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最近“XUE HUA PIAO PIAO”又莫名其妙上了熱搜,而且還在國外的音樂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坦白地說,我聽費玉清的歌不算太多,唯一一次看他的現場也是去年他的告别巡回演唱會,而且是懷着“有生之年系列”的機會支援了成都站的票房。最近熱門的“XUE HUA PIAO PIAO”,來自費玉清常被人提起的東尼機構時期,我這裡就不贅言了。我唯獨喜歡費玉清的一個時期,是他1992年~1994年間,在飛碟唱片推出的三張專輯。分别是:《情深往事直到永遠》、《一生的朋友》和《晚安曲》,這三張專輯也可以叫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相比東尼機構時期青澀的古早味道,飛碟唱片對費玉清的歌路和形象定位更加精準。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費玉清在飛碟時期的專輯封面,都是統一的西服造型,選曲也都是深情款款的慢歌,符合他嗓音的特質。這一切要歸功于李壽全RIO工作室的制作,我們常說的“飛碟二李”其中一位就是李壽全。從費玉清踏入飛碟的第一張大碟《情深往事直到永遠》開始,“量體裁衣”和“概念設定”便成了李壽全的主要工作重心。費玉清雖能完美的诠釋歌曲,但卻少了一些個性化的東西。恰巧這是李壽全所擅長的(在此之前,李壽全已經成功為飛碟帶出蘇芮、王傑這樣個性鮮明的歌手)。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費玉清《情深往事直到永遠》·1992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的标題曲《情深往事》和《往事情深》其實是一首歌,但是前者作為全長歌曲出現在專輯的開頭、後者隻有一小段作為專輯的結尾,這種專輯内一曲多用的概念,在當時飛碟的作品裡比較常見。《情深往事》和《往事情深》的作者,就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李子恒。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飛碟的幕後功臣李子恒。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也是我唯一買過的費玉清專輯。當時買這張專輯的原因還不是因為費玉清,而是專輯内有三首改編自Chage&Aska。分别是《你是我永遠的鄉愁》、《直到永遠》和《終章》。《你是我永遠的鄉愁》原曲是飛鳥涼的個人solo作品《伝わりますか》(傳達到了嗎?),記憶猶新的是飛碟還拍了MV。不得不說,李子恒填的詞為這首本來就很動人的旋律增色不少,将一首情歌升華成了對鄉愁的感觸;《直到永遠》則是Chage&Aska第一張專輯的标題曲《風舞》,鄭智化填的中文詞。當時的鄭智化也剛剛跳槽到飛碟唱片,他給費玉清填詞也算一次有意義的交集。而在費玉清去年的告别巡回演唱會上,安可階段伴随着《終章》,大螢幕上回放着費玉清踏入歌壇的點點滴滴,不禁讓人百感交集。

專輯裡還有一首歌,後來因為被劉德華翻唱而被人熟知。這首歌就是《相思比夢長》。劉德華的粵語版,正是他在華納時期第一張專輯的同名标題曲《真我的風采》。費玉清在退隐前參加的最後一檔綜藝節目《我們的歌》當中,與“後浪”藝人許魏洲合唱了《相思比夢長》和《你是我永遠的鄉愁》。這兩首歌都是《情深往事直到永遠》專輯收錄的作品,也算是給喜歡他飛碟時期的樂迷一個“交待”。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費玉清《一生的朋友》·1993

費玉清在飛碟的第二張專輯《一生的朋友》稍微調整了一些制作思路,專輯的主題從“鄉愁”轉為了“朋友”。印象中李壽全為别人制作的唱片很多,為别人創作的歌就比較“惜墨”了。這次專輯的同名标題曲《一生的朋友》就是李壽全作曲的作品;寫出《相思比夢長》的靳鐵章,這次也交出了更“台式芭樂”化的《來不及把夢留給你》和《愛得越久越寂寞》。專輯裡依然還有改編Chage&Aska的作品,叫《冬之夜》。飛鳥涼的原版唱出的是冬夜的寒冷,而費玉清的聲音則給人帶來一種溫暖。算上早期東尼機構時期的《一場遊戲》,費玉清一共翻唱過5首Chage&Aska的作品。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李壽全。

情深往事直到永遠——費玉清的“飛碟三部曲”

▲費玉清《晚安曲》·1994

在《情深往事直到永遠》和《一生的朋友》兩張原創大碟大獲好評之後,費玉清在飛碟推出了一張名曲翻唱專輯《晚安曲》。專輯内最有名的歌曲應該是台灣商場裡每天都會放的《晚安曲》,其他歌或許由于原唱的演繹太過出色,是以導緻很多人都遺忘了費玉清的版本。比如周華健的《花心》、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羅文的《塵緣》等等。不難看出,這張“金曲集”在選曲上面完全是後來鋪天蓋地的發燒碟路數,似乎也為費玉清後來在華納推出老歌翻唱專輯埋下了伏筆。在衆多“金曲”當中,專輯裡有一首歌似乎沒那麼有名,無論是原唱者還是這首歌,但是我喜歡——《負心》。這裡先賣個關子,因為它的原唱者,後面會專門介紹,現在隻需要聽歌、并且記住這也是李子恒老師的作品就行了。

以專業眼光來看,費玉清飛碟時期的作品,隻能說是中規中矩的芭樂歌專輯。甚至還沒有費玉清後來的那些老歌翻唱專輯“賣座”、讓人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認為,這些專輯聽的不隻是費玉清對這些作品的演繹,更是李壽全和李子恒的制作理念,至少讓人知道了,費玉清也曾經有過“被包裝”的經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