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誰在蜀漢的地位最高,官職最大?

“五虎上将”指的是漢末三國時期,跟随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大将。分别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誰在蜀漢的地位最高,官職最大?

這裡就不說到底有沒有“五虎上将”的說法啦!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曆史上并沒有這種說法,雖說陳壽在編著《三國志》時将關羽、張飛等五人并列合為一傳,但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直至清朝,“五虎上将”的說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此時就連官方亦認可,如清乾隆主持修訂的《四庫全書》就将馬超、黃忠、趙雲等以五虎上将的形勢收錄其中。

那這五人在曆史上做到的最高官職都是什麼呢?又是誰的權力最大呢?當然既然是要五人同時比較,那就必須以五人同時活着的最後一年的官職來比較,如果不這樣那早去世的不就吃虧了嗎!是以這裡就以220年前的官職來比較,因為這一年關羽被孫權所殺。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誰在蜀漢的地位最高,官職最大?

關羽。《三國志.關羽傳》載:“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将軍,假節钺”。張飛。《三國志.張飛傳》載:“益州既平……以飛領巴西太守……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将軍、假節”。馬超。《三國志.馬超傳》載:“以超為平西将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将軍,假節”。趙雲。《三國志.趙雲傳》載:“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将軍”。黃忠。《三國志.黃忠傳》載:“成都既定……遷征西将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将軍……遂與羽等齊位”。這裡先來解釋下以上所标記的各個官職。先是前、後、左、右将軍,東漢時設有大将軍、骠騎将軍、車騎将軍、衛将軍、前将軍、後将軍、左将軍、右将軍等将軍,其中大将軍位在三公上,骠騎将軍、車騎将軍、衛将軍在三公下。前、後、左、右将軍,位在九卿下。以上的将軍均可開府治事,且可以本号(官号)領軍,各有部曲、校尉。前後左右将軍職掌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同時需注意這四位将軍無高低之分,級别都是一樣的,而不似有些答主所說的,前将軍地位要高于其餘三位将軍。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誰在蜀漢的地位最高,官職最大?

再是平西将軍,它是四平将軍(平西、平東、平北、平南)之一,重号将軍,掌征伐,地位要低于前後左右将軍,但要高于雜号将軍。正所謂“由漢至三國,軍号泛濫,然則始終以大骠車衛、四征前後左右為最高”。

征西将軍,它是四征将軍(征東、征南、征西、征北)之一,重号将軍,掌征伐,三國時魏及蜀之征西将軍中以資深者為征西大将軍。地位要低于前後左右将軍,但高于四平将軍。

翊軍将軍,雜号将軍,始創于三國時期劉備入川時,趙雲為首任翊軍将軍。

董督荊州事,這其實不是官職,而是給予關羽的人權力,意思就是統率荊州的一切軍政事務,可以看出這個權力已是非常大了。

巴西太守,就是統領巴西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誰在蜀漢的地位最高,官職最大?

假節钺、假節,先說明它們兩者不是有些答主所說的假節钺比假節多一個字,是以假節钺就要比假節高出一個等級,可以管住假節這麼簡單的,在晉朝之前,假節钺和假節地位是一樣的,隻是禮儀不同,持有假節钺的武将隻不過就是比持節钺的武将多了一件原專屬于君王的斧钺的禮器罷了。持假節钺、假節的武将都可以在戰時不必左請示、右彙報,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同時擁有代天子鎮守一方之意。當然如果有皇帝的單獨指令的話,持假節钺、假節的武将是可以互相限制的,比如三國魏時假節的辛毗可以依據皇命而限制假節钺的司馬懿。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誰在蜀漢的地位最高,官職最大?

綜上所述,如果單論官職的話,其實關羽、張飛、黃忠、馬超是同等的,如果要論權力的話,那自然是關羽最大,他是總攬荊州一切軍政事務的,這等權利不是張飛、黃忠、馬超等人可比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趙雲雖被列為五虎上将,但卻真的是名不副實的,地位較之其他地位低的真的是太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