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夢回千古學曆史》——“千古完人”範仲淹

《夢回千古學曆史》——“千古完人”範仲淹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宋朝第一人物”範文正公,做客《西域丫頭夢遊記》。

範先生,您好。

丫頭好,電視機前的觀衆朋友們晚上好。

我說,為了表達我對您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首先,請允許我在此朗讀一段您的《嶽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他微微颔首說,這是我們士大夫在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應該有的态度,也是我的母校「應天府書院」所倡導傳承的精神。

我說,「應天府書院」應該相當于現在的清華北大,人才濟濟,您當年是怎麼考上進士的?

他說,可能直播間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的家世背景,不過無所謂,再給新老朋友們介紹一下我自己。我祖上是官宦人家,家道中落後生活陷入貧困,母親為了生存帶着兩歲的我改嫁到了山東淄博市,我便跟了養父姓,改名為朱說,注意這個字讀「悅」。

當然,這些都是在我長大成人後,一次無意間得知的,當時悲從中來,便拜别了母親,立志學不成不歸家。在應天府求學的日子很苦,每天用冷水洗臉,喝稀粥充饑,就這樣在寒窗中苦讀四年,26歲那年進士及第,走上仕途。

我說,您一生三次被貶,被後人稱為“範公三耀”,第一次是因為得罪章獻太後被貶出京,您能給我們說說當時的情況嗎?

他說,章獻太後是個什麼情況呢?她是宋真宗的皇後,民間傳名為劉娥,是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也是大名鼎鼎“狸貓換太子”中的主角,你們後人常把她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并稱。

我說,那這個劉太後也是有篡逆的心了?

他說,不,劉太後雖無子嗣,卻偏得真宗獨寵,而且是個實力派,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我問,那您是怎麼得罪她的?

他說,真宗駕崩後,年僅十三歲的仁宗即位,因為仁宗不是劉太後的兒子,是以仁宗一直比較敬畏劉太後。每年劉太後過壽,仁宗都要帶着文武百官去拜壽,我認為這大有不妥。便上書,皇帝以兒子身份給母親拜壽,這個可以有,但是和大臣們一起以臣子的身份給太後拜壽,就會亂了尊卑。況且,仁宗已經二十歲了,劉太後也是時候還政給仁宗皇帝了。

我說,您這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不惜得罪權貴。「範君此行,極為光耀」您當得起。曆史記載,僅僅5年,您又調回了中央?

他說,是的,5年後劉太後去世,仁宗親政,将我調了回來。回來後不久,仁宗由于不喜歡劉太後給選的皇後,想換個媳婦,可你說無故廢後,怎能利于朝堂安穩?皇帝皇後對臣子來說就是父母,子女哪能勸離父母,肯定是要反對的。

我說,您這第一次幹預人家母子關系,第二次插手人家夫妻關系,那第三次呢?是因為什麼原因?

他說,再就是因為當時的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任用親信,培植黨羽,我向仁宗進獻《百官圖》,對人事制度提出尖銳批評,後呂夷簡發起反擊,彈劾我“勾結朋黨,離間君臣”,如此被貶。不過後來朋黨争論四起,不到一年,呂夷簡也被免除宰相之職。

我說,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景祐黨争”。不過,您的多次被貶也成就了您,讓您剛正不阿的形象越來越偉岸,是以每次朝廷遇到大事,您都是“衆望所歸”的那個。

他說,這也是緣于原本臣屬于大宋的李元昊,上台自立稱帝,史稱“大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徹底破裂,宋夏戰争全面爆發。

我說,您畢竟是文人,上戰場心裡有底嗎?

他說,打仗除了考量士兵的身體素質、軍隊士氣外,最終比拼的是大腦,是戰略,戰術。我提出的“積極防禦,屯田久守”的作戰方針,核心是邊防禦邊築城,變狂野戰為城堡戰。因為我們宋朝一直是重文輕武,軍隊戰鬥力不強,是以我的重點在「守」,不斷加強邊防守備,修築要塞,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使流亡百姓回歸。幾個回合下來,李元昊也打的艱難,再加上,雙方都有議和的打算,于是在宋政府承諾白銀補償的前提下,李元昊再次歸順。

我說,可這相當于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以後周邊蠻夷一看,哇,打滾有糖吃,肯定會紛紛效仿。哎,這也算是後來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我問,後來您一路高升,官至副宰相,還搞出了一個“慶曆新政”,提出了十多項改革主張。

他說,我們也想讓明天更美好,于是聯手搞了這次改革,核心是解決“冗官”、“冗兵”、“冗費”三冗問題。

我問,具體有哪些舉措?

他說,一是對官場進行瘦身。一方面對現存官員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嚴格把控入職關,關閉貴族子弟不經考試就可以直接任用的“門蔭”制度,同時減少幹部數量。二是減賦稅,激活農業、商業。三是重新開機征兵制,必須來,義務制的。

我說,挺納悶的,泱泱大宋,居然如此不重視國防。後來,新政為何會失敗?

他說,要求改革的是宋仁宗,叫停的也是他,說句大不敬的話,仁宗耳根子太軟,從善如流,從惡也如流。面對滔滔的反對之聲就縮了回去,不僅叫停了改革,還把我發配去了河南鄧州。

我說,新政雖好,但給官場瘦身,動了太多人的蛋糕,要給人緩沖期,不能上來就把蛋糕拿走,要慢慢挪走,逐漸推進。有一點,我覺得非常贊,就是您對科舉的改革,考試不再考作詩和背誦經文,二是考策論,根據政治經濟軍事實際情況出考題,就像我們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畢竟文學家和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不同的。

他說,中國曆史大大小小改革十多次,我認為真正成功的隻有兩次半,一次是商鞅變法,一次是改革開放,還有半次是張居正的改革,算是技術性修補。最有名的失敗則是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是幫國家搞錢,觸動的利益層過多,又沒能使大多數群眾受益,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放過窮人。

例如對農民強制放青苗貸,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如果能再前衛點,不是通過放貸的方式來經營,二是開辦國有企業,搞貿易,搞出口,那會是另一個局面。

我說,有趣的地方就在這,曆史隻會向前推進,也許車輪下小石頭的一個輕微颠起,多年後會掀起軒然大波。就比如明朝的李成梁,一輩子功勳彪炳,卻禍患千秋,萬死不足恕其罪。當真是,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他說,這個人我不熟,不過在那邊也大緻聽過他的事迹。我隻能說,這就是曆史。丫頭,沒人是聖人,始終記住人性,慢慢學吧。

我說,感謝範先生的莅臨,受益匪淺。

下回見!

--------------------

特别說明:

文章非紀實文學,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對号入座。

《夢回千古學曆史》——“千古完人”範仲淹

西域丫頭

有顔有趣有料有靈魂的90後

出生于樓蘭,求學于985,紮根于羊城

8年網際網路主編,專注心靈成長

愛好讀書、寫作、運動

每天30分鐘跑步

堅持愛美、愛運動、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