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氏家廟鳳凰堂”位于揭陽市揭東區玉窖鎮官碩鄉南面聯社,坐北向南,面積100平方米,系官碩全鄉之大宗祠。
官碩鄉的祖上原居洛陽,是官宦世家,始祖李鈞乃後魏橫野将軍申國公發的後代,是唐代憲宗的殿中侍禦史,谏議大夫。他有三個兒子,三子李渤的子孫為避免戰亂,舉家從洛陽遷居到今福建建陽,直到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十二世祖李瑛和兄李瑄同遊揭陽縣名勝景星院(在今官碩舊寨内),知其為吉祥之地,命其子國谕公到官碩開基立業。後十四世祖子昌公(南宋開禧元年進士)于宋嘉定8年(公元1215)始建“李氏家廟鳳凰堂”,因相傳官碩鄉為鳳地,像鳳凰騰飛之勢,加之中唐時期韓愈奉書于二世祖李渤公中之“景星鳳凰”佳句,定堂号為“鳳凰堂”,由子昌公親題匾額,懸挂家廟之正堂。自此,李氏祖先在官碩定居耕作、繁衍後代,曆經宋、元、明、清、民國,至今已有800年的曆史。
祠堂為三進兩天井結構,依照唐宋以前家廟的禮制而建,富有地方特色,後來因各種原因,在清代、民國時期都曾重修過,幾百年來,“李氏家廟”一直是李氏族衆祭祀祖先、興學育才之發祥地。直到抗日戰争時期,官碩鄉淪陷,祠堂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壞。此後幾十年間,在多方條件的限制下,一直未曾重新修整。直至2010年年初,在衆鄉賢的倡議下,才開始商榷祠堂重修事宜,并于2012年1月30日動土興建,12月工程圓滿竣工。
建立成的“李氏家廟”,系宮殿式建築,古樸雄偉,富麗堂皇,廟頂飛檐淩空、雙鳳朝牡丹嵌瓷,門前石雕,門口兩大石獅,雕工精細,門頂石匾,正面陽文“李氏家廟”,背面凹文“世澤綿長”都依照原樣仿刻,周邊皆雕刻福、祿、壽、鹿、鶴、麟等吉祥圖案,尤其是屋脊塑有嵌瓷“雙鳳朝牡丹”,以解釋“鳳凰堂”之義。廟内為三進二天井,紅椽綠角,鎏金溢彩。後廳“鳳凰堂”字樣依舊,高挂正堂,兩側镌刻“景星璀璨,鳳凰騰飛”,對聯相配,顯得氣勢非凡。家廟裡各式木雕,嵌瓷堪稱精美,凸顯鳳凰騰飛。中廳設定“官碩鄉抗日紀念館”,當年被殘破摧損的“李氏家廟”石匾額,正陳列其中,廳中采用圖像和文字,重制當年日本侵略者在官碩犯下的滔天罪行,展現官碩人民不屈不撓與抗日駐軍密切配合,反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這座祠堂,在斑駁的曆史陳迹中,災後重生,将李氏家族的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緊緊結合在一起,是官碩鄉振興的象征,更是族人團結一緻的展現。
“李氏家廟”作為古建築,具有不可低估的社會曆史、文化藝術價值。
作者: 李倩儀
來源: 揭陽日報(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