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作者:高偉、虞澤明

前言:

為全面落實“雙碳”目标,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提出“要挖掘國内市場潛力,支援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配套該戰略,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該條款解決了現行條款對新能源汽車的兩個“錯配”:即在保險責任上,為“三電”系統、停放充電等場景提供保障,實作風險保障與風險比對;在費率上,建立專屬費率表,實作風險保費與風險價值比對。

作為車險行業領先的資料和分析專家,精勵聯訊及其母公司律商聯訊風險資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律商風險”)借鑒國際成熟車險市場的經營理念和中國車險行業實踐經驗,潛心鑽研從車風險新元素對中國車險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本系列文章和車險行業分享精勵聯訊對新能源技術、ADAS和無人駕駛技術等汽車新技術的一些研究心得。在發表于中銀保險報2020年7月7日第4893期的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一:純電動車”的基礎上,本文深入探讨影響新能源車的賠付風險的各類重要因子。

值此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釋出之時,精勵聯訊向車險行業推出新能源車型資料庫,以及基于新能源車輛的靜态結構資訊和動态使用資訊的“動靜合一”風險評分。該解決方案經近期客戶應用驗證,能夠大幅提升車險行業的新能源車賠付風險細分能力。

全文共計4768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1

新能源車市場現狀概述

全球多國将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戰略舉措,紛紛從戰略規劃、科技創新、推廣應用等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表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首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呈高速增長态勢,2020年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國汽車制造行業積極探索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車技術。

其次,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維持保有量及滲透率雙增高。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0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32%。2021年1月至11月間,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99萬輛,同比增長1.7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246.6萬輛,同比增長1.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52.2萬輛,同比增長1.4倍;燃料電池汽車銷量0.1萬輛,同比增長16.0%。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17.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9.5%。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最後,我國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品類近期仍将以純電動車為主導,插電混合動力車為輔助,另有少量的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汽車等。下圖展示了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業務在綜改後的賠付表現有顯著差異。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資料來源:精勵聯訊新能源車解決方案曆史應用資料

在新能源汽車中,電池是基礎能源與動力來源,驅動電機則将此車載能源轉化為行駛動力,而電控系統控制和監控車輛的運作與部件狀态,簡稱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動力電池系統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電池部分、電池管理系統、高低壓線束、熱管理部分和結構件。動力電池系統的核心部分是動力電池。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動力電池,根據正極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磷酸鐵锂、三元材料、以及由于循環壽命太短而逐漸被淘汰的錳酸锂等幾個主流技術派系。當然,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特斯拉的引入無極耳和幹電極技術的4860電池和豐田的固态電池,盡管尚未大規模裝機,都很值得期待。

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主要包括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三類,其中在目前乘用車、商用車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電機包括直流(無刷)電機、交流感應(異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開關磁阻電機等。當今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電機以交流感應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為主。其中,日韓車系目前多采用永磁電機,轉速區間和效率相對都較高,但是需要使用昂貴的系統永磁材料钕鐵硼;歐美車系則多采用交流感應電機,主要是出于稀土資源匮乏,以及降低電機成本的考慮。其劣勢則主要是轉速區間小,效率低,需要性能更高的調速器以比對性能。

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是控制汽車驅動電機的裝置,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可分為主要制器與輔助控制器:

1) 主要制器:控制汽車的驅動電機,即通過接收整車控制器與制動踏闆、油門踏闆、換擋機構等控制機構傳送的控制資訊,對驅動電機的電動機轉矩、轉速與轉向進行控制,并可對動力電池的電壓、電流輸出進行相應控制;

2) 輔助控制器:控制汽車的助力轉向泵電機、空調電機、BSG (利用皮帶傳動兼顧啟動和發電的一體機)電機。

逆變器、驅動器與控制器為電控系統的核心部件。

綜上所述,雖然新能源汽車都有“三電”系統,但不同品牌有各自不同的電池種類、電機類型和電控系統。是以,在了解其技術原理的基礎上,需要成熟的多方資料收集和标準化處理能力,為提煉有價值的分析結果奠定基礎。

2

新能源汽車資料的整合和處理

新能源車資料采集

傳統燃油車,客戶可以對車輛日常定期車檢,而當發生故障時,到專業維修服務機構檢修。然而,新能源汽車這一新“工藝品”,具有零配件內建化高、電子化高,尤其是三電系統複雜度高的特征。保險公司若缺乏足夠的曆史賠付資料,未能有效引入風險識别新因子,抑或簡單套用傳統燃油車風險模型,将導緻保險公司謹慎承保、不承保、或是資源錯配承保,造成市場佔有率丢失或是承保虧損。圍繞新能源汽車,精勵聯訊擁有多種合規資料源,作為合作夥伴,助力保險公司實作發展與盈利雙目标。

新能源車資料标準化

精勵聯訊長期服務車險行業,借助國際領先的大資料技術和産品理念,現已榮幸地成為中國市場99%的車險公司的長期合作夥伴,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高品質的服務水準。按照車型相關标準及車輛保險業務規範要求,精勵聯訊的車型标準資訊資料庫進行标準化體系建設後形成了專有車型資料産品,包括編碼、參數、分類、價格資訊等,在車險的業務流程中,被各家車險公司廣泛應用于承保、核保及理賠環節。資料庫涵蓋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車、ADAS等字段,超35萬款車型資料,支援新車資料自動更新。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援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下,新能源零配件生産商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快速發展,各廠商的制造水準參差不齊導緻市場上新能源車零配件的品質水準不一,而新能源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池、電控、電機等資料對新車承保定價起着決定性作用。随着新車投入使用而産生的動态資料,比如駕駛行為資料、續航裡程、電池安全、充電配套等資料如何規範标準化,如何應用于車險行業也将成為保險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

随着《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的頒布,精勵聯訊在新能源專屬資料以及傳統的車型、車輛和易損零配件資訊資料基礎上,運用國際領先的多中繼資料标準化和一緻化處理能力,為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營銷、核保、定價等環節實作智慧決策奠定堅實的資料基礎。下圖為電池種類資料标準化處理樣例。

3

新能源車的綜改後賠付風險細分

順應綜改後行業風險精細化管理趨勢,精勵聯訊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動、靜态資訊對車險行業綜改後的承保風險影響做了深入的研究和量化分析。

部分傳統從車變量對于新能源車風險仍具有很強的解釋性

保險公司現有定價模型普遍基于曆史燃油車的承保理賠資料搭建而成。傳統從車因子覆寫了車輛的各種實體屬性。例如:車輛越大、越重,刹車難度就越高;車身越長,盲點區域也越大;零整比越大,理賠成本就越高。這些傳統因子不論對新能源車還是對燃油車都同樣适用。以下我們選取了3個傳統從車因子進行展示。我們發現,不論是座位數,還是總品質、前輪距都對新能源車的賠付率有很好的區分能力。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當然,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實體構造有着本質的差異。各類電池、電機、電控的實體屬性、零配件價格資訊可以更好的刻畫新能源車風險。隻有把傳統從車因子,新能源靜态、動态因子結合使用模組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接下來将深入探讨新能源車所獨有的承保風險因子。

新能源汽車承保風險因子

靜态資訊:

新能源汽車的實體構造與燃油車的差異顯而易見。但如果聚焦比對新能源汽車。我們發現不同“三電系統”會有不同的賠付差異。以下是精勵聯訊結合部分新能源汽車實體特性和保險資料進行的單因子分析樣例。

電池風險因子

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純電動車将主導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純電動車的電池種類繁多且其所用的正負極材料也很多元,例如:多元複合锂、鎳钴錳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鐵锂等。下圖經實踐資料證明,用多元複合锂和鎳钴錳酸锂材料作為裝配電池材料的車險賠付低于行業平均。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資料分析表明,電池品質越大風險越大。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分析表明,電池熱管理冷卻裝置分類中,“直冷”較“自然冷卻”和風冷的設計的風險要高40%。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除此之外,電池價格差異對賠付風險也有尤為顯著的差異效果,資料顯示,從組1到組5,随着電池平均價格上升,風險也随之呈上升趨勢。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首年保值率折損嚴重,且二手車保值率低,其平均保值率比燃油車低約15%左右,主要源于電池效能衰減。

同時與燃油車主要部件零整比分析結果類似,電池價格零整比差異對賠付風險也同樣有顯著的差異效果,資料顯示,從組1到組4,随着零整比比值上升,風險也随之呈上升趨勢。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電機風險因子

與電池科技與時俱進的電機種類和效能也影響着新能源汽車承保風險,資料分析表明,不同電機的價格直接影響車險賠付結果。

跟電池類似,電機的更換價格資訊也是尤為重要的風險判别因素,随着電機平均換件價格上升,風險也随之呈上升趨勢。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電機的零整比資訊也是尤為重要的風險判别因素,即從組1到組3,随着比值上升,風險也随之呈上升趨勢。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電控風險因子

除了電池和電機外,“三電”中的電控系統随着科技的發展,在新能源汽車風控成分中成為必不可少的元素。資料分析表明,随着電控系統的價格升高(組1到組4)以及零整比的升高(組1到組5),車險賠付率也随之升高。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動态資訊

在靜态資訊發揮車型風險解釋差異的基礎上,通過大資料資訊降噪處理後的動态資訊更能錦上添花的對該車型下不同車輛進行風險差異。

資料分析表明,日均行駛裡程越長,夜間行駛時長占比越大,快充次數占比越高的車輛,出險頻度和賠付率越高。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通過精勵聯訊從靜态資料、動态資料及動加靜綜合資料的多元度研究,發現動、靜态資料的組合在合理資訊降噪下能夠最大化的解釋新能源汽車承保風險差異。如下圖所示,通過使用靜态資料、動态資料和動+靜資料,分别進行新能源汽車風險模組化。将1-10分為模型的風險預估10組(由1到10預估風險升高),實際風險的差異分别達到4.2倍、5.3倍和6.5倍。

從車風險新元素解析之二:再論新能源車

總結

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符合未來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未來純電動汽車将主導我國新能源車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專屬保險,無論是根據出廠時傳統從車實體資訊和新能源專屬靜态資訊對新車承保風險的差異和定價,還是運用裡程、實時耗電等車輛動态資訊對風險進一步區分,都對新能源車的風險細分和保險銷售決策提供重要輔助。

車險經營者對新能源汽車風險特征的準确描述和細分,時不我待,勢在必行;隻有先對新能源汽車風險因子具有深入的了解和量化,才能推動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健康發展,培育與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鍊的良性發展。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