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咱們現代人講究新潮,甭管是長發、平頭、小辮兒、莫西幹,髒辮,實在不行去剃個光頭,隻要是您喜歡,什麼頭型都能給您做。在古代就沒這種好事了,首先講究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理發您是不用想了,是以古人們都留着一頭長長的頭發,披頭散發也不好看哪!于是乎把頭發盤成發髻,平民百姓拿塊布包着,權貴士卒則以發簪固定,這樣的頭型保持了幾千年。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公元1644年,剃發令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震醒了所有的漢人,代表着孝之始也的傳統和發不能損的觀念讓漢人百姓喊出“甯為束發鬼,不作剃頭人”的口号,而滿清朝廷則針鋒相對下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可見在當時要想活命首先就得看你頭上有沒有辮子,要是沒有說明你不支援朝廷的法令,小命堪憂啊!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這樣問題就來了,秃頂和光頭人士在要求剃發的清朝要該怎麼辦?人家發量堪憂根本就沒辦法留辮子啊!

其實壓根就不用擔心,甚至某種程度來說留辮對秃頂人士來說簡直是福音......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首先咱們得好好分析一下辮子的發展史,電視劇裡滿清人都是留着陰陽頭(額頭光光,後腦勺留着一條大辮子。)但實際上滿清早期所留頭型并不是陰陽頭,而是“金錢鼠尾辮”—通俗解釋就是留條老鼠尾巴,整個頭光光,就後腦勺留銅錢大小的區域即可!咱們看揚州八怪中金農的自畫像就知道,這種金錢鼠尾所需要的發量并不多(主要還是要求百姓剃光頭,留個能看出來的小辮兒即可,這樣醜陋的頭型與中國曆代衣冠制度相差巨大,是以百姓們根本無法接受),而秃頂人士們更多的是謝頂或發際線前移......是以無論情況有多嚴重,總能夠在您後腦勺憋出一根小辮兒吧?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當然辮子的發型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看順治、康熙和雍正的畫像就能明顯發現皇帝也留有鬓角!說明皇帝們留的也不是金錢鼠尾辮(人家也嫌棄不好看啊!),到了滿清的前中期朝廷對于辮子的制度就有所放寬,金錢鼠尾辮逐漸往陰陽頭方向發展,秃頂嚴重的人士表示這下算是瞞不過去了,以前是大家都是光腦殼挂着一條小辮兒,現在考察發量這不一下就露餡了嘛!不過您也不用擔心,咱們民間有的是手藝人,您嫌辮子短,發量少,那就給您續上假的!如果您嫌這玩意太貴,不友善不好看,那頂多就遭受一番嘲笑呗,反正能拉出條小辮兒就行......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秃頂人士算是勉強過關,那些個光頭人士怎麼辦?人家還能勉強攢出條辮子,咱腦袋光光想攢也攢不了啊!也有辦法,那就做條假發咯!剃發令的嚴格推行直接催生了假發的産業鍊......從制作到售後可以說是一條龍服務,要是您覺得自己發量不夠不達标,戴上這頂假發就保證你是大街上最靓的仔!就比如說魯迅先生當年在日本留學就深以辮子為恥把它剪去。但沒了辮子回國是個大問題,這可是要殺頭的!是以魯迅先生花了四個大洋請人給做了條假辮子戴着(這個價格還真不便宜),可見沒頭發那就買條假辮子戴着嘛!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那些天生光頭的好處理,但萬一有人不想留金錢鼠尾幹脆把頭發全剃光冒充光頭呢?朝廷也不傻,直接要求:如果是天生的全秃(這個沒辦法),必須上報當地政府,并且由裡正(維持當地小片區域的治安,類似于現在的街道辦事處加片警)作證:他真的是腦瓜上不長毛,不是想反抗朝廷自己剃發。再然後由知縣頒布護照證明這貨真的是個秃子(這流程也是很嚴格了!),像那種在要求剃發之前一點問題沒有,現在讓你留辮子就說秃頂那肯定是不過關了。而且咱們自古以來對光頭也沒什麼好感,如果說留條金錢鼠尾還稍微保留了一點漢人的心裡底線(起碼頭上有點頭發),那麼全秃就給人帶來了嚴重的心理負擔,明代的李贽就是既沒有度牒也沒經過認證,自作主張的把頭發全剃光,外号李秃翁,還與女弟子的妯娌混在一起,李贽當然是個正人君子,但他以這樣的發型和行為表達了對世俗的蔑視和嘲笑,秃頂不管是在蓄發的明朝或留辮的清朝都遭受很大的非議,是以自作主張剃頭的人也有,但實在不多(王夫之、呂留良等人就是堅決不留辮子,或藏身荒野以明代衣冠而終,或幹脆剃發去當和尚)。

當和尚!這倒是條出路,剃發令并不要求所有漢人都剃頭留辮,有所謂的十從十不從:''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陰從陽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進而釋道不從、娼進而優伶不從、仕宦從婚姻不從、國号從官号不從、役稅從文字語言不從。''也就是說女子、小孩和僧道梨園子弟可以免于剃發,那豈不是愛國志士們都可以選擇去選擇這些職業來保留故國的習慣呢?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還真沒這麼容易,首先您想當和尚,這并不是想當就能當,出家人士也是需要朝廷認可并下發度牒(也就是和尚的身份證),畢竟出家人不事生産免除賦稅,是以曆來朝廷對出家人的數量是嚴格把控的,這麼多人上杆子的想要出家減少财政收入政府怎麼可能會準許?不是說您留個大光頭,穿身道袍就能當和尚老道!要朝廷不認可查了出來,一律以不剃發論處!還是待宰的命。而且有家室的百姓估計沒幾個想着抛棄妻子去遁入空門,畢竟當了和尚代表着與紅塵無緣,再也不能喝酒吃肉,沒有強大的内心和堅定的意志還真不可能選擇這條路,那有人說我去當老道如何?當道士好啊,能喝酒能吃肉還能娶老婆!最妙的是連發型都不用變,豈不美哉?這您又想美事了,滿清入關時剃發令的對象可是包括道士滴!統治者對中原的佛、道兩教很是反感,除了給和尚道士們特定的度牒來鑒别真僞之外還下令寺廟庵觀凡有明朝舊勅盡令繳部,不許隐藏,也不允許寺廟道觀中有閑雜人等居住。是以道士也和普通百姓們一樣得剃發,不過我是想着光腦殼的道士們戴着法冠(估計也沒辦法留發髻了吧!)腦袋後面披着一條小辮兒,怎麼看怎麼滑稽。最後到了順治六年南派的張天師張洪任和白雲觀主持王常月先後觐見了順治帝,雙方交談甚歡,在道士們的懇請下十八歲的皇帝下令道士不必在剃發易服,不過這個時候距離滿清入關已經幾十年,剃發易俗的指令早已被百姓所接受,這個時候恐怕更沒什麼人想着為了留頭發而出家當道士吧?

在強制指令留辮子的清朝,秃頂的人該怎麼辦?

還有人說那我就去唱戲,為了演出蓄發這個沒問題吧?問題也多了去了,首先唱戲在古代可是個下九流的低賤行業,所謂“戲子無義”即可看出百姓們對梨園子弟的輕蔑,首先唱戲背後有人指指點點辱沒祖宗這受不了,其次即使是唱戲需要留頭發,朝廷倒也認可,但是也專門下令說不追究你的責任,但是仍然要處罰:“勒令改剃,枷責示懲”,也就是說可以不用留金錢鼠尾頭,但是發型還是要改變,而且還要戴枷示衆。

可見你有張良計,人家有過牆梯,在剃發令推行的年代想啥招都沒用,老老實實的留辮子吧,不過好在辛亥革命的勝利宣告了腐朽清政府的滅亡,在政府的号召下人們剪去了頭上的辮子,也剪去了心裡的辮子。從此自由而新鮮的空氣真正的流入中國,人們的意識開始覺醒,真正的試圖讓國家富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