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開國上将”是指1955年至1958年期間,我軍授予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有傑出貢獻的進階将領,先後共有57位,因為這57位将軍都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過重大貢獻,是以,被人們尊稱為“開國上将”。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57位開國上将(按姓氏筆畫)

為了深入與具體地了解這些開國上将,下面我們将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讓開國上将們的形象更加完美。

一、排名順序規律

當時中央對開國上将的排名順序,既不是按他們的職務、級别、資曆等條件來定,也不是按姓氏畫來排序,而是按上将們所在大機關的順序和任職順序排列。

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國防部、軍委各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幹部部、總後勤部、訓練總監部、武裝力量監察部等各總部)、軍種、兵種、軍事院校、大軍區、志願軍等各大軍事機關的順序排列的。是以就出現了以蕭克、李達為首的官方排名(如下圖)。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開國上将排名表

二、按級别分類名單

如果按授銜時的級别來分類,57名開國上将的名單如下:

正兵團級35名:

張宗遜、宋任窮、趙爾陸、蕭克、王震、許世友、劉亞樓、鄧華、楊得志、王宏坤、李克農、李達、楊成武、李濤、蕭華、甘泗淇、賴傳珠、陳奇涵、宋時輪、蘇振華、陳錫聯、陳士榘、王新亭、謝富治、葉飛、黃永勝、朱良才、楊勇、傅鐘、周士第、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

副兵團級19名:

周純全、陳再道、彭紹輝、陳伯鈞、張愛萍、傅秋濤、韓先楚、唐亮、洪學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劉震、楊至成、王平、鐘期光、郭天民、韋國清、呂正操。

準兵團級1名:賀炳炎。

無軍隊級别者2名:烏蘭夫、閻紅彥。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烏蘭夫上将

在這57位開國上将中還有7位的身份比較特殊:

其中有4位是少數民族上将:楊至成(侗族)、烏蘭夫(蒙古族) 、李濤(瑤族) 、韋國清(壯族);

還有3位是原國民黨軍隊起義軍官出身的上将:董其武(起義前系綏遠省主席)、陳明仁(起義前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長沙警備司令)、陶峙嶽(起義前系新疆省警備總司令)。

三.畢業于黃埔軍校的開國上将

雖然在57位開國上将中,大多數為軍旅出身,但是其中畢業于黃埔軍校者卻寥寥數幾,僅有以下八位: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蕭克上将

蕭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湖南省嘉禾縣泮頭鄉人。1926年初,19歲的蕭克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同年夏天畢業;

張宗遜(1908年2月7日—1998年9月14日),陝西省渭南市赤水鎮人。1925年秋天,17歲的張宗遜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1926年2月畢業;

周士第(1900年9月9日—1979年6月30日),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1924年5月,24歲的周士第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同年底畢業。是首期黃埔軍校生;

郭天民(1905年8月—1970年5月26日),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十裡鄉人。1926年夏天,21歲的郭天民進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1927年畢業;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開國上将楊至成

楊至誠(1903年11月30日—1967年2月3日),貴州省三穗縣人。1926年春,23歲的楊至誠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畢業;

陳伯鈞(1910年11月26日—1974年2月6日),四川省達縣(今達州)河市鎮人。1927年1月,17歲的陳伯鈞進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同年7月畢業;

宋時輪(1907年9月10日—1991年9月17日),湖南省醴陵縣北鄉人。1925年,18歲的宋時輪進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1926年畢業;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宋時輪上将

陳明仁(1903年4月7日—1974年5月21日),湖南省醴陵縣北部山區洪源鄉人。1924年春,21歲的陳明仁考入了陸軍講武學校。同年9月,孫中山将講武學校合并于黃埔軍校。後來,陳明仁得到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的幫助,于11月19日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1925年1月畢業。也是首期黃埔軍校生。

四.按授銜時間分類

上文提及過:“開國上将”共有57位,但是他們不是在同一年被授予的,其中55位都是1955年9月27日授予的;而王建安上将是在1956年授予的;李聚奎上将是在1958年授予的。

王建安上将未趕上1955年9月27日授銜儀式的原因是,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身負重傷,55年授銜時還在醫院養病,雖然條件已經夠授予上将,但因病沒能出席授勳儀式。直到1956年1月,他傷愈後才被授予上将軍銜,并且于當年12月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李聚奎上将

李聚奎上将,雖然在1955年因屢立戰功,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但是由于當時擔任我國建立立的石油工業部部長,屬于地方上司幹部,是以沒有在1955年9月27日被授勳。

一直到1958年,李聚奎同志圓滿完成石油部的組建工作,才被授予開國上将。在當年2月,李聚奎上将重回軍隊工作,并擔任總後勤部政委。

總之,在選擇上述不同的分類方法,深入與詳細了解我國的57位“開國上将”後,他們的形象确實更加完美。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為國家與人民解放事業,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的革命鬥志;服從祖國配置設定,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刻苦工作與戰鬥的高尚品德與工作作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早日實作黨中央提出的兩個百年夢想努力奮鬥。

當選擇不同的分類方法,去了解開國上将時,其形象将更加完美

鄧華上将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