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月亮,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和月兔,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百聽不厭,覺得非常神秘且浪漫。
記得小時候,每到夜晚看着那夜空中的明月,我總是覺得有無限的趣味。當你走的時候它好像也在走,你停下來它也停下來,仿佛月亮一直跟着你一樣。于是我樂了,拉着爸媽的手得意地說:“嘿,你們瞧!”我指着月亮說:“它是我的了,月亮是我的了!”這時候媽媽卻笑着說:“别指月亮,它會割掉你耳朵的!”我吓得趕緊縮回了手。但是我當時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媽媽也沒說我也沒好問,就這樣這個疑問一直藏在我心裡。
到了國小高年級,學了許多關于月亮的知識,對月亮已有較多的認知。我了解到它是人們一看到就會想起故鄉和親人的,每當看到圓圓的月亮我就會很自然想起老家的爺爺奶奶,但不知道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感覺,這大概就像唐詩說所叙:“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而到了現在,中秋佳節,吃着月餅喝着茶水,坐在老家的院子裡和親人們團聚在一起。看着月光撒落在院落裡,便不由得想起“中庭地白樹栖鴉”。這時也會想起沒有回來的親人,但轉念一想“千裡共婵娟”,便又不再那麼傷感了。但願我們能共享一輪明月,于是我便高興起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腦海裡又浮現出“舉杯邀明月”的美好景色。
現在的我就是這樣了解月亮的:它是思鄉思親的牽挂,它是我們童年的無限遐想,它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它也是提升人靈性的玉飾……
月可以寄托人所有的情感,并且它也是所有人的。隻要你想讓它成為你的,想讓它寄托自己的情感,它便是你的了。它便可以和你擁有同樣的情懷了。
這難道不是一首妙不可言的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