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的有生力量基本上被消滅殆盡,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帶着大量财富和忠誠的部下敗退台灣,其實在蔣介石逃往台灣之前,他有三個地方可以供自己選擇的,但他為何偏偏要逃往台灣呢?

在蔣介石召集部下商議敗退之時,當時胡宗南曾率先向他提出了第一個地點,那便是西康省。要知道當時西康還擁有着45萬國民黨殘衆,而且西康的地勢非常險要,一旦國軍極力盤踞抵抗的話,那麼解放軍将很難突破國軍防線。然而在聽過了胡宗南的建議後,蔣介石立即就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在他看來,西康就是貧瘠之地,雖然易守難攻,但很難解決糧食的問題,而一旦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那麼無疑就是坐以待斃了。
在否認了胡宗南的提議後,有人立即就提出了海南島這個地方,畢竟海南島四面環海,且倚仗瓊州海峽的險要,解放軍很難渡海作戰。這個提議倒是讓蔣介石有些許心動,不過當時浙江大學張其昀教授卻立即表示了反對,他認為海南有着和西康一樣的劣勢,那便是土地貧瘠,糧食問題無法解決。而且張其昀立即又向蔣介石又提出了一個地方,那便是台灣。在張其昀看來,台灣一直都是一個寶島,不僅物産豐富,而且有着和海南島一樣的地理優勢,同樣可以倚仗台灣海峽的天險來遏制解放軍。而且台灣還屬于美國人的勢力範圍,這無疑會使解放軍忌憚三分。
在經過張其昀的一番解釋後,蔣介石立即就敲定了台灣作為他的下一步,而且他還随即将陳誠任命為台灣省主席,前去經營台灣。就這樣,一個嚴重的曆史遺留問題,就這樣顯露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