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孟良崮戰役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是一場名副其實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迹,是被陳毅稱為“百萬軍中取上将首級”的關鍵勝利。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在這場戰役中,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頑強不屈的偉大犧牲精神,湧現出了許許多多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其中“黃崖山六勇士”可謂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個。

孟良崮烈士陵園坐落于山東省蒙陰縣孟良崮山腳下,這裡沉睡着2859名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革命戰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鮮花朵朵祭忠魂。每逢清明時節,前來孟良崮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的人絡繹不絕。

撫今追昔,飲水思源。雖然戰火紛飛的歲月已經距離我們很遙遠,但立于革命英雄紀念碑之前,曾經那響徹雲霄的炮火聲似乎仍然回蕩在耳邊。時刻提醒着人們,如今這豐衣足食的和平年代、繁花似錦的錦繡河山是無數革命先烈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在前來掃墓的人中,有一位白發婆娑的老人顯得尤為特殊。他總是穿着一身抗戰時期的舊式軍裝,即使步履蹒跚也會盡全力立正站好,端端正正的行一個軍禮。然後用手指一筆一劃的摸過紀念碑上的那些名字,飽經滄桑的臉上老淚縱橫。這都是曾經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和他睡過一個戰壕的兄弟。

曾經有人好奇問起過他是誰,老人指着烈士墓碑說,這上面有我的名字,我叫韓成山。

孟良崮戰役中最為慘烈的黃崖山阻擊戰

自1947年3月起,國民黨軍改變了原有的戰法,整合出24個師整整45萬多兵力,對魯中地區集中發起了猛烈進攻。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這其中就包括張靈甫率領的國民黨軍第74師,這隻部隊裝備極為精良,是國民黨軍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号稱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軍之首。

為了保衛山東解放區,由陳毅和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依照黨中央的訓示,于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黨軍第74師進行包抄合圍,集中消滅。

蔣介石在得知消息後,下令在孟良崮周邊活動的10個師全力支援國民黨軍第74師,妄圖讓第74師與援軍内外合圍,将華東野戰軍全數殲滅。

為了不讓敵人的陰謀得逞,陳毅下令華東野戰軍1縱隊、4縱隊、6縱隊、8縱隊、9縱隊從五個方向同時阻擊第74軍突圍。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韓成山便是8縱隊下屬第24師70團3營7連一排衛生部的副班長,他所在的7連負責在黃崖山陣地阻擊敵人增援,為後方主力部隊争取更多的作戰時間,同時掩護當地群衆轉移。

黃崖山距離孟良崮隻有不足六公裡的距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國民黨第74師與前來增援的部隊之間最後的一道天然屏障,如果讓敵人成功越過黃崖山,那麼華東野戰軍圍殲第74師的計劃就會付之東流,被敵人狠狠反撲。

是以哪怕明知前有狼後有虎,黃崖山也絕對不能丢!

1974年4月26日淩晨,韓成山所在部隊接到上級奪取黃崖山陣地的指令,連夜奔襲了20多公裡,終于在敵人之前抵達黃崖山,趕在天亮前布設好了陣地。此時所有戰士心中都十厘清楚,天亮後,将是殊死一戰。

國民黨軍此戰準備十分充分,武器裝備比華東野戰軍高出不止一個台階。國民黨軍的兩個炮兵營與4架飛機一起對黃崖山進行了輪番轟炸,7連的戰士在躲避炮火的同時,還要堅守主峰,将沖上來的國民黨軍打下山坡去。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僅僅一天之内,敵人就組織了20多次沖鋒,但7連死守高地,将他們打退一次又一次。國民黨軍損失慘重,越來越惱火,兵力從一個排逐漸增加到一個營,想要利用人多的優勢将黃崖山強攻下來。

可即便如此,山頂仍是遙遙在望,一步都靠近不了。

7連的戰士們發揮出了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隻要還能動,就爬起來繼續戰鬥,隻希望給主力部隊多争取哪怕一分一秒也好。他們以少于敵軍幾倍甚至十幾倍的人數為大部隊争取到了寶貴的作戰時間。

當上級終于傳來撤退指令的時候,7連的所有人心中都是一松,他們的任務完成了!韓成山所在的一排為了掩護其他隊伍離開,徹底被敵人牢牢圍在黃崖山主峰之上。

一排的人越來越少,子彈也早就打完了。一排的戰士在排長朱繼昌的指揮下,推倒了防禦工事,用石頭又一次将敵人從山坡上砸了下去。隻要能多消滅一個敵人,他們都覺得值得!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後來石頭也扔完了,一排隻剩下最後的6名戰士。作為光榮的人民解放軍,他們誓死都不會成為敵人的俘虜!在與國民黨軍之間隻剩下20米不到的距離時,他們擲出了最後一枚手榴彈。

所有人心中都隻剩下一個念頭,甯可死,也絕對不向敵人低頭!他們一面高喊着“共産黨萬歲!”,一面毫不猶豫的跳下了480多米高的山崖。

在黃崖山阻擊戰中,7連以一己之力将國民黨軍兩個團的兵力完全阻絕在戰圈之外,共殲滅600多個敵人,給主力部隊争取到了足夠的時間将國民黨軍第74師全部殲滅,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在山東中部進行決戰的計劃,扭轉了當時共産黨被動防守的局面,為内戰取得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難不死

孟良崮戰役之後,中共中央授予7連“光榮連”的榮譽稱号,一排被追認為“戰鬥英雄排”,韓成山等跳下懸崖的六名戰士被老百姓親切的稱為“黃崖山六勇士”。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為了悼念在黃崖山犧牲的戰士們,華東野戰軍在沂水縣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後來,韓成山的名字也與其他光榮犧牲的戰士們的名字一起被刻在了孟良崮烈士陵園的英雄紀念碑上。

這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韓成山掉下懸崖後并沒有死。

他在下墜的過程中被生長在山腰處的一棵樹攔了一下,這才幸免于難。他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他身上多處骨折,傷得十分嚴重,寸步難行。在沒有水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他堅持不了幾天,幸好遇到了石貞文大爺。

石貞文是孟良崮當地的一名農民,他得知韓成山是八路軍以後,毫不猶豫的将他背到一處隐蔽的山洞裡藏了起來。

在戰火連天的日子裡,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過得艱難,根本吃不上一頓飽飯,石貞文一家也是勉強維生。可即使是在這樣艱苦的情形下,石貞文仍是取來了家中僅剩的一點食鹽給韓成山的傷口進行了消毒,之後每日都來給他送水送飯,用采來的草藥為他治傷。在石貞文大爺的悉心照料下,韓成山的傷一天天好了起來。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有一次,石貞文大爺給韓成山帶來了羊肉湯給他補身子,韓成山知道農民家裡一年到頭也看不到一點葷腥,連忙問這羊肉是哪來的。石貞文大爺笑得憨厚,說這是家裡養的一隻小羊,他現在正在恢複的關鍵時期,不吃點有營養的是不行的,這些羊肉全都給他吃,家裡人一口都沒動。

韓成山鐵骨铮铮,向來是流血不流淚,無論是在跳崖時還是在重傷時,他都沒掉過一滴眼淚。可此時端着熱氣騰騰的羊肉湯,他的淚水滾滾而下。

國民黨反動派一直在追查共産黨員的蹤迹,不僅頻繁的搜查老百姓家中,對大山裡也沒有放過。為了不讓韓成山被發現,石貞文大爺聯合鄉親們與反動派打起了“遊擊戰”。在韓成山養傷的2個多月中,他先後被轉移了四個地方。每次都有驚無險的躲過了反動派的眼線。

即使不上戰場,也要為人民服務

韓成山能夠走動之後,便告别了石貞文大爺和鄉親們,他要回部隊裡去,繼續與國民黨軍戰鬥。可韓成山拄着石貞文大爺給他趕制出來的拐杖苦苦尋覓了7天7夜,也沒能找到部隊的蹤迹。無奈之下,隻能先回到自己的老家南縣庫溝鄉趙家汪村繼續養傷。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韓成山

韓成山始終沒有放棄過聯系自己的部隊,可當時局勢緊張,華東野戰軍行蹤不定,他一直沒有得到部隊的回應。

韓成山在部隊裡曾經學過軍醫,農村的醫療條件極差,因為沒有醫生,很多時候一個小病小傷也能要了人命,韓成山索性就在家鄉待了下來醫病救人。

也曾經有不少人建議他将自己的情況彙報給當地政府,這樣還能享受傷殘軍人的待遇。可韓成山卻果斷拒絕了,他覺得,自己現在無法給黨和部隊做什麼貢獻,但也絕對不能成為國家的負擔。在這裡,他仍然可以為人民服務,并不違背一個共産黨員的責任和義務。

這一幹,就是三十年。

這三十年當中,韓成山深藏功與名,隻要老百姓有需要他的地方,他就會排除萬難第一時間出現。

可時間久了,知曉韓成山真實身份的人越來越少,周圍開始有質疑的聲音出現。有人說他曾經當過兵,卻沒有複員證明,一定是個逃兵。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質疑韓成山的人越來越多,可無論面對怎樣的誣蔑,韓成山都從來沒有主動辯解過一個字。對他來說,清者自清,他從黃崖山上縱身一躍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奢望過還能活下去,更沒想到自己還能有親眼見證新中國成立的一天。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他并不是一個人,他要替那些死去的戰友們,用這雙眼睛認真見證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勝利,用這對耳朵仔細聆聽祖國的快速發展。待來日九泉之下再相聚時,講給他們聽。如此,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老戰友意外重聚,“活烈士”沉冤昭雪

1977年10月的一天,孟良崮黃崖山迎來了兩位特别的客人。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黃崖山

劉楹厚是華東野戰軍8縱隊七連機槍班的班長,在黃崖山阻擊戰中,他親眼看着一排的六個戰士跳下了懸崖。即使過去了這麼多年,那悲壯的一幕仍然清晰的刻印在他的腦海裡。

是以當老戰友齊立發來拜訪他,提出想回黃崖山戰場悼念逝去的戰友時,兩人一拍即合。

第二日,兩人一同穿上自己的舊軍裝,背上行囊,出發前往黃崖山。此時的黃崖山與他們印象中的已經有了很大不同,道路兩側皆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農民們在地裡忙得熱火朝天,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悅的神情。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見到他們兩個老兵,農民們好奇的打聽二人來黃崖山的目的。聽聞他們都是曾經參加過黃崖山阻擊戰的老戰士,農民們紛紛放下手裡的活,熱情的上前打招呼,邀請他們去自己家裡做客。

黃崖山六勇士的事迹在當地群衆中廣為流傳,有在此居住得久的人便提起了當年被石貞文大爺救下的韓成山。劉楹厚一聽喜出望外,根據老鄉的指引馬不停蹄的來到了石家。

石貞文大爺已經去世很多年了,但石家人仍然記得當年韓成山離開時曾經留下過的詳細住址。确認了韓成山的确還活着的消息後,劉楹厚和齊立發還哪裡坐的住,立刻出發前往韓成山的老家,路上狂風暴雨不斷,兩人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終于趕到韓成山家。

三個闊别幾十年的老戰友皆是老淚縱橫,分别時大家還都是壯年,黃崖山一别就以為是陰陽相隔,沒想到此生還有機會再見。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在劉楹厚急切的詢問下,韓成山講述了當年生還的經曆和這三十年的過往。劉楹厚聽後心裡不是個滋味,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這位無名英雄正名。

劉楹厚便給上級上司寫信詳細彙報了韓成山的情況,上級上司對于此事非常驚喜也十分重視,但中國共産黨是嚴謹的隊伍,要組織上承認韓成山的身份還需要一系列的材料和證明。劉楹厚義不容辭的表示:請組織放心,這件事他來辦!

劉楹厚聯系了當時七連的連長盧親智,并親自走訪知情人、整理材料、陪同調查小組到當地核實情況,一忙就是2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組織上終于恢複了韓成山革命英雄的身份。

劉楹厚将這個好消息告訴韓成山時,年過半百的老兵潸然淚下。幾十年了,他從沒奢望過還能回到組織當中去,得到黨和國家的認可。這一刻,所有的傷痛和委屈都不複存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韓成山不負“烈士”的英名,在離開部隊的幾十年間,他始終堅持着為人民服務的革命信念,他拖着傷殘的身體,走家串戶為鄉親們治病,很多時候分文不取。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這位“活烈士”的光輝事迹迅速在軍中戰士和人民群衆中間流傳開來。韓長山作為革命英雄受邀為部隊戰士進行演講,幾乎場場爆滿,收獲了極高的肯定。韓成山做過幾百場革命傳統的報告會,前來聆聽的人數累計高達10萬人次。

1992年7月,中央上司更是親自在臨沂接見了韓成山,中央上司握着韓成山的手親切的道:“你是國家的英雄,是山東人民的驕傲!一定要保重好身體,如果遇到什麼困難務必要跟組織上反映,政府一定會盡全力滿足你!”

主席的話讓韓成山深受感動,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牢記革命使命,不忘初心”的人生宗旨。

韓成山成了遠近聞名的“活烈士”,人人敬仰的革命英雄。但韓成山從未把自己當成過英雄,他始終保持着勤儉節約,艱苦卓絕的優良傳統。他經常走訪烈士家屬,幫扶村裡的困難家庭。

韓成山不居功不自傲,他曾被很多所學校聘請為思想輔導員,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言傳身教的向年輕一代傳達何為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告訴孩子們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牢記曆史,努力學習,為建設國家的未來出一份力。

他經常說:黨和國家給予了我太多,我無以為報,隻能用生命的全部作為回饋。

2011年2月,韓成山病逝,享年85歲。

其實,在中華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實作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程序中,曾經湧現出許許多多像韓成山這樣深藏功與名的無名英雄。他們飽含一顆愛國之心,無怨無悔的用自己的脊梁扛起了保家衛國的使命。

在奔赴沙場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将生死置之度外了。這些人,或許是倒在了沖鋒陷陣的途中,或許是倒在了敵人的陰謀算計之下。他們的姓名或許無人知曉,但他們的精神卻照亮了後人前進的方向。

他是黃崖山六勇士之一,隐居山村30年,指着烈士墓碑:這上面有我

後來,他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英雄。

正是這千千萬萬的人民英雄,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澆築了輝煌燦爛的革命史冊,他們的精神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成長為整個民族之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