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庭公司被查,直播帶貨興起,朋友圈微商“大軍”的衰落

文|《财經天下》周刊 楊俏

編輯|楊潔

昔日在朋友圈“橫行”的微商江湖,行至“冰點”。

在2021年即将結束時,一則“張庭林瑞陽公司涉嫌傳銷被查處”的話題沖上了微網誌熱搜。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被監管部門查處,财産保全當機資金高達6億元。而達爾威,正是被奉為“微商教母”的張庭創辦的微商品牌“TST庭秘密”的營運主體。

前不久,号稱“微商第一人”的龔文祥,也宣布公司破産、退出微商行業。微商行業一直以來被質疑的涉嫌傳銷、逃稅等問題,也再次暴露在大衆的目光審視下。

微商行業的“頂流”們正紛紛從高處墜落。曾經“霸占”了大多數人的朋友圈的中小微商們,也早已銷聲匿迹。做自己的私域流量、進入直播電商成為部分中小微商轉型的方向,但其中,他們又能有多少機會?

曾經野蠻生長的“微商大軍”

張庭公司被查,直播帶貨興起,朋友圈微商“大軍”的衰落

微商們幾乎是伴随着移動網際網路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在朋友圈和微網誌等媒體管道上,賣面膜、化妝品為主的美妝産品,成為微商們主要的營運方式。

早在2013年,王利就加入了微商大軍當中。但是,和朋友圈裡的“銷售”不同,王利直接參與成立了一家代工廠,專門為微商們生産面膜等産品,再對接給分銷商們。

工廠成立時,加上王利共有18個股東。奈何這種“草莽”時期成立的公司,股東多、股權配置設定也存在問題,是以剛經營一年,王利便因為内部糾紛“出局”了。王利索性自己又成立了另外一家代工廠,專做化妝品品類。

王利說,自己的生意做得最大的時候,連接配接了有30多萬家微商代理。這些微商們的産品都是找代工廠生産,再進行分銷,層層拿貨,“他們不管配方、研發什麼的,能拿到貨賣出去就行”。王利銷售給他們的産品,收取的成本價格隻有市場上售價的三十分之一。

微商的出現,正趕上微信等社交新媒體的崛起,吃到了朋友圈入口的紅利。“去中心化”的微商管道,入門的門檻低,利用幾乎零成本的“病毒式”裂變營銷模式,迅速占領了大多數人的朋友圈。

等到了2015年左右,有統計稱,國内微商從業者已達到數千萬人。TST、俏十歲、思埠等品牌也是在那時完成了裂變,其中俏十歲的代理人數一度高達兩百萬人。在微商圈子裡,開豪車、住别墅的“暴富”故事也層出不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下海”。

然而,早期野蠻生長、處于“草莽時代”的微商,就已經因為過度刷屏、銷售三無産品、無售後服務等問題被廣泛诟病。

早期從事微商的吳文,也是以後來轉型做起了微商代理。“微商标簽口碑都‘爛’了。”她說,“而且,如果說以前是1個微商面對100個消費者,現在就是100個微商面對100個消費者。越來越不好做了。”

頭部“頂流”的出現

張庭公司被查,直播帶貨興起,朋友圈微商“大軍”的衰落

2018年,微商江湖到達了鼎盛時期。

随着這個群體的擴張,微商們的盈利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從早期的品牌多級代理,發展成了平台分級分銷。微商平台可提供大量的SKU,且加入門檻很低,所有的倉儲配送也由平台統一包辦,代理們不必囤貨和打包發貨,隻需要幫助平台銷售一定金額的貨物,就可以更新成分銷,拿到提成。

新的“代理制”下,“頭部”微商也在逐漸形成,其中也不乏營收可達上百億元的大品牌。

美商社曾經釋出過一份《2018中國化妝品富豪榜》。其中顯示,在2018年,張庭夫婦憑借達爾威公司旗下的“TST庭秘密”微商品牌,以300億元身家位列榜單第二位。

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由明星張庭、林瑞陽夫婦于2013年成立,旗下TST庭秘密的主要産品包括活酵母、修複乳霜等美妝品類。

微商團隊為達爾威帶來了上億元的銷售額。根據TSI官方微信号顯示,在2018年,其冠軍代理商的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排行在前10名的微商代理就貢獻了總計近3億元的銷售額。TST西南大區負責人阿紫的微網誌個人簡介中這樣寫道:“西南大區旗下800餘家集團公司,每月零售銷量破4億,總銷量突破80億。”

在TST的營銷宣傳中,号稱“零投資、零囤貨”,加入團隊成為代理,就可以拿到15%-32%的銷售額返點,投入30萬元以上即可成為“董事長級别”的代理,“躺在家裡收錢”。利益的誘惑,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張庭也是以被業内稱為“微商教母”。據報道稱,張庭夫妻二人還曾豪擲17億元,買下了上海黃浦江的一棟大樓,并大手一揮,将其中一層送給了明星好友陶虹。

化妝品牌韓束早在2014年的時候,就曾成立微商事業部。2014年9月,韓束特意開發了兩款微商專供、在其他管道買不到的面膜産品;短短數月後,韓束微商成績顯赫,代理商已達3萬多,月銷售額度達1億元,并立下了2015年實作年銷售額15億元的目标。艾瑞咨詢在《2021年中國微商市場研究白皮書》中,将韓束、一葉子、俏十歲、歐詩曼列為四大微商營銷美妝品牌的典型案例。

韓束将其微商直銷分為了三級的層層代理模式,也是以一度被外界質疑是否具有“傳銷”性質。對此,韓束官方曾表示,其具有直銷牌照,是“正規軍”。為了宣傳品牌、摘下微商标簽,2013年,韓束還曾斥資2.4億元冠名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并在2014年耗資5億元冠名費與該節目續約,成為當年的“國内廣告史第一大單”。

快手的頭部主播辛巴的妻子初瑞雪,也是做“微商”起家。早在2014年,初瑞雪就成立了CBB團隊,自創了護膚品品牌ZUZU。到了2016年,CBB旗下代理已經超過100萬人。在2018年,美商社的微商富豪榜中,初瑞雪的資産已高達18億元。

自媒體人、微商大V龔文祥,建立了付費會員群“觸電會”,做起了微商教育訓練。在其曾經透露的資訊當中顯示,觸電會會員中,每年繳納2萬元會費的就有1000人;付費36萬元的年度客戶有10人。其收費8000元一條的私人廣告,每天有5條;做一次論壇一天能有500萬元的收入。

然而,要賺錢、不斷更新,這對參與其中的“草根”代理們來說,也并不是件容易完成的任務。

小嶽在2017年加入了一家号稱“做團購”的微商平台。在其上,她隻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社群,并賣夠199元的東西,就可以更新成為“分銷”。“賣得越多,你拿到的提成越多。同時還能一步一步更新,再往上走就是做到‘直屬’級别。”她說,每團購50元的東西,分銷可以拿到10元左右的提成,直屬則拿得更多。

小嶽透露,有一年七夕節,她一個人就賣出了上千元的貨。但是令她苦惱的是,更新成為“直屬”的門檻是要達到2萬元的業績,甚至有的團隊規定要達到35萬元的銷售業績才能繼續更新,這對她來說難度太大了。

微商的式微

張庭公司被查,直播帶貨興起,朋友圈微商“大軍”的衰落

然而,很快微商就迎來了從盛轉衰的分水嶺。

2018年6月,《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将“微商”納入了電子商務經營範疇。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微商們想繼續經營,需要辦理個體戶營業執照或公司營業執照。

政策嚴格監管下,不少微商品牌被登出或者處以罰款。随着2020年疫情襲來,以及社交App們的流量紅利逐漸觸及天花闆、直播電商管道興起,微商江湖開始式微。

短視訊時代,直播電商的興起加速了電商的“去中心化”;直播間裡的“低價”,也令微商的優勢不再。

原本的微商大軍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張庭夫婦也在2020年6月搬進了直播間,首場抖音直播成交額達到了2.56億元。

在2019年,初瑞雪和辛巴在北京的鳥巢,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演唱會”,邀請了成龍、鄧紫棋、胡海泉等明星參與。随後,辛巴現場直播帶貨,兩個多小時的銷售額達到了1億元。在這之後,初瑞雪安心做起了辛巴“背後的女人”。

與此同時,在日趨嚴格的監管下,不少有傳銷行為的微商們也受到了打擊。

在“金字塔式”的微商圈中,相比于銷售産品,發展代理才是能否成功的關鍵。微商代理們“零門檻”加入團隊後,需要不斷地發展“下線”才能賣出去貨。這種銷售模式,也就容易被利用作為傳銷的“掩護”。

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付建律師認為,微商不是變相傳銷,但有些人會借助微商平台進行傳銷活動。傳統意義上,微商與傳銷的最大差別在于,微商賣的是實物,傳銷賣的是"微商"的噱頭。微商經營并不需要向他人支付入門費用,但是傳銷會讓入門者支付入門費用,而微商的收入來源于商品買賣,傳銷的收入則來源于拉人頭數,從中收取返利費用。

曾經号稱“微商巨頭”的摩能國際,在2016年代理商拿貨金額總和曾達到100億元。在2018年7月,人民日報點名質疑摩能國際“涉嫌傳銷”,此後,這家大型微商企業轟然倒塌。

2021年,張庭夫婦的達爾威公司也被查。此外,還有十幾家微商品牌在今年被處罰或主動登出了公司。

2021年11月30日晚間,龔文祥在其社交群内釋出了會員信表示,将解散觸電會老社群,退出微商行業。

朋友圈的微商哪裡去了

微商江湖“變天”。原本充斥在朋友圈的中小微商們,也紛紛離開。

“微商們早已銷聲匿迹了。”王利說,“90%以上的人都直接退出了。”

從微商轉型做直播者有之,但王利并不認為這是個人人都能做的活兒。據他所知,“隻有頭部的人去做了直播電商”。王利自己決定轉型做私域流量,他認為這種模式“顧客的粘性更高,也是賣貨和服務的結合體”。但是具體賣什麼貨,他還沒有想好。

吳文現在在做的推廣代理,并不需要囤貨,隻需要向商戶“賣人脈”,幫助他們引流,卻可以分到70%以上的銷售利潤。

吳文解釋道,自己所在的平台會針對小紅書、微網誌等管道監測消費群體,提供對各類産品有迫切需求、有購買意向、具備購買能力的精準意向消費者。微商們的推廣内容,會由客服負責推送給意向消費者,消費者若對産品産生興趣,就會加微信咨詢及下單。

吳文發給《财經天下》周刊一份推廣産品圖,其中“精準微信推廣”包含了4款套餐,價格最低的是280元,可實際推廣500人,預計能夠完成40-100人的轉化;價格最高的一款套餐是980元,實際推廣3000人,預計能夠完成轉化的人數在200-420人之間。

2020年4月,始終無法更新的小嶽退出了自己所在的代理平台。

一位業内人士對《财經天下》周刊表示,微商模式的本質,屬于“擊鼓傳花”,入局晚的人,基本很難通過這種方式“緻富”,大部分人還是會面臨虧損離場的結局;同時,微商銷售的産品也不具備市場競争力。“這種模式本身,就不具備形成正向閉環的條件。”

(應受訪者要求,王利、吳文、小嶽均為化名。)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