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的時代,到戚繼光一共經曆了差不多一百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明朝一直在修建長城。這條秦朝遺留的産物,竟然又被朱元璋拿了回來,并成為明朝的既定國策。這是否是明朝的一種倒退?回顧整個在古代封建社會,秦朝修建的長城,在曆朝曆代幾乎從未被大規模修葺過。

但是到了明朝初年,明朝展開了大規模的城防建設,修建了南京城牆,西安城牆,大同城牆等一系列高水準的城防建設,不但如此,大将徐達還修建了一系列長城。你要說這後面沒有朱元璋的授意,那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修建的長城,一直到戚繼光的時代才算結束,為了修建長城,明朝究竟在這上面花了多少錢,實在是個未知數。按照粗略統計,大概花了5000萬兩到1億兩之間。這些錢為我們保住了萬裡長城這個旅遊景點。但是除此之外,對于明代的江山穩固,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當時明朝後期的确面臨着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但是常常的确沒有派上用場,後金的騎兵從旁邊繞道,頃刻之間就攻到了北京城下。以當時明朝的财政收入,一年不過200多萬兩,可以說明朝把自己百年的财政積累,都用在了長城的修建上。
如果把這些錢用來發展經濟,或者進行其他方面的國防建設,比如大力推進火器的發展,明朝的結局一定不會像後面那麼悲慘。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