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電氣化上的黑科技逐漸破圈,閉合産業鍊走向開放,這些都是資本看好的地方;品牌高端化不順,留不住基層人才,這些都是未來的隐患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圖/視覺中國

文 | 《财經》記者 李陽 李皙寅 黃慧玲

編輯 | 施智梁 陸玲

“深圳?哦,我知道比亞迪。”在德國街頭,計程車司機吐出這幾個字時,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姚志鵬有些吃驚。作為機構投資人,他沒想到一家以對公客戶為主的公司,會這麼全球化。

幾年前,提及比亞迪(002594.SZ),國内普通人想到的是電動大巴和平價大衆汽車,但随着比亞迪踩準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風口,如今已經越發出圈。

2021年4月,美國《時代周刊》(TIME)評選出了“最有影響力的100家企業”,作為唯一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比亞迪入選。《時代周刊》認可了比亞迪在全球的電動巴士業務,還介紹了乘用車,包括市場上緊俏的轎車“漢”。

這些名聲回報到了資本市場上。上汽集團(600104.SH)、廣汽集團(601238.SH)、通用汽車(GM.NYSE)、寶馬汽車(BMW.DE)、戴姆勒(DAI.DE),這一串名字都是近兩年比亞迪在市值上超越的對手。

2021年8月,比亞迪每股突破300元時,距離國内首家萬億市值車企,隻差臨門一腳。有券商對比亞迪喊出市值15000億的目标價,市場情緒升溫。相較兩年前盤桓在50元/股上下,如今比亞迪在資本市場裡何以換了一副模樣?

比亞迪被視作中國新能源産業的代表企業之一。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看來,比亞迪是家重視技術的傳統車企,也是最有未來的車企。工程師企業文化濃厚,少說多做,外界對其了解不多。

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許中超告訴《财經》記者,持續打磨核心技術的比亞迪,可以稱為汽車行業裡的科技公司。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圖/IC

比亞迪橫跨儲能、電池、電動汽車、晶片等諸多萬億級市場,且各領域均有不錯的競争力,在某些細分領域有優勢。但比亞迪能否兌現估值,帶着上述闆塊更進一步,仍有太多不确定性。

國慶節後,汽車闆塊(申萬一級)領漲市場,汽車整車闆塊漲幅最大,然而節節攀升的比亞迪卻始終沒有越過萬億市值的裡程碑。随着年底新能源闆塊估值大跌的浪潮的再起,比亞迪短期内突破萬億市值的希望愈發渺茫。

截止12月28日收盤時,比亞迪股價已回落至270.85元/股,市值為7884.83億元,何時突破萬億市值門檻,是比亞迪留給業内的一大懸念。

重回全球電動車銷冠

走上台的王傳福,面向觀衆鞠了一躬。這一幕出現在2021年9月,在深圳的釋出會上,由于DM-i混動車型傳遞慢,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向消費者緻歉。

傳遞慢背後,是産品的熱賣讓比亞迪始料未及。比亞迪品牌與公關總經理李雲飛向《财經》記者透露,比亞迪已經積累了超過10萬台訂單。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市占率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市占率

制表:李陽

從2021年1月-11月的上險量來看,比亞迪的銷量已經全面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銷量。威爾森智能科技公司研究總監湯吉輝向《财經》記者解釋稱,這歸功于技術研發的成果,DM-i技術、刀片電池提升了比亞迪的核心競争力。接受采訪時,業内專家無一例外都主動談起DM-i技術,稱此是比亞迪自研技術的标杆産品。

與過去以内燃機為主的插電混動不同,比亞迪DM-i超級混合動力系統以純電驅動為主。汽油機負責發電,電機給汽車提供動力。必要時發動機也可直接輸出汽車動力。整車綜合能耗不但遠低于燃油車,也低于傳統油電混動節能車。

“現在下單?最早也得明年才能提車。”在廣州比亞迪王朝系列4S店,《财經》記者看到來店裡看車的人挺多,大部分是奔着DM-i。不同于業内普遍存在的缺晶片問題,比亞迪是因為刀片電池産能追不上需求。

電池是比亞迪做電動汽車的核心競争力之一。王傳福對刀片電池寄予厚望,稱其推動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回歸正道,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标準。刀片電池形似刀片,通過結構創新,在有限的汽車空間内安裝更多的電池,續航裡程提升的同時,相比目前乘用車主流的三元锂電池,壽命更長、成本更低。

産能不足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宏觀來看,伴随全球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迅猛增長,比亞迪搭上了風口。2021年7月,比亞迪從特斯拉手中奪回全球電動車銷冠王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5萬輛;8月、9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一路走高,分别突破6萬、7萬、輛,連續三個月超過特斯拉,登頂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資料來源:Clean Technica

在8月新能源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以90142輛的銷量成為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新能源車企,是第二名上汽通用五菱(44157輛)的兩倍,是第三名特斯拉中國(31732輛)的三倍。

以2019年為分界點,比亞迪穩步向上,牢牢掌握國内新能源市場20%-30%的份額,中間一度随着大勢走下坡路,市占率不到兩成。直至2021年,比亞迪踩中複蘇的勢頭,市占率也恢複到了25%左右。

熬到今天并不容易,比亞迪經曆了新能源汽車起伏的整個周期。借助電動公交,比亞迪不但喝到了電動化推廣的頭啖湯,還借此在海外豎立了品牌。

王傳福看準了市場,一開始比亞迪就提出電動化應該公交帶頭、計程車跟上,推動城市充電設施。2017年,成功進入公共汽車、小型電動車賽道,挖掘到電動汽車市場第一桶金。

接下來的戰略調整很是靈活。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對《财經》記者直言,當友商想明白開始跟進時,戰略領先一步的比亞迪,必須要保持産品或細微戰略上的領先性。比亞迪持續下注,通過精益生産的方式,讓電動私家車不斷降本提效,打造A0級小車,建立細分市場的領先性。

目前,比亞迪電動車已經銷往全球六大洲、50多個國家地區的300多個城市,其中,純電動大巴累計銷售超6.5萬輛。2021年5月,比亞迪第一百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儀式上,比亞迪正式啟動乘用車出海計劃,首批100輛全新唐EV奔赴挪威,完成海外市場“商轉乘”的轉變。

新能源汽車出海是大趨勢,隻有交足了學費,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被市場接受。“很多中國新能源汽車特别在意車聯網和車上的娛樂功能,卻忽視了駕駛性能,事實上歐洲消費者非常關心在不同情況下的駕駛體驗,中國車企如果不交很多學費了解當地需求,是很難進入歐洲市場的。”比亞迪歐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一鵬向《财經》記者表示。

整車零部件拆分的想象空間

除了新能源汽車賣得好,零部件的分拆上市也頗重要。業内普遍認為,借助外包和代工,将打開比亞迪的利潤與估值空間,釋放子公司的市場潛力。

比亞迪入局新能源很早。2003年就以此進軍整車市場,2008年因巴菲特投資而名聲大噪、彼時國内新能源産業鍊幾乎空白,比亞迪被迫自己打造全産業鍊以滿足業務發展。

由于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培育期,比亞迪所謂的“新能源自主技術”始終蒙着神秘面紗。2018年,閉環已久的比亞迪開始對外開放:剝離汽車電子業務,另設事業部;向其他車企賣電池;2018年,電動汽車e 平台所有技術全面對外開放。

2020年,比亞迪全面開放:成立弗迪電池、弗迪視覺、弗迪科技、弗迪動力、弗迪模具五家公司,幾乎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生産制造和研發的所有業務,力圖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對外銷售程序。

拆分之後,各零部件子公司開始在市場環境中博浪。2021年7月,深交所受理了比亞迪半導體在創業闆的上市申請,随後因發行人律師被查及原材料短缺問題,先後兩次被深交所中止上市稽核。弗迪電池也在積極尋求上市,中長期看,每個零部件子公司都有上市計劃。

王傳福向《财經》記者表示,“比亞迪市場化1.0的戰略,是零部件業務拆分,讓電機、電池、動力總成等業務以事業部的形式殺出去,去和同行競争。市場化2.0則是把企業賣出去,讓資本市場認可。”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如今比亞迪半導體的業務已覆寫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産及銷售,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内的一體化經營全産業鍊。

零部件供應涉及到車企的核心機密,業内有觀點認為,其他車廠會害怕購買比亞迪的零部件。對此,李雲飛回應稱,隻要做好财務、股權上的切割,市場隻看産品力。

在技術領域,比亞迪有一定家底。動力電池方面,自從比亞迪刀片電池釋出後,磷酸鐵锂市場逐漸回暖,反超三元锂電池。在市場上,比亞迪市占率僅次于甯德時代;儲能方面,比亞迪2013年來,已在全球大規模商業化推廣,全球總銷量已超過1.7GWh,是2020年度海外電化學儲能(不含家用儲能)出貨量第一的中國儲能提供商,其儲能電池業績在國内位居第二。

零部件外供吸引了不少大客戶,除了已經公開的奔馳、豐田、日野,還有更多品牌在合作洽談中:有的買個别技術、有的買部分零件、有的買整個e平台零件、還有的直接整車承包。

長達二十年全産業鍊閉環的技術積累,是比亞迪面向市場的巨大優勢,也是高估值的底氣。但也正因為從未直接參與過市場競争,如何真正得到同行認可,仍有待時間檢驗。

在員工眼中,帶着比亞迪一路披荊斬棘的王傳福有着絕對的權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停工的工廠中的房間。3天出圖紙、7天造出口罩機、10天出産品,他“強硬地”推動研發人員技改,深圳的手機零部件工廠被改造為口罩制造工廠,建成口罩生産線 2000 條,最大日産量達 1 億隻,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産商。

在多元化的經營的路上,比亞迪也遭遇過坎坷。曾被王傳福稱“再造一個比亞迪”的雲軌業務,在比亞迪市值的狂飙猛進中,顯得頗為尴尬。

雲軌是比亞迪2016年推出的戰略性産品。一經釋出,快速獲得國内外衆多城市的訂單意向,2017年9月,首條商業營運雲軌線路于銀川營運,雲軌風頭一度蓋過了新能源汽車業務。

次年,受政策影響,多處雲軌項目被政府叫停。直至2021年4月,首列供巴西巴伊亞州跨海雲軌使用的列車在深圳下線,該車輛由比亞迪打造。2021年10月,比亞迪亮相2021年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失聲已久的比亞迪雲軌業務又蠢蠢欲動起來。

多位基金經理向《财經》記者表示,在比亞迪目前的價值評估中,并未考慮雲軌業務。類似評價相對隐晦,但軌道交通從來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标的。

多位資本界人士告訴《财經》記者,雲軌這樣的軌道交通,一般被視作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資本對其興趣索然,故事不性感,自然難有好估值。

從投資者的角度,買入比亞迪股票,更多是看好比亞迪新能源業務。相較于雲軌,比亞迪更應該優先解決整車的銷量和品牌問題。

價格高端了,但品牌仍未高端

車企都在追求推動品牌高端化,提升競争力,帶來更高的溢價。當新産品賣得好,單車售價逐漸攀升時,比亞迪的品牌高端化進展如何?

比亞迪沒少努力。王朝與e網兩大銷售平台完全獨立,來隔離低端車型對高端車型的品牌影響;不斷推出高端産品。目前,中大型轎車已經占到比亞迪銷量份額的17%以上。

在博納咨詢研究總監聞文看來,比亞迪設計元素符合潮流;布局契合市場需求;擺脫了多年前尺寸大、價格低的産品路線。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李雲飛認為,比亞迪的銷量、股價節節攀升背後,已經是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品牌形象今非昔比。據李雲飛透露,“2022年下半年,比亞迪還會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旗下第一款車是一款硬派的越野車,高端品牌的售價是50萬到100萬以上。”

比亞迪的單車均價不斷攀升。威爾森的資料顯示:2021年1月-7月,比亞迪的單車均價已經達到15.18萬元。作為比較,國内最暢銷的合資品牌大衆汽車,單車均價為16萬左右。在産品定價上,比亞迪已經與合資車企不相上下。

20萬/輛的售價,被視為國産高端車型的分水嶺。據《财經》記者統計,比亞迪售價在20萬以上的車型有6款,包含15款不同配置。而比亞迪唐的新能源版已觸及34萬元。

不過,在聞文向《财經》記者分享的調研結果中顯示:比亞迪的進步,沒有完全傳達到消費者身上。在消費者印象中,比亞迪仍是低端、廉價以及做工不精。畢竟,品牌形象在創立之初就已定格,後續通過産品的更新來進化極為困難。

“買比亞迪就圖成本效益,不會考慮豪華車型。”一位秦PLUS DM-i使用者向《财經》記者如是說。一些消費者将比亞迪品牌納入普通國産車行列,不低端也稱不上高端。比亞迪打造出了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産品,但仍沒有創造出品牌。

需要指出的是,比亞迪吸引消費者靠得還是新能源技術,汽車智能化尚未成為比亞迪的産品标簽。

“目前比亞迪在智能化上的體驗遜色于小鵬、理想、蔚來等新造車實力,但比亞迪也在積極尋求合作同步提升,未來智能化的差距不會很大。”一位新能源基金研究員向《财經》記者表示。

比亞迪意識到了自身的短闆。比亞迪産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柯表示,車機能否100%取代甚至是超越手機,是智能汽車唯一的标準。

目前,比亞迪的DiLink智能網聯系統已經疊代到3.0,能夠運作基于安卓系統的所有軟體,某種程度上已能替代手機。但這遠遠不夠,一位年輕消費者在4S店體驗過漢的車機系統後,為響應速度而驚訝,坦言流暢感比小鵬還好。即便如此,他仍選擇小鵬,而非是漢。因為安卓系統相容性強,但也沒有特色,不夠潮,更喜歡小鵬的車機系統。比亞迪需要滿足消費者彰顯個性的需求。

業内認為,隻有品牌的高端化,才能提升産品溢價。隻有強化智能網聯功能,才能擴充産品的盈利能力,借助數字化、軟體訂閱等方式,讓汽車交易不再成為一錘子買賣,而這正是比亞迪的汽車産品需要強化的地方。

基礎人才正從指縫中溜走

企業的競争,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争。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就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提出了“先人後事”的管理理念,即企業首先是要招聘和留住合适的人選,然後再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

在智能電動汽車這一全新的賽道上,人才的比拼從未像今天這樣白熱化。

8月30日,吉利汽車(0175.HK)公告稱,向逾萬人授予1.67億股份,按市值計算約44.9億港元。無獨有偶,另一位民營汽車巨頭長城汽車(02333.HK)公告稱,向557名激勵對象授予合計3265.32萬股限制性股票,并向8147名激勵對象授予合計3億份股票期權。

“普惠性是本次股份獎勵計劃的最大特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對《财經》記者解釋,不同于傳統中隻針對高管的股權激勵計劃,本次覆寫人數多、金額較大,頗有陽光普照的感覺。

傳統汽車企業如果想跟網際網路、新造車企業競争人才,需要做一些薪酬方面的轉變。領英中國人才解決方案客戶成功負責人王歡告訴《财經》記者,這将倒逼企業改變員工薪酬結構,改變激勵機制。

然而,比亞迪在這方面動作寥寥。比亞迪最新的一次股權激勵,還是在2015年6月,面向97名監事、高管等發放不超過3266萬股公司股票。

重視研發,但在人才的管理上非常粗糙,是比亞迪的雙面人設。

比亞迪的進階副總裁、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以工程師文化為自豪,他表示,在比亞迪中,工程師地位最高、待遇最好。截至2020年報告期末,比亞迪研發人員數量已經增長至35776人,占集團人數總量16%。

然而,比亞迪研發工程師的待遇嚴重地兩極分化。一部分掌握核心技術的尖端工程師待遇優厚,更多研發人員感受到迷茫和無助。

據2020年财報,廉玉波稅前年薪為682.9萬元,進階副總裁、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羅紅斌稅前年薪為737.8萬,均高于董事長王傳福的533.6萬。在比亞迪高管薪資結構中,技術類人員薪資占比更多。

時任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舒酉星曾告訴《财經》記者,應屆生是比亞迪的主力軍。同時,為了提升品質,比亞迪還引進各領域的海外專家帶動應屆生協同發展。

一位剛剛離職的比亞迪工程師向《财經》記者表示,“自己在比亞迪工作4年,稅前薪資僅僅從7300元漲到了9000元。”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即便是相對偏遠的坪山,9000元的稅前工資也過于廉價了。

“感謝比亞迪的培養,但迫于生活壓力,隻能離職更換工作。”據該工程師透露,在比亞迪,類似情況比比皆是,人才流失率非常高。

另一位女性工程師在比亞迪受到了不夠人性化的遭遇。她在一次内部申請的調崗中,順利通過了技術面試,但原部門卻不願放人,她卡在兩個部門的博弈中格外難受,隻能離職。

智能電動車賽道正處于急速發展的階段,即使是資淺的成熟員工也被各方勢力瘋搶,基層工程師們離開比亞迪後往往身價翻好幾番。

一方面,比亞迪進階管理層薪酬總額常年蟬聯車企之首,高薪招聘優秀工程師;另一方面,對基層研發人員缺乏關心,最廣泛層面的“兵”大量流失到競争對手處。

多位受訪的業内人士表示,中國有句古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此前車企信奉的是“千軍易得,一将難求”,普通的員工,乃至中層管理者,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車企謀求的是“抓大放小”。但在現在各路造車勢力群雄并舉時,“兵”也是必争資源。在汽車界哄搶人才的年代,比亞迪的管理方式無疑是滞後的。

企業把人招進來并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端。王歡建議,在企業文化上,很多傳統造車企業以及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應特别注意将年輕、創新等基因融入企業文化,以此激發人才的創造性,實作人才與企業文化更好的融合。

有機遇也有隐患的比亞迪頗受資本關注。

Wind資料統計,截至2021年中報,比亞迪(002594.SZ)的持有基金數達到了889隻,基金持股占比亞迪流通股比的9.27%,持股總市值2688萬元。涉及基金公司121家,這意味着全市場的公募基金或多或少都買了一些比亞迪。另有73隻基金持有比亞迪電子(0285.HK),57隻基金持有比亞迪股份(1211.HK)。

市場也有不同聲音。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曾稱,目前比亞迪的風險回報較低,是以下調公司A股和H股評級至“低配”。今年8月,中信建投在研究報告中給出了六個月目标價540元,對應市值1.5萬億的評級,引得市場驚歎。

有觀點認為,比亞迪有成為國際巨頭的潛力,但也有自身問題。那麼大的集團資源投入,是否足夠聚焦?當汽車業遭遇百年未有之變局,比亞迪能否保持領先?仍需要時間回答。

“新能源産業剛起步,資本市場十分關注,現在的股價包含了對明年的樂觀預期,但這個行業的産業周期比較長,沒有完全透支。”中信保誠基金研究員王冠橋告訴《财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資本市場的研究和投資重點不同。在電池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漫長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長河裡來看,目前仍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出行一客所有,騰訊新聞享有本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比亞迪還能等來萬億市值嗎?|《财經》特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