰高手的身份印證無疑。兵者,詭道也!
1947年3月,杜聿明調集7個師共計十餘萬人,兵分三路,左路為182師、暫編21師、184師,中路為89師、暫編20師和54師162團,右路為新22師、14師、25師和207師各一部,大兵逼近臨江。
敵鋒非同小可,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命四縱副司令員韓先楚疾馳三縱駐地三源浦四道溝子,與三縱司令員曾克林會合,組成前敵指揮部。曾克林為總指揮,韓先楚為副總指揮,指揮我軍三縱7、8、9師和四縱10師迎敵。
曾克林和韓先楚都相中了先打中路。隻是不同的是,曾克林認為暫編20師是滇軍,屬于雜牌軍,武器和戰鬥力一般,不過是在側翼配合嫡系89師,要捏就要先捏軟柿子,比較穩妥;韓先楚則認為,要先打兵鋒最靠前的89師。
可是要知道,這個89師是嫡系部隊,全部美式裝備,火力十分兇猛,貿然打它,一旦吃不下,崩了牙不說,會被其他敵人部隊合圍,一旦不利會影響東北格局,這也太冒險了!此棋着實兇險,曾克林及一衆将領都不同意,其實并非不無道理,揚長避短,避其鋒、擊其弱才是兵法常态,哪有硬碰硬的道理?
韓先楚可不是莽夫,自有他的理由,他是早就想吃定了89師。還沒到三縱的路上,他就腦子飛轉,盤算起對手,不斷觀察敵人動向。國民黨軍隊初與我軍作戰,驕橫的狠,見影子就像秋蚊子一樣撲上來,必要見血。可是,經過半年多作戰,我軍讓國民黨軍隊沒少吃了苦頭,鋒芒挫了很多,交過手的部隊早沒有了原來的氣勢洶洶。就連那些嫡系部隊挨過揍之後,再來戰時都小心翼翼、瞻前顧後。唯獨這個89師初來乍到,到了南滿地界,牛氣哄哄,睥睨四野,根本不把我軍放在眼裡。
武器先進、火力強大、士氣旺盛,自然是敵人的優勢,可是不熟悉地形、不了解我軍戰鬥風格,就盲目輕敵,也是他們的死穴。這一點,韓先楚敏銳的捕捉到了,把敵人的心理抓的死死的。那麼,掌握了敵人的死穴,所謂冒險也非蠻幹了,不過是勝利的墊腳石。打棗子還怕上梯子麼?
有意思的是,韓先楚與曾克林一衆将領争論不休,各執己見,開了會投票,隻有韓先楚投自己一票。四縱的作戰科長對韓先楚說,别争了,把兩個方案報遼東軍區首長準許吧。
韓先楚對自己的方案十分自信,不過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軍區首長肖勁光、陳雲不僅同意了他的方案,還讓韓先楚做總指揮,副司令“指揮”司令也是怪事!
曾克林将軍也十分大度,收到電令,說:老韓,上面下指令了,你是總指揮,我們都聽你的!
韓先楚召開作戰會議,介紹敵情,下達作戰任務,決定于4月3日總攻。更讓衆人不解的是,他居然讓部隊白天進攻。夜戰是我軍的強項,是我軍的法寶,白天難道與敵人拼火力嗎?
其實,韓先楚不過是以8師的23團和10師的29團,白天作戰誘敵深入而已。敵人雖硬,不過一個師的兵力,我軍四個師外加炮兵部隊,布下口袋在預定區域等待敵人鑽進來。
我軍誘敵時須散開面,不許使用重武器,故意在撤退時散亂隊形、顯示較低戰術素養,讓89師誤以為我軍不是主力正規軍。我軍不停的示弱,讓89師更是不可一世,一路追擊,将工事抛在身後。
當敵人冒進至紅石砬子、油家街、張家街時,利用複雜地形埋伏多時的我軍,将子彈、手榴彈、火炮刮旋風似的砸向敵人,濃濃的黑煙卷起紛揚的白色雪屑。伴随着沖鋒軍号,四面八方沖下來旋風般的戰士,殺聲震天。89師直接被打懵了,席卷在旋風的漩渦中。
僅僅10個小時,韓先楚部隊就全殲了敵89師及54師162團,俘敵7500餘人,包括89師代師長張孝堂。心急如焚的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何嘗不知此戰兇險,不斷催促聯系前方戰況。沒想到的是,前線電話樂颠颠的喊:首長,戰鬥快結束了,部隊都沖下去抓俘虜去了,韓司令也下去了,我們要馬上拆電話線轉移了!肖勁光和陳雲倒吸一口涼氣:這仗怎麼這麼快!
這次戰役,韓先楚将軍對敵我心理、态勢的精妙分析,出敵意料的戰法運用,看似冒險,實則踮腳取物,赢得勝利。不過此次勝利,與遼東軍區首長肖勁光、陳雲睿智的戰場判斷、決策,還有曾克林将軍的緊密團結、寬厚大度,是密不可分的。正是這樣的人民軍隊,才能做出正确的決策并有力的實施,最終取得勝利。這是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的國民黨軍隊學不來的,也是他們覆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