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0年10月底,席卷華北的百團大戰進入殘酷的“反掃蕩”階段。

但是,陳光、羅榮桓115師所在的山東根據地,卻是一片靜悄悄,雖然也有反掃蕩的戰鬥,但與129師、晉察冀和120師相比,隻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同為華北敵後的山東,為什麼沒有廣泛參與“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八路軍的破襲戰

八路軍之是以發動“百團大戰”,是當時國際和國内環境變化迫不得已而為之。

從國際上來看,1940年由于英法遠征軍被德國閃電戰打得暈頭轉向,雖然僥幸從敦刻爾克撤退,但是挪威、荷蘭、法國陸續投降歐洲哀鴻遍野。而随着滇緬公路關閉,中國的外部援助銳減大半。

國内形勢更糟糕:正面戰場轉入相持階段後節節敗退,投降派和悲觀主義占了上風;騰出手來的日軍以正太路、平漢路和公路、據點、碉堡為依托,對華北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

發動正太路破襲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打破日軍“囚籠政策”,打擊投降派的消極論調,提振全國人民持久抗戰的信心。破襲戰規模不是很大,129師和晉察冀各出10幾個團。

但破襲戰開始後,很多機關都自發參與進來,足足有105個團先後參加。當副參謀長左權向彭總彙報王政柱的統計數字後,彭總就說:不管他一百零幾個團了,就叫“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百團大戰中拆除日軍據點

參加“百團大戰”的,主要是129師和晉察冀部隊,以及部分120師部隊。

此時129師部隊有10餘萬人,晉察冀有8餘萬人,賀龍120師也有5萬餘人。而此時,山東根據地僅115師就有7.6萬人,加上山東縱隊5.4萬人,山東根據地八路軍武裝有13萬之衆。

同在華北的這樣一支八路軍主力部隊,為什麼沒有參加“百團大戰”呢?

在羅榮桓看來,山東八路軍人數雖多,但115師、山東縱隊、遊擊隊各自為戰,和日軍、僞軍、頑軍、嫡系軍、土匪共存,仍然有很多問題,急需整合提升戰鬥力,但代師長陳光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1938年3月2日,115師師長林總在千家莊被閻錫山哨兵一槍擊中後遠離戰場,主席曾經考慮讓聶榮臻、劉伯承或左權接任師長,但都因各種原因未成行。八路軍總部則考慮任命343旅旅長陳光為代師長,而7個小時後,延安又任命羅榮桓為代師長。随後,主席尊重八路軍朱、彭的意見,撤回了任命。

陳光、羅榮桓率115師挺進山東發展迅猛,但在發展戰略上仍有很大分歧。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羅榮桓(左二)在山東

其實,在115師接任師長的人選上,主席也有過猶豫。

副師長聶榮臻當然合适,但晉察冀根據地剛剛打開局面,顯然不能把他調走;129師師長劉伯承德高望重,但需要副師長徐向前和閻老西搞統戰;副參謀長左權有學曆也有能力,但參謀長葉劍英經常往返重慶、西安,日常工作離不開左權。

既然115師的“外援”來不了,那還得“内部挖潛”。朱、彭從軍事指揮角度考慮,感到陳光在紅軍時期就能征慣戰,長征時率紅2師飛奪泸定橋、突破臘子口,對紅軍渡出險境貢獻極巨。也曾代任紅一軍團軍團長,當師長沒有問題。

但是,主席從軍政綜合能力上考慮,認為參加過秋收起義的羅榮桓經曆了紅軍時期的鍛煉,似乎更為妥當。不得不說,從後來山東地區的發展來看,能文能武的羅榮桓是115師“一把手”的不二人選。

陳光能打仗,但是脾氣火爆、性格急躁,而性格沉穩的羅榮桓,優勢就是不從衆:

在要不要參加大破襲戰問題上,羅榮桓力排衆議,山東根據地沒有日軍“囚籠”困局,正好利用這一條件“韬光養晦”,積蓄力量,同時搶在日僞軍大規模“掃蕩”間隙,進行大規模整軍。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羅榮桓這一建議上報後,主席第一個贊成,山東根據地不參加破襲戰。

1940年10月,華北的“百團大戰”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攻堅、拔點和“反掃蕩”作戰。115師羅榮桓、陳光和各個支隊的指揮員,在桃峪召開了一次至關重要的會議。

參會的42名進階幹部,1955年授銜時出了1位元帥羅榮桓,4位上将蕭華、陳士榘、楊勇、蘇振華,還有劉興元、梁興初、張國華、曾國華等13位中将,以及王六生等8位少将。

按照這次會議的精神,山東115師部隊新編為6個“教導旅”,所謂“教導旅”,就是用來訓練部隊的“速成學校”,名義上不是主力部隊。在外界看起來,比129師的新編旅更溫和一些。

新編的6個“教導旅”,教1旅前身是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彭朱支隊)。旅長彭明治,曾任紅1師參謀長、343旅685團參謀長,1955年中将。政委朱滌新,曾任115師鋤奸部部長,解放後轉地方。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開國中将彭明治

教1旅一直随黃克誠在華中的新四軍,1942年2月“皖南事變”後,山東縱隊1旅改番号為新的教1旅,旅長孫繼先是開國中将,政委王麓水1945年犧牲,副旅長錢鈞也是開國中将。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開國中将曾國華

教2旅的前身,是115師陳士榘支隊1團、魯南支隊、蘇魯支隊。

旅長是開國中将曾國華,解放後任第13兵團參謀長、空軍副司令員等職。政委符竹庭,曾任紅2師政治部主任,1943年11月26日,在濱海軍區遭到日僞軍突襲不幸犧牲。

副旅長是開國中将張仁初,參謀長是開國少将何以祥,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犧牲于滕縣戰鬥。

教3旅前身是運河支隊、115師陳士榘支隊2團。旅長是開國上将楊勇,參加過抗美援朝;政委是開國上将蘇振華,解放後任海軍政委;副旅長是開國中将王秉璋,解放後任空軍副司令員。

教4旅前身是343旅黃河支隊1、3團和東進縱隊機關。旅長是開國少将鄧克明,解放後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政委是開國中将張國華,解放後任西藏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

教5旅前身是東進支隊(蘇魯豫2大隊),旅長是著名“梁大牙”梁興國中将,“萬歲軍”38軍首任軍長。政委羅華生,解放後任南甯軍分區司令員、鐵道公安部隊司令員,1955年授少将。

教6旅由津南支隊、魯北支隊整編而成,旅長邢仁甫1943年6月,殺害黃骅等人後投敵,1950年被槍決。政委周貫五,解放後任浙江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1955年授中将。

百團大戰規模宏大,為何山東根據地卻靜悄悄?羅榮桓的見解很獨到

梁興初(右一)

1941年7月,留在冀魯豫的新3旅與新2旅4團整編為教7旅。

教7旅旅長是開國上将韓先楚,後任東野3縱司令員、志願軍副司令員,被美軍譽為“最好的一線指揮官”。政委兼副旅長是趙基梅,1947年12月17日病逝于随縣三裡崗,時年37歲。

前後持續8個多月的整軍,對115師的隊伍素質和實戰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在八路軍115師整編、整訓的同時,黎玉、林浩的山東縱隊也進行了整編,5.4萬人整編為5個旅。旅長分别是開國上将王建安、中将孫繼先、中将廖榮标、上将許世友和中将吳克華。

羅榮桓的遠見很快就得到了印證,整編以後,八路軍戰鬥力猛增。皖南事變後,教導旅陸續撤銷番号,充實到了各個軍分區。1943年3月,随着山東根據地實行一進制化上司,教導旅的番号被全部撤銷。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