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七回,發生在孫堅進攻荊州期間,相關人物分别為黃祖、孫堅、蒯良和蔡瑁。原文如下: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黃祖聚敗軍,來見劉表,備言堅勢不可當。表慌請蒯良商議。良曰:“目今新敗,兵無戰心;隻可深溝高壘,以避其鋒;卻潛令人求教于袁紹,此圍自可解也。”……卻說孫堅分兵四面,圍住襄陽攻打。忽一日,狂風驟起,将中軍帥字旗竿吹折。韓當曰:“此非吉兆,可暫班師。”堅曰:“吾屢戰屢勝,取襄陽隻在旦夕;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遂不聽韓當之言,攻城愈急。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蒯良謂劉表曰:“某夜觀天象,見一将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主公可速緻書袁紹,求其相助。”劉表寫書,問誰敢突圍而出。健将呂公,應聲願往。蒯良曰:“汝既敢去,可聽吾計:與汝軍馬五百,多帶能射者沖出陣去,即奔岘山。他必引軍來趕,汝分一百人上山,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弓弩伏于林中。但有追兵到時,不可徑走;可盤旋曲折,引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若能取勝,放起連珠号炮,城中便出接應。如無追兵,不可放炮,趱程而去。今夜月不甚明,黃昏便可出城。”呂公領了計策,拴束軍馬。黃昏時分,密開東門,引兵出城。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表拒絕借糧給袁術,袁術便慫恿孫堅進攻荊州。孫堅在戰鬥中節節勝利,很快擊敗黃祖、蔡瑁,将襄陽團團包圍。劉表大驚,向謀士蒯良問策。蒯良認為好隻有向袁紹求援方可解圍。健将呂公主動請纓,願意突出重圍,蒯良又對呂公進行了一番囑咐。之後便有了孫堅追趕呂公,在岘山遭遇埋伏及中箭身亡之事。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勢不可當”,意為來勢迅猛,不可抵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晉書·郗鑒傳》中的“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小說提到的孫堅出兵荊州、圍困襄陽及被射殺,是真實的曆史事件。據《三國志·孫破虜讨逆傳》載:“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于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岘山,為祖軍士所射殺。”但究竟孫堅死于何人之手,史料中卻有着不同的說法。《典略》中稱:“堅悉其衆攻表,表閉門,夜遣将黃祖潛出發兵。祖将兵欲還,堅逆與戰。祖敗走,竄岘山中。堅乘勝夜追祖,祖部兵從竹木間暗射堅,殺之。”而《英雄記》則說:“劉表将呂公将兵緣山向堅,堅輕騎尋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堅頭,應時腦出物故。”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不過,無論孫堅是死在黃祖或呂公之手,整個事件與小說中提到的蒯良獻策都沒有任何關系。那麼,小說中提到的蒯良又是何許人也呢?他是虛構的藝術形象還是真實的曆史人物呢?如果查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是找不到這個人的。有關蒯良的最早記載,出自西晉史學家司馬彪的《戰略》當中,後來東晉史學家孫盛的《晉陽秋》一書中也有這個人物的零星記載。本文就根據這些記載簡略地介紹一下這個人物。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蒯良,字子柔,漢末荊州襄陽郡中廬縣人士,其家族是漢末荊州豪族。劉表就任荊州刺史時,蒯良成為劉表手下的重要謀士之一。據《戰略》載:“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衆。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表初到,單馬入宜城,而延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劉表能穩定荊州局勢,靠的就是蒯良和蒯越提出的計策。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自劉表掌管荊州開始,蒯良及其蒯家就成了荊州主要政治勢力之一。不過,由于史料的缺失,無法得知蒯良在這一時期的事迹。另據《晉陽秋》載:“蒯氏襄陽人,祖良,吏部尚書。父鈞,南陽太守。”由此可見在曹操占領荊州後,蒯良随荊州大多數官吏一起投靠了曹操,并來到許昌任職。從其擔任尚書這一記載來看,他在曹魏集團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此人是荊州豪族代表人物,輔佐劉表穩定局勢,與諸葛亮是親戚

蒯良家族與諸葛亮還有着婚姻關系。據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著《襄陽耆舊記》載,諸葛亮一家來到荊州後,大姐就嫁給了蒯良的族人蒯祺。蒯祺後來還擔任了房陵太守,隻可惜後來在劉備出兵東三郡時被孟達所殺。

參考書籍:《三國志》、《襄陽耆舊記》、《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