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作者:全球企業動态

在大流行事件持續蔓延的背景下,醫藥健康行業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從受到疫情沖擊到扛起抗疫重責直至恢複平穩發展,各大藥企紛紛重新全盤考慮公司戰略,豐富并加強核心管線、剝離非核心資産,各大藥企對并購對象的選擇也更加謹慎。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從數量上看,2021年的并購交易在近年來并不突出。《醫藥健聞》歲末盤點,以交易額為依據,将這一年重要的并購交易一一介紹,從中得以窺見全球大健康行業的發展趨勢。

2021年已完成的并購交易——

| 賽默飛世爾完成收購PPD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科學服務領域上司者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已完成以174億美元的現金價格收購CRO(服務全球合同研究組織)公司PPD,并承擔約35億美元的淨債務,這筆交易總價值約209億美元。PPD緻力于向制藥行業、生物技術、醫療器械和政府機構提供臨床開發和實驗室服務。PPD在全球CRO企業Top10榜單中營收名列第五。

| 西門子醫療完成收購瓦裡安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西門子醫療(Siemens Healthineers)已順利完成對瓦裡安醫療系統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的收購,收購總價約164億美元。瓦裡安成為西門子醫療旗下的新業務部門。瓦裡安加入之後,西門子醫療将擁有醫療科技領域最全面的産品組合,将把全球抗癌事業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合并後的公司将打造獨一無二又高度融合的醫學影像、實驗室診斷、人工智能和治療産品組合。

| 阿斯利康完成收購亞力兄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阿斯利康(AstraZeneca)完成了對亞力兄制藥(Alexion Pharmaceuticals)的收購,标志着該公司進軍罕見病藥物領域。阿斯利康現任首席财務官Marc Dunoyer将出任亞力兄CEO。阿斯利康支付給亞力兄股東的總費用約為133億美元現金和236,321,411股新的阿斯利康股票(其中約94%将由新的阿斯利康美國存托股(ads)代表)。亞力兄公司的LOGO已經加上了AstraZeneca Rare Diseases(阿斯利康罕見病)字樣。亞力兄的股票已從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摘牌。

| 百特完成收購希爾羅控股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百特國際(Baxter International)已完成收購醫療裝置制造商希爾羅控股(Hill-Rom Holdings),百特以105億美元的收購價(基于Hillrom收盤時的股票數量)為每股 Hillrom 普通股支付了156.00美元的現金。百特還将承擔 Hillrom 的未償債務,交易的企業總價值約為 125億美元。希爾羅成立于1915年,生産病床和病人監測裝置等醫療裝置。

| 默沙東完成收購Acceleron Pharma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默沙東(MSD)宣布已完成對Acceleron Pharma的收購,總股權價值接近115億美元。Acceleron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抗癌藥和針對罕見病的罕見藥的研發;目前管線上的産品主要針對呼吸系統和血液學。默沙東此次收購将補充公司的心血管管線。

| 丹納赫完成收購Aldevron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丹納赫(Danaher)宣布已完成以96億美元現金收購生物技術公司Aldevron。Aldevron将以獨立的營運公司營運,其品牌将加入丹納赫生命科學平台。Aldevron由Michael Chambers與John Ballantyne于1998年創立于美國,服務于生物技術和制藥公司,生産高品質的質粒DNA、mRNA和重組蛋白,用于研發、臨床試驗和商業應用等。

| 因美納完成收購Grail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因美納(Illumina)已完成以71億美元收購癌症檢測測試制造商Grail的交易。收購目的是獲得Grail公司的旗艦産品加勒裡(Galleri)血液檢測技術。該技術用于在癌症較容易治療的早期階段診斷癌症。因美納在2016年創立了GRAIL,并将其剝離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GRAIL的第一批員工全部來自因美納,且因美納仍持有GRAIL12%的股份。此次收購是一次縱向收購。

| 富士膠片完成收購日立影像診斷業務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富士膠片(FUJIFILM)完成對日立制作所旗下影像診斷相關業務的收購程式,收購價格約17億美元,标志着日立為繼承相關業務而成立的新公司“富士膠片醫療健康”正式成為富士膠片集團全資子公司。通過此次收購,富士膠片旗下醫療業務擴充至CT、MRI、X線攝影系統、超聲診斷裝置、内鏡、體外診斷系統和PACS等廣泛的産品線,将能根據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提供一站式的全面解決方案。

2021年已宣布的并購交易——

除了已經完成的大型并購交易,澳洲血制品巨頭CSL宣布了其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此外,這一年,輝瑞、諾和諾德、賽諾菲、羅氏、波士頓科學等巨頭也相繼宣布了一系列中小型的并購交易。

| 甲骨文将收購電子醫療記錄公司Cerner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甲骨文(Oracle)宣布以每股95美元現金,總價約合28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電子醫療記錄公司塞納Cerner。這筆交易預計将在2022年完成,通過将大量的健康資料引入其雲服務,Cerner可以幫助甲骨文提升其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影響力。這是甲骨文曆史上最大的全現金交易,也是甲骨文201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

| 黑石等财團同意收購醫療用品公司Medline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由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和Hellman & Friedman組成的财團,将獲得醫療用品公司Medline Industries(麥朗)的多數股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也将作為合作夥伴關系的一部分進行投資。包括債務在内,這筆交易價值高達340億美元,還将包括170億美元的“股權轉讓檢查”。這将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杠杆收購之一。該公司由億萬富翁米爾斯家族(Mills)經營。交易完成後,米爾斯家族仍将是Medline最大的單一股東,Medline的進階管理團隊不會發生變動。

| CSL同意收購Vifor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澳洲血液制品巨頭CSL将以每股167瑞士法郎(約179.25美元)的價格收購所有公開持有的Vifor PharmaAG股票,Vifor Pharma的總股權價值109億瑞士法郎(約117億美元),此次并購可以使CSL獲得Vifor治療缺鐵、腎髒和心腎疾病的技術專利,以及在瑞士和葡萄牙的生産基地,使其開發階段的産品線擴大至37種,比目前的産品線增加32%。2021年6月從CSL董事會辭職的前CSL非執行董事Abbas Hussain被任命為Vifor Pharma的新任首席執行官。

| 輝瑞收購Arena已達成最終協定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輝瑞(Pfizer)宣布收購生物制藥公司Arena Pharmaceuticals,該交易對Arena的估值為67億美元。Arena公司的産品包括胃腸病學、皮膚病學和心髒病學領域的多種有前途的開發階段候選藥物,包括etrasimod,用于一系列免疫發炎疾病,包括胃腸道和皮膚病。Arena已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etrasimod開發計劃,包括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C)的兩項Ⅲ期研究、用于治療克羅恩病的Ⅱ/Ⅲ期研究、計劃中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的Ⅲ期研究,以及正在進行的針對嗜酸性食管炎和斑秃的Ⅱ期研究。此外,輝瑞還同意了一項價值約23億美元的交易,收購惡性良性腫瘤生物科技公司Trillium Therapeutics,該公司研究方向為血癌治療。

| 諾和諾德将收購Dicerna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将以33億美元收購Dicerna Pharmaceuticals。Dicerna是一家專注于研發試驗性RNA幹擾(RNAi)治療藥物的生物醫藥公司,自2019年以來,諾和諾德和Dicerna一直是研究合作夥伴,利用Dicerna專有的GalXC RNAi平台技術發現和開發RNAi療法。Dicerna的RNAi技術平台能夠跨肝和肝外細胞群組織類型獲得細胞内疾病靶标,補充了諾和諾德現有的技術平台。

德國拜耳集團(Bayer)将以至多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生物制藥公司Vividion Therapeutics,以加強其發現新療法的能力,并提高其藥物管道的價值。

法國制藥巨頭賽諾菲(Sanofi)宣布,将以19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制藥公司Kadmon Holdings。此次收購支援賽諾菲繼續增長其通用藥物核心資産的戰略,并将立即将Rezurock (belumosudil)納入其移植藥物産品組合。

瑞士制藥巨頭羅氏集團(Roche)已同意以18億美元收購美國分子診斷測試公司GenMark Diagnostics,以獲得包括Covid-19在内的傳染病快速檢測工具的提供商。GenMark的試紙可以從單個患者樣本中檢測出多種病原體。

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宣布已簽署一項最終協定,以17.5億美元的預付款收購Baylis醫療公司(Baylis Medical Company)。此次收購将擴大波士頓科學電生理和結構性心髒病産品組合的覆寫範圍,引入射頻(RF)NRG和VersaCross房間隔穿刺平台,以及左心房通路所需的醫用導線、鞘管和擴張器系列産品。

2021年巨頭已宣布的分拆計劃——

事實上,并購與分拆(剝離)都是常見的商業操作。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競争中生存和發展,藥企必須更加聚焦,圍繞着特定領域建立更加完善的産品組合,而疫情的持續蔓延,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各大藥企固有的業務範圍。正因如此,将部分業務闆塊或研發管線剝離也是藥企的必然選擇,成了近年來醫藥行業的新趨勢。

| 強生宣布分拆消費者保健業務獨立上市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全球最大的醫療保健公司強生(Johnson&Johnson)公司迎來135年來最大的一次改組,它将剝離以邦迪Ok繃、泰諾藥品和強生嬰兒爽身粉為主的保健業務,并獨立上市。而強生公司将更聚焦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研發。此外,已執掌強生近十年的CEO Alex Gorsky将于2022年1月3日卸任,屆時将由執行委員會副主席Joaquin Duato接任強生CEO一職。近年來,包括疫情期間,業務、客戶和市場均發生了很大的分化。按銷售額計算,強生決定把利潤率高但風險大的處方藥和醫療裝置業務從“巨無霸”體制下剝離以求保持其持續增長和領先地位。同時,公司CEO Alex Gorsky稱這次的分拆決定與爽身粉集體訴訟沒有關系。

| 通用電氣宣布将GE醫療、GE航空,GE能源拆分為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美國老牌巨頭通用電氣(GE)宣布拆分計劃。GE醫療、GE航空,以及GE能源轉型業務,将拆分為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通用電氣(GE)計劃在2023年拆分GE醫療,拆分後其更聚焦精準醫療。在通用電氣醫療部門分拆獨立後,現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Lawrence Culp還将兼任新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長。

| 諾華宣布将拆分或出售山德士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諾華(NOVARTIS)宣布将拆分或出售其仿制藥業務部門山德士(Sandoz)。此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山德士在美國的銷售大幅下滑,一直未能達到預期,2021年第三季度在美銷售額更是大幅下降20%。随着諾華将重點放在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尖端藥物上,該公司已在2019年剝離了旗下的愛爾康(Alcon)眼科保健部門,并放棄持有的一家消費者健康企業的股份。

| 葛蘭素史克宣布分拆消費者健康業務獨立上市

強生、默沙東、輝瑞、諾華、GSK都參與其中,盤點2021全球醫藥領域并購分拆大事件 | 前線

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公布了一項詳細計劃,拟在2022年中之前将其消費者健康業務分拆為一家獨立公司并單獨上市,而新GSK将專注于疫苗和特藥,這将是該公司20年來最大的一次重組。該部門擁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品牌包括“必理通”鎮痛藥(Panadol)、舒适達牙膏、百多邦、康泰克等。2019年,GSK正式與輝瑞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GSK Consumer Healthcare,GSK持股68%,輝瑞持股32%。2020年,GSK的消費者健康業務銷售超100億英鎊,在全年總收入中占近三成。盡管如此,該項業務還是被管理層劃歸為“非優先品種”而持續推進分拆。

近年來,輝瑞、默沙東、諾華、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羅氏等跨國藥企紛紛将其非核心業務或拆分剝離,或出售。“瘦身之後”,各跨國藥企的業務管線愈發明确,更加聚焦細分領域。這些跨國藥有雄厚的資本和充足的現金流,但受到市場、價格、公共衛生問題等多重困境的影響,拆分也是跨國藥企的轉型方式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