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心所樂

人人向往快樂,也都有着快樂,但無法永遠快樂,隻能從心所樂。

錢鐘書說:“永遠快樂不但渺茫得不能實作,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仔細想來,是有一番滋味。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路旁的風景不會總是鳥語花香,總歸有暴雨傾盆、秋風蕭瑟、滴水成冰。在泥濘崎岖之時的路上跋涉,總會使人不快樂,或痛苦,或消沉。

仍憶當年慘遭烏台詩案事件的蘇轼,本就名揚天下、性情豁達樂觀的他,在被貶後終歸是不快樂的。“寂寞沙洲冷”,他的心泛不起快樂的漣漪;“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他愁腸百結……生活總是瞬息萬變,所謂造化弄人,祈求一帆風順、事事稱心以確定永遠快樂的人生,是理想的烏托邦,渺茫得不能實作。

心随境轉是凡夫,境随心轉是聖賢。風雨不能擋,但己心可以控,永遠保持一顆快樂之心啊。不,這是可望不可即的高度,在人間荒謬得不能成立。人畢竟有七情六欲啊!快樂、悲傷、惆怅、糾結、憎惡……是我們多彩的情緒,是我們真性情的表達,是我們最真摯的情感噴薄。

永遠快樂之人,多麼可怕?是的,有這麼一些人,“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淡然方得從容,從容方得永恒的平靜、滿足、快樂。《菜根譚》裡也提到:“世人為榮利纏脖,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可不經“世人”時的追求,哪有“聖賢”時的曠達?沒有大風大浪逼得你痛苦勞累,哪可談人生的淡定與快樂?

是嬰孩總會為餓的難熬而不快樂,哭着想喝奶。人生的快樂不自始自終,遑論“永遠”,是極緻的荒謬,是否認“刻骨銘心”的蠢。

可這完了,快樂這麼難,感覺是昙花一現,那該如何對待快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徐步走來,在“同行皆狼狽”之時,他“獨不覺”。貶谪給他以沉重打擊,他卻更緊地擁抱生活,不刻意追求,不為“人生境界之大,人格之成熟”。他隻為生活而活,從心所樂。于是他又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快樂,并斷斷續續總是很快樂。

從心所樂,便不能被名利、生活的瑣碎所捆綁。歸根到底,是尋求自己的快樂目标,别被幹擾。适當控制負面情緒,抛棄自私人格,是為快樂的自由,是遵從本心。

陽光不可能永恒照耀大地,你就為了一時陰雨或黑暗就否認自己向往光明溫暖的心了嗎?

上一篇: 落葉遐思
下一篇: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