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獨坐窗前,且聽風吟。随手翻開一本書,桌角的台燈映着我靜默的身影。透明的水杯中浮着幾朵茉莉,回旋升起的白霧伴着純淨的香氣,氤氲在周圍。白日的喧嚣已抛開,心神甯靜後,徜徉于文字間,胸腔裡立刻填滿了厚厚的充實和滿足。
熱愛生活的人必定喜歡音樂,我還想加一句,他們也喜歡書。書給生活帶來的樂趣是無可取代的。我愛童話,因為它純真的想像和真摯的感情伴随着我的童年;我愛小說,因為它精緻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使我沉醉;我也愛讀史,因為它壯闊的背景和折射出的人性光輝和興衰榮辱使我深思。随着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我讀書的内容在不斷改變、擴大。若問我最喜歡哪一本,還真有些為難。細細一想,應該是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吧。
最早接觸這本書是在七年級,在看了《行者無疆》和《山居筆記》之後。九年級,我再讀一次,與七年級的感受相比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本書是作者在講學旅途中的經曆和感受。由于餘秋雨的特殊身份——中國文化史學者,本書毫無疑問地帶上了濃厚的曆史色彩,更注重人文山水。我是一個喜歡旅途又喜歡曆史的人,《文化苦旅》正合我意。于是,靜夜孤燈下,我和作者一起踏上遠行之路。
走過道士塔,我悲歎輝煌的敦煌文化被愚昧的王道士拱手送到了國外;傾聽急流浩蕩的都江堰,我贊歎着仁慈智慧的李冰那穿越千年的指令伴和着江濤轟鳴;登上風雨天一閣,我把目光投向蒼老的屋宇和主人範欽以冷峻的理性提煉出的文化良知;穿過密層層的柳林和蕉叢,我在新家坡的小島上審視這塊漂泊者的土地,凝望着心系家鄉的遊子揮手的身影……
在讀《文化苦旅》時,思緒漸漸飄遠,看着景物,追溯曆史,心情沉重起來。我不知道這是否會影響我年少的心緒,隻知道厚重的曆史文化感是一筆珍貴的财富,其深刻的内涵值得我去感覺,去品味,去融合。
書,為我打開一扇奇異的視窗,讓我與大師對話,為人生奠基。愛讀書,使我享受了文字之美,體驗了語言之樂。在燈下為生命閱讀,永遠是一個人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