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安四年,孫策與周瑜一起攻打皖城時,周瑜得小喬,兩人恩愛如神仙眷侶,然而周瑜卻英年早逝,臨終前寫下遺書三封,一封給孫權、二則給小喬、第三封沒想到是寫給他!這三封遺書竟決定了小喬往後的命運。
赤壁之戰後,周瑜得一日之空閑,與小喬于江南泛舟遊湖,隻見公瑾站立于船頭,氣宇軒昂,若有所思。
小喬碎步從船艙走出,一隻纖纖玉手把披風送上,溫柔地說:"周郎莫要貪涼,看你愁眉緊鎖,所想何事,何不說與妾身,與你分憂?"
公謹見是小喬,張開手臂,輕輕地她擁在懷裡,歎道:"每次行軍打仗,你都跟在我身邊照顧我,真真讓你受苦了。"
"回想赤壁之戰,我軍不過5萬餘人,夫君要抵抗曹軍20萬大軍,看到你多少個不眠之夜,勞心勞力,把身體都累垮了,我的心别說有多心疼将軍了,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小喬憂心忡忡地說。

還記得在一次戰鬥中,周瑜親臨戰前指揮,卻被曹軍弓箭射中,身中重傷,雖最後取得赤壁之戰的最終勝利,但他身上的金瘡難以痊愈,留下了病根,對他的身體影響極大。這如何不讓人擔心?
"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為國報效乃理所當然也,不日我将出征益州,你這次就在江南等我回來吧,我專門為你購置了一所清幽府邸,等會登岸,我送你前往。"周瑜說道。
小喬聽了沉默了一會兒,想說要跟他随軍去,卻說不出口,她知道周郞是不想自己舟車勞頓,可是她又怎能料到此乃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相見。
萬萬沒想到,周瑜行軍至巴丘時,突然身染重疾,所謂病來如山倒,周瑜知自己時日無多,便把衆将叫到床前一一交代後事,交代停當後,氣若浮絲地喚左右說:"取紙筆來。"
周瑜拿起那筆,那手都直打顫,他把牙關一咬,落筆直書,寫好了三封信,然後他輕輕地一點首,說:"周瑜不是不願盡忠報國,乃天命已絕,我死之後汝等要善伺吳侯,共成大業!"可憐公謹命喪巴丘,年僅36歲。
那麼這三封信是寫給誰的?
第一封信當然是寫給吳主孫權!信裡寫道:"我本來是一個平常人,主公侍我有知遇之恩,把我當作心腹,委任我為水軍都督,我應該竭盡全力報效你的知遇之恩,可是生死難測,現在我的志向還沒有施展出來,我就死去了,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如今曹操在北方,他随時都有取我江東之意,而劉備觊觎我們的荊攘,就等于養着一隻老虎,将來這一統江山由誰也未可知也!我們江東如今的處境很困難,希望文武不可有絲毫懈怠,您為了霸業早成,也要多付辛勞,魯肅忠烈,我死之後,他可代我都督之職,如主公能答應我的要求,我周瑜死而不朽啊!"
孫權含淚看完,即日便命魯肅為都督,總統兵馬,并教發周瑜靈柩回柴桑下葬。
且說小喬至于江南,夜觀天文,卻見将星墜地,眉毛一跳,心塞如墜地之感,悲慘兮兮口曰:"啊!我君休矣!"
正想罷,便傳來周都督的死訊,小喬悲痛不已,須臾暈了過去。
悠悠轉醒時,隻見貼身婢女遞來一封信,說:"将軍長随帶來一封書信是給夫人的。"
小喬接過書信,手顫抖着打開,大氣又熟悉的字迹映入眼簾:"吾妻小喬,為夫恨不能與你長相厮守,護你一世周全,隻天不假年,以至你我從此天人永别。"小喬看到這已淚流滿面,嗚咽聲不止。
小喬用手帕擦了擦被淚水模糊了的雙眼,繼續看下去:"怪我平時對你過于寵愛,以至于府裡夫人不能容于你,恐我此去,你在府中曰子難過,你盡管帶上女兒一起遷至江南,一來與你姐有個照應,二來好生撫養女兒成人,可憐她僅5歲。
而以你之脾性斷然不會另嫁他人,隻怕你不思活,硬要随我而去,然我又如何能忍心?答應我,好生活着,自有人護你母女周全。謹記,勿負我願,公謹絕筆。"
看完周郎遺書,小喬已哭成淚人,差點哭絕過來,但想到周郎,她立馬強打精神,叫人備馬,隻身策馬趕至柴桑,誓要見周郎最後一面。
與此同時,魯肅也收到了周瑜的遺信,他一看這信哪,眼淚就止不住了,周瑜向來視魯肅為知己好友,一來交代他承接自己的遺志,好生為東吳盡心盡力,二來竟然把小喬與女兒托付給他,讓他好生護她母女周全。
信裡說到:"子肅,吾之至友,今我天命已絕,沒能為主公掃平四海、一統江山是我的遺憾,望你定不負我之所托,代我報效主公一統四海,勿為誤也。
另小喬乃吾之摯愛,今世未能護她周全,吾之二憾也,小喬賢淑貌美、智慧過人,對吾有情有義,吾不願她成為東吳之政治籌碼,如你能從中周旋,促成女兒周妃與太子吳登之姻緣,她母女兒無憂矣。周瑜拜謝絕筆。"
為此,魯肅一一安撫周瑜家屬,并向孫權禀報周瑜之遺志,孫權含淚允了。從此小喬無憂矣。
小喬為周郎守陵百日,一度心疼得想随周郎而去,但想到夫君臨終所托,隻得強打精神聽從安排遷至江南,好生把女兒教育成才,授之以琴棋書畫,日子倒也不太難過。
侍女兒到及屏之年,嫁給了太子吳登後,小喬更遷居到廬江,因為周郎病逝後就葬于廬江東門橫街朝墓巷。
在她47歲那年,小喬因病去世了,終于免受思念之苦,結束了孤苦伶仃的生活。
"三國小喬的最後結局是怎樣的?"小喬信守夫君之承諾,把女兒養大成人,也守住了兩人的愛情,兩人雖然沒能相守至暮年,但他們倆的愛情在人們的心目中隽永綿長。在我看來小喬的最後結局其實不無遺憾:
一、周瑜與小喬兩人的感情情真意切,隻可惜小喬隻是周瑜的愛妾,而不是唯一,此一憾也。
想當年在皖城,二喬是被作為戰利品讓孫策和周瑜"納"回家的,這是小喬的一大遺憾。
二、以小喬的才情隻因生于古代而無法施展,此二憾也。
周瑜一來因為怕家裡夫人不容小喬,二來因為小喬聰慧過人,他十分看重小喬,是以每次征戰行軍都把小喬帶在身邊,照顧他飲食起居,為他分憂解難,是以小喬對于人情世事的見識遠超一般婦人,但周瑜死後她隻能深居簡出,才能無法也無處可施展,實在可惜。
三、三國,在這隻屬于英雄的年代裡,再美再有才華的女子,一旦抛頭露臉多是成為男人政治籌碼,貂蟬如是、孫尚香也沒有逃過,小喬一生被周瑜所守護真讓人稱羨不已,隻可惜天妒英才,夫君早逝,此乃三憾也。
在我看來,小喬最後的結局并不凄慘,雖不甚圓滿,但亦因為得周瑜的相知相惜、相守相愛,這一輩子也算值了,試問有多少人能遇到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