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着力緩解新能源車充電焦慮

着力緩解新能源車充電焦慮

假期群眾出行意願強,車輛使用頻次高,加之數九寒冬,部分新能源車主再度面臨充電焦慮的困擾。

充電焦慮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生相伴,反映的是産業快速發展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滞後的現實沖突。盤點新能源汽車的補能痛點,一是總體供給不足造成供需缺口巨大,充電樁布局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速度。二是布局不合理造成“冷熱不均”。車流量大的區域,充電樁數量不能滿足充電需求,導緻充電等待時間過長;而車流量小的區域,充電樁使用率低,無法滿足企業商業化營運要求,有的長時間閑置甚至成為“僵屍樁”。三是私樁報裝困難,車主要麼沒有産權車位,要麼有産權車位卻因為用電負荷大、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得不到物業的配合。

緩解充電焦慮是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的系統工程,不僅事關産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也是回應廣大車主核心關切的民生問題。發展中産生的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和辦法來解決。相關職能部門千方百計推進,例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釋出的《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完善居住社群充電樁建設推進機制,明确具備安裝條件的,居住社群管理機關和業主委員會不得阻撓使用者建樁。多個地方出台檔案推進既有居住社群充電樁建設,明确建立居住社群固定車位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

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充電焦慮,但要想滿足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和車主需求,還需在共建、擴容、優化、增效等方面繼續下功夫。

“共建”就是應調動政府、充電設施營運商等多方積極性,特别是引導新能源車企提供多種補能方式,通過為車主提供更好充電服務來提升品牌競争力;“擴容”就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共樁、私用樁、充換電站等多元化補能方式,給車主更多選擇;“優化”就是優化空間布局,建構布局合理、高效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通過大資料技術分析,使資源配置更比對使用者需求,精準解決在哪建、建多少的問題;“增效”就是提高存量補能設施的使用效率,探索有限資源集約化利用之路,例如鼓勵充電營運企業或居住社群管理機關接受業主委托,開展社群充電樁“統建統營”,統一提供充電樁規劃、建設、營運與維護等有償服務,提高充電樁安全管理水準和綠電消費比例。

文/王勝強

圖源/視覺中國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