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2021年已經悄然流逝,這一年,本以為車市開門紅會帶來車市大幅反彈,沒想到疫情、缺芯、限電……,還是讓車市回暖步伐走的沒那麼順當。盡管如此,汽車人用堅韌和創新,讓2021年車市在三年下滑後迎來難得的反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沒打倒我們的,必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産業變革、兼并重組、消費更新……讓我們趁着2021的餘溫,回顧那些已載入2021“車圈史冊”的十大事件。

1

“缺芯”

如果說2020年的困擾車市最大的問題是疫情,那2021年車市最大的困擾就是晶片供應緊張的問題了。晶片短缺對汽車行業造成的沖擊,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幸免,産能縮減、晶片漲價、高管“蹲守”晶片、終端經銷商店内現車少甚至排隊加價等現象都是2021年特有的現象。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車市為何會被一塊小小的晶片難住,一方面是因為受海外疫情影響,晶片制造工廠停工,另一方面則是國内沒有掌握制造高精晶片的核心技術。對于後續晶片問題的走勢,業内大部分持樂觀态度,預計2022年,随着疫情的緩解,海外工廠複工,缺芯問題會得到緩解,與此同時,國内也開始重視晶片的研發與制造,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或許就在3年内。

2

造車新勢力2.0時代

“蔚小理”坐穩造車新勢力頭部,第一波造車新勢力沒有實作量産傳遞的,已可以宣告遊戲結束,此後再也不會有造車新勢力誕生?再也不會有外部資本進入汽車市場?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小米宣布造車、華為與車企的合作越來越密切、萬達與一汽達成戰略合作、滴滴進軍汽車行業,新玩家輕橙時代入局造車,并釋出首款車型,這些事件都發生在2021年,預計在2022年還會有新的企業造車或進軍汽車行業。

3

新能源市場兼并重組

當年,傳統燃油車時代兼并重組的遊戲規則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依然适用。目前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企業衆多,但處于小而散的狀況,分散的市場也不利于新能源市場的健康發展,于是工信部在2021年提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兼并與重組的主要方式,還是要通過市場競争、優勝劣汰,進而打造出一個規模龐大、在全球市場有競争力的大型國際新能源企業。這也就意味着,後續新能源車市場的競争會越來越激烈,預計後續大量造車新勢力甚至傳統車企,都有被兼并的可能。

4

續航1000公裡的時代來了

純電動車續航突破500km已是“基操”,但裡程焦慮症依然存在,想要克服裡程焦慮症,提升續航裡程和充電速度同樣重要,于是在2021年,石墨烯電池、全固态電池、摻矽補锂電池等能夠讓續航裡程突破1000km的電池上了熱搜,同時廣汽埃安還釋出了“充電5分鐘,續航200km”的大功率充電樁。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這些技術的到來,讓人感覺純電動車今後的使用能像燃油車一樣友善的時代近在眼前,而回到現實,這些技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離大規模市場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市場大規模普及之前,還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景。

5

“自動駕駛”到“駕駛輔助”

一位蔚來ES8車主駕車發生交通事故,随後引發了業内對智能駕駛的讨論,普遍觀點認為到L4級才能叫自動駕駛,L3級叫自動輔助駕駛,以下隻能叫駕駛輔助。從此很多車企在宣傳智能駕駛功能時,都删去了“自動駕駛”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駕駛輔助”。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受國内法規限制,當下智能駕駛功能均在L3以下(不含),此前大多數車企将駕駛輔助功能包裝為自動駕駛都是不正确的,而很多消費者過于相信“自動駕駛”包裝下的“駕駛輔助”進而釀成事故,實屬惋惜,但願今後車企不再有過度包裝,消費者也能擦亮眼睛,不迷信自動駕駛,讓悲劇不再發生。

6

燃油進入OTA時代

隻有電動車才能智能化?隻有電動車才能OTA?上汽乘用車全新SIGMA架構與其旗下首款車型MG ONE證明燃油車也可以智能,燃油車也可以OTA,通過域控制取代ECU單元,外加高算力晶片就可以,燃油新勢力概念就此誕生。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除了MG ONE之外,哈弗神獸、吉利星越L、長安福特EVOS、北京汽車魔方等傳統車企的燃油車,均釋出了具備整車OTA能力的新産品,這些足以證明,傳統車企不想做“諾基亞”,它們也在積極順應時代潮流轉型,隻是更加傾向“厚積薄發”。現在還有人認為傳統車企會被造成新勢力取代嗎?

7

混動崛起

此前業内有觀點認為,混合動力隻是過渡技術,未來必将被純電動所取代,而在2021年,混動市場卻有爆發之勢,中國車企紛紛釋出了新一代混合動力技術及産品,如比亞迪汽車的DM-i超級混動系統、長安汽車的藍鲸iDD混合動力系統、奇瑞汽車的鲲鵬混合動力DHT、長城汽車的檸檬混動DHT,吉利汽車的子產品化智能混動平台——雷神智擎Hi·X等。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混動市場突然火熱的原因,一方面是純電動車裡程焦慮問題尚未解決,另一方面則是想要完成“雙碳”目标,必須要發展混合動力。混合動力對減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可以起到明顯作用,預計2022年後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8

馬自達“南北合并”,市場開啟淘汰賽

幾年前一品君在與同行閑聊時,就一緻認為馬自達品牌旗下車型并不多,不需要在中國成立兩家合資公司,想必馬自達也是這麼想的。2021年8月,馬自達“南北合并”,長安馬自達變更為由三方共同出資的合資企業【(新)長安馬自達】,三方的出資比例分别為(馬自達)47.5%、(長安汽車)47.5%、和(中國一汽)5%。從此一汽馬自達成為長安馬自達的全資子公司。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對于一汽而言,馬自達“南北合并”讓一汽抛出了不盈利的闆塊,對馬自達而言,解決了曆史遺留問題,從此雙方都能對自身資源進行整合,發揮更大優勢,這可以說是一場“雙赢”的交易。不過據馬自達(中國)最新資料顯示,馬自達(中國)11月銷量為14,754台,同比下滑21.22%,環比下滑3.51%;1-11月累計銷量為169,363台,同比下滑11.67%。看來馬自達“南北合并”後還需進一步磨合,願2022年能看到成效。

2021年中國車市弱者愈若的趨勢更加明顯,寶沃、寶能、衆泰、力帆、DS……這些品牌已經或者正在走上被淘汰的道路。

9

小型純電車爆發

宏光MINI EV月銷超過3萬的事實又一次刺激了中國自主品牌。盡管此前上海傳言微型電動不再享有牌照,但市場終端需求表明,老百姓需要的才是王道。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目前,奔奔、QQ等燃油車時代的微型車開始集體複活,搶占新能源車的市場爆發紅利。這些産品價格基本3萬元起步,續航150km,配置雖然丐了些,但在一些特殊使用場景下,足夠使用者使用,也成為老年代步車的平替産品。

10

智能網聯需要中國标準

随着智能汽車的逐漸普及,中國市場亟需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标準,這也是在智能汽車時代“汽車強國”的保障。

這一年,國家密集出台了一些列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相關政策、标準:3月17日,《國家車聯網産業标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釋出;4月14日,《“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釋出;7月27日,《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規範(試行)》釋出;8月12日,《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的意見》。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在汽車強國道路上,争奪未來汽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要。目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産業優化更新,助力碳達峰碳中和,促進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也是實作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品深一度丨2021年那些我們不該忘記的“芯痛”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