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一位九葉派詩人鄭敏病逝!晚年仍關心時事稱腦筋停不下來

中國新文學名宿,傑出詩人、學者,“中國新詩派”的代表人物,“九葉詩人”之一,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鄭敏因病于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鄭敏曾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談到從“文學”轉入“哲學”的心路曆程。她的詩歌被認為追求 “詩”與“思”的高度統一,将對人性的關懷,生命的感悟融彙于詩性的哲學思考之中,與時代的風雲變幻、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息息相通。

最後一位九葉派詩人鄭敏病逝!晚年仍關心時事稱腦筋停不下來

鄭敏因病于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據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消息,鄭敏出生于1920年7月18日,福建閩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就讀于哲學系,1943年畢業。在西南聯大就讀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43年開始陸續發表詩歌作品,得到詩界的高度肯定。1949年4月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詩集 一九四二-一九四七》,确立了她在中國新詩史上的重要地位。1948年,鄭敏赴美國布朗大學就讀,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55年傳回祖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工作,從事英國文學研究;1960年調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任教。

鄭敏畢生緻力于中國新詩的創作、中西方詩歌研究、當代西方哲學思想研究、詩歌翻譯和教育教學事業,一生抒寫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尤其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作為“九葉派”的重要詩人,她的作品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鄭敏85歲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曾回憶“九葉詩人”的由來:“從1949年以來,‘九葉’大概是第一個以詩歌流派形式出來的詩群,具有開創意義,顯得很重要,後來的詩歌流派才開始多起來。”

“為什麼叫九葉?‘九’是指我們九位詩人。”包括穆旦、王辛笛、陳敬容、唐湜、唐祈、袁可嘉、杜運燮、曹辛之(即杭約赫)和鄭敏本人,有三人曾就讀于西南聯大。鄭敏辭世後,“九葉派”再無一人。

鄭敏向南都記者談到為何從“文學”轉入“哲學”時曾表示,“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介入社會不深的人,寫不了長篇小說,也不懂從社會中獲得直接的養料,正是因為這樣,我就認定,如果沒有哲學的深度,文學的領悟力也會不足;必須學習哲學,才能從哲學裡了解社會、了解人生。”

直到晚年,鄭敏仍關心時事。她曾向南都記者表示,“我們認為我們最應該關心的是全球化的問題,關心世界每天發生的事”,“我是一個理性的人,腦筋停不下來,總是在思考,總是為下一代操心。人是需要知識良心的。現在,我每天會看看書,看看電視,看看社會發生了什麼大事,看大家怎麼辯論。”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悼文中提到,鄭敏的詩歌追求感性和理性、“詩”與“思”的高度統一,将她對人性的關懷,生命的感悟融彙于詩性的哲學思考之中,她的詩與時代的風雲變幻、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息息相通。“表現出一個中國詩人和知識分子探求真理的勇氣、擔當和高尚情操。”

采寫:南都記者 張林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