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所周知,區塊鍊是如今最火的技術之一,全球各國以及資本市場的目光都聚焦于此。但早在2012年,蔣海博士就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展了區塊鍊技術的相關研究。經過幾年時間的研究和積累,目前布比已在數字資産、供應鍊金融等領域展開了許多探索,成為了國内領先的區塊鍊創新企業。
前段時間,區塊鍊捕手結合布比自身的發展,和蔣海博士展開了一場對話。此次,他詳細分享了自己對區塊鍊的認知、應用落地的分析、企業發展方向的判斷,還有區塊鍊技術面臨的難題、人才的選擇等等。希望讀後能對你有所啟示。
一、緣起與競争區塊鍊捕手 周瑩:您在2012年就開始研究區塊鍊了?
蔣海:對,那時算是研究階段,當時我創辦的第一家公司被收購了,是以正好可以轉過來做相關的探索,那時還不叫區塊鍊,我們稱它為「網絡化信任技術」。其實我博士學的就是分布式系統,比如P2P、CDN等等,區塊鍊就是把P2P、分布式計算、密碼學組合成了一個新的技術體系。
當時我們做這件事最主要是看到了共同記賬的模式。在沒有區塊鍊技術之前,你無法讓别人相信你伺服器上的資料,尤其是涉及值錢的資訊時,因為你可以随時修改系統,而區塊鍊就保證了任何人都不能單方修改,也不能抵賴。
區塊鍊捕手 周瑩:為什麼當初布比會選數字資産與供應鍊金融作為切入點?
蔣海:選擇數字資産是因為我們看到,過去存在沒法脫離特定金融系統做資産轉移的問題,但如果資産登記在區塊鍊上,我就可以持有私鑰,将資産轉給任何人,無論我們是否在一個系統,這就有機會不借助傳統金融體系激活過去分散在各地的有價物。這種價值活躍的新體系形成後,也會促進更多新的有價物被認知,畢竟傳統金融體系是很單一的,不是人民币就很難傳。
選供應鍊金融是因為它存在貿易、融資環節分離的問題,舉個例子,就像過去做生意是私聊,加入區塊鍊就變成了群聊,好處就在于個人無法單方面修改資料,因為其他人也有一份資料。隻需要保證大家的資料具有法律效力,就沒人敢亂寫,這樣效率就能提高了。
貿易融資在國内是個很大的産業。現在有很多企業規模小、征信難,到銀行貸款流程慢、利息高,甚至還貸不到,如果能運用區塊鍊技術,就可以看到鍊上企業間的合同、協定,并能實作多方共同稽核,保證真實性,貸款的效率也能提高。
區塊鍊捕手 周瑩:我們了解到布比在2015到2016年花了很大精力調研了幾百家機構,這次調研完對布比後面的發展有何幫助?
蔣海:我們主要是為了深入産業,當時調研了很多像金融、網際網路、交易所等等,這也為布比之後的優勢打下了基礎,因為隻有和客戶在一起,才能知道什麼是真需求、什麼是假需求,才能知道如何用一個新體系服務客戶。這也是為什麼布比在2017年向産業滲透快且紮實的原因,我們很清楚區塊鍊用到具體産業中的阻力與障礙,哪些是不突破就成功不了的。
區塊鍊捕手 周瑩:那當時調研完,有沒有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就是沒想到有客戶會這麼想。
蔣海:當時見他們之前沒有任何設想,在我們看來,一項技術最早去服務産業時,首先要看對方需要什麼,要想辦法多了解、多吸收。等我們真正将技術做成主營業務後才會有更多的設想,這時設想的基礎肯定也是來自産業。是以當時我很少有意外的東西,偶爾會有,但也不強烈。
區塊鍊捕手 周瑩:如今市場上和布比類似的項目也有不少,您覺得布比的壁壘在哪裡?
蔣海:首先,從區塊鍊來講,最後比的不單單是技術,更重要的是産品化的程度,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簡單講,就是底層技術怎麼好用。這方面我們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我們一直在服務客戶,非常注重産品化。
其次,作為一個企業,做技術一定要對服務的場景熟悉。我們對各個産業都有深入的了解和學習,這方面顯然是有優勢的。目前市場出現的很多「區塊鍊+」應用,我覺得大多都是假需求,但這也很正常,就像前兩年O2O火爆的時候,什麼人都在加O2O,但最後你會發現大多數都是假需求。
還有,布比對Token經濟的認知是到位的。雖然我們沒有發行代币,但不意味着我們對它了解不深刻,隻是公司戰略和時機的選擇而已。至少在我看來,區塊鍊是一個長線的事情,今年才是一個開端,早早發代币不見得就一定好。
區塊鍊捕手 周瑩:那您覺得目前什麼樣的區塊鍊公司容易死掉?
蔣海:我從創業第一天就知道,拿着區塊鍊技術給各行業幹活的公司肯定會死掉,最後跑出來的一定是營運型公司。你要麼營運一個行業的區塊鍊網絡,要麼營運一個公共的區塊鍊網絡,但如果隻是拿區塊鍊技術給人家做開發服務,賺取項目費,這種純區塊鍊的公司肯定會死掉。
就像當初網際網路剛興起,出來了一批幫忙開發網站的公司,以前開發網站也很複雜,但最後沒有一個能活到今天。
區塊鍊捕手 周瑩:其實,業内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布比就是一個技術服務商,或者叫鍊圈公司。
蔣海:如果外界把布比認為是一家區塊鍊的技術開發商,那就錯了,我們其實還是一個有技術的營運公司。因為區塊鍊是一個網絡,要把這個網絡營運起來,不能隻為這個網絡提供技術,别的什麼也不管。
布比在戰略上是要成為一個區塊鍊技術的基礎服務商,下面還有兩個全資子公司,一個營運公共區塊鍊網絡,主要用于各類數字資産和物聯網的價值轉移;另一個營運行業區塊鍊網絡,主要是用于供應鍊金融的貿易融資。而布比的技術服務,就相當于一個研發中心,最後肯定都會是開源的。
區塊鍊捕手 周瑩:這其實也回答了前面關于壁壘的問題。
蔣海:對,這也是為什麼我非常不高興聽到外界将布比劃成一個鍊圈公司,這确實不符合我們的真實意圖。你說我把供應鍊金融營運起來,其實也是一個區塊鍊+供應鍊金融的營運公司,不是做鍊的公司,再看數字資産,我們很快也會有Token。
我們很難直接和别人發生同質競争,這就是我們的優勢,今天發币的公司有鍊的很少,有的發了鍊但不能用,真正運作的鍊也很少,我們是一個有鍊的技術加有業務的币的公司。如今你也應該能感受到無論是投資者、創業者、甚至包括炒币的人在内,都非常期待有人能快點在中國建出一個真正能用的區塊鍊網絡讓大家用一用,是以布比會去建這個區塊鍊網絡。
此外,我不了解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分成鍊圈、币圈,因為最終一定會融合的。如果隻做鍊沒有代币就會缺乏活力,隻有代币沒有鍊,就很容易變成傳銷。
區塊鍊捕手 周瑩:那作為一家營運型的區塊鍊公司,它的競争優勢是什麼?
蔣海:對于公共區塊鍊網絡的營運,它的競争優勢還是在于技術+社群,是以發Token也是把社群這端做起來,而且社群要是共享的模式,然後再加上後端要有很強的技術優勢,你看以太坊能起來了,還是因為以太坊的技術是不錯的。對于區塊鍊應用到行業來講,競争優勢就在于區塊鍊+行業經驗,必須要有行業專家來推動産業發展更新。
區塊鍊捕手 周瑩:現在一些傳統的大牌企業服務公司也在加快布局區塊鍊,您如何看待來自這方面的的挑戰?
蔣海:我們還是有一些優勢的,比如在供應鍊金融方面,首先如今能用的産品比較少,其次我們扮演的是産業連接配接器的角色。一些大牌的傳統企業服務公司,在産品與營運方面很成熟,但不見得供應鍊金融、貿易融資體系就建設得好。
另外,大企業做供應鍊金融是一件很鬧心的事,區塊鍊就是要不分大小組成網絡,一旦組網大家就要按規則來,這規則不是由哪一家來定的,這是基礎邏輯。而大公司為什麼是大公司?因為它控制的資源多,這個東西本來就很沖突。雖然它也可以慢慢演變,但我不認為今天一些大公司能演變過來。就看網際網路的發展,如今前50名的網際網路公司,真沒有一家是從傳統公司演變過來的。
對于整個供應鍊金融,布比要做的事還是起連接配接作用。無論大的、小的都可以被連接配接。現在有很多大公司來找我們合作,還有一些政府也願意主動找我們合作。
區塊鍊捕手 周瑩:現在布比的營運成本高嗎?
蔣海:不是特别高,因為區塊鍊團隊也不需要特别龐大,我認為人最重要的是好用。不過2018年布比核心開發團隊會有一些擴張,而且我會打造一支中國絕對一流的區塊鍊核心開發團隊。到時候,我們會把更多東西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區塊鍊捕手 周瑩:目前招區塊鍊方面的人才應該不容易吧?
蔣海:我們還好。為什麼說區塊鍊公司招人困難?最主要是牽頭的這個人找不到。就是做技術的那三兩個人找不到,他對整個區塊鍊架構很熟,其他無非是找一些做網絡協定開發、分布式系統開發的、算法研究和分析的,這些人在網際網路公司不是特别多,但也不少了。但沒有牽頭的那幾個人來,其他人招進來了也了解不了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事情。
區塊鍊捕手 周瑩:是以那核心的兩三個人要比較懂行。
蔣海:對,其實我招的人不需要他懂區塊鍊,不懂區塊鍊的,我無非花兩三個星期就教懂了。重要的是這個人的開發能力要好,要有興趣并且聰明,掌握做分布式系統的基礎技能。
二、行業研判區塊鍊捕手 周瑩:現在很多人拿區塊鍊和網際網路類比,甚至覺得它是一個比網際網路更大的變革浪潮,您覺得這個類比成立嗎?
蔣海:我覺得不能這麼比,區塊鍊應該是網際網路的又一次更新,它本身的變革意義還是沒法和網際網路比,有沒有網際網路的重要程度一定大于有沒有區塊鍊。如果原來的網際網路是80分,加上區塊鍊可能就變成90分了,而區塊鍊這10分和過去網際網路的80分還是沒有可比性,但确實有很大的意義。
區塊鍊捕手 周瑩:有人形容沒有Token的區塊鍊就像沒有資料的網際網路,這個說法會不會過于誇大了?
蔣海:沒有資料就沒有網際網路,但沒有Token不等于沒有區塊鍊,沒有Token的區塊鍊也能應用到各個行業,就是沒有那麼活躍而已。我們可以将Token與區塊鍊的關系了解成WiFi與網際網路的關系。試想要是沒有無線通訊,網際網路肯定不像今天這麼發達,但沒有無線通訊,網際網路還可以接網線上網。同理,沒有Token,區塊鍊也可以存在,隻是達不到最佳效果。
區塊鍊的目的是要做一個共建共享的網絡,希望大家加入網絡,這是區塊鍊的意圖,但現實問題是大家在共享時需要考慮最初的動力,對方為什麼要參與共建共享,是以你要給對方激勵,發Token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而且區塊鍊既然要做價值傳遞,Token也是一種很好的價值傳遞符号,交換非常便捷。
區塊鍊捕手 周瑩:您是否贊同目前我們還處在一個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時期?
蔣海:是的,我覺得區塊鍊的建設與網際網路的建設是一樣的,但并非要等到基礎設施全好了才有應用,它肯定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絕不可能說等底層發展完善了,碰到技術突然就産生應用了,肯定是互相促進的,任何行業都是這樣的。
區塊鍊捕手 周瑩:網際網路滲透到各行各業是有先後次序的,比如先從工具、遊戲、電商開始,是不是區塊鍊對于行業的滲透也會有先後次序?
蔣海:這是一定有的。從我的角度來看,區塊鍊第一個會改變的倒不是哪個具體行業,而隻要涉及整合資源的,比如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區塊鍊能有效提高雙方互信度或成為建立信任的重要工具,同時,Token的激勵機制也會對共享經濟、分享經濟産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個就是金融屬性的行業,但不是最傳統的金融,比如一些新興的産業金融。過去資金要相信資産挺難的,因為對方的資産可能是假的,尤其還是以數字形式,而區塊鍊技術的應用能使大家互信的程度變高,更容易接受。但不要将其了解成對金融的革命,實際上這是優化它,就拿銀行貿易融資業務來說,區塊鍊現在幫銀行提高效率,最終整個行業規模是變大了,金融機構在當中的收益自然也會變多。
過去區塊鍊當中是沒有錢的,人民币在銀行的賬戶裡,不可能放在鍊上,但布比現在已經能做到完全關聯銀行的資金和區塊鍊的憑證,憑證流通到誰的手上,銀行的資金自動清算到他的賬戶上。
第三個會對物聯網産生影響,你會發現裝置越來越智能是不可阻擋的,智能和不智能最大的差別在于智能裝置自己是可以創造價值的,比如一個機器人幹活,首先它能創造工作的價值,其次它本身産生的資料也有價值。如果要傳遞價值,基于傳統的金融體系是沒辦法的,有些價值也不是通過傳統貨币能表達的,不同裝置之間也很難傳遞價值。是以,這時區塊鍊就能建構出一個點對點的價值傳遞體系,解決個體之間的價值傳遞。
區塊鍊捕手 周瑩:這幾年金融科技也很火,您覺得區塊鍊在金融科技裡能占有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蔣海:區塊鍊肯定是今天金融科技中最重要的,沒有之一。因為過去科技金融在底層已經30年沒變了,網際網路僅僅是解決了資訊傳遞,是以金融服務的效率變高了,人工智能也不能算做對金融基礎設施的改造,它是替代人的工作,讓資料變聰明,是生産力方面的提升,而區塊鍊有機會讓金融在底層技術上實作跨越,并且帶來生産關系的變化。
區塊鍊捕手 周瑩:您之前提過區塊鍊應用需要從簡單到複雜,從外圍到核心,您能再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觀點嗎?
蔣海:其實作在各行業都在這麼弄,肯定是從簡單入手。簡單主要有兩個展現,首先你的系統工程沒那麼複雜,其次你在共享的時候把成員吸引進來也沒那麼高門檻。
再看從外圍到核心,比如你天天想着拿區塊鍊去改造銀行的清結算系統,人家不用你替換,但你說用區塊鍊去做貿易融資和供應鍊金融,這兩者的金融屬性相比銀行清結算體系就外圍多了,但這塊的市場也很大。對于金融的核心區,區塊鍊技術會被成基礎工具用,隻是目前時機未到,首先需求沒那麼強烈,其次哪怕需求很強烈,以現如今的産品來看還不太好用。
三、變化與政策區塊鍊捕手 周瑩:有些人認為2018年可能會有區塊鍊的超級應用出現,您覺得這種可能性大嗎?
蔣海:有機會,但可能性不是特别大。我堅信這個殺手級應用應該誕生于2018年,但誕生于2018年不等于2018年就被大家開始應用了,就像有的應用在2000年就研發了,但等到2017年才被大家應用。
區塊鍊捕手 周瑩:目前區塊鍊技術遇到了哪些瓶頸?
蔣海:有一些瓶頸,就如同其他技術一樣,區塊鍊也有一些死結,但肯定都能被突破,現在主要有三個兩難的問題:
其一,規模和效率。分布式系統隻要規模一大,效率肯定變低,像比特币系統,它的去中心化程度基本是現在最高的,但效率也會是最低的。如果又要保證規模,又要保證效率,就必須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做一些取舍。就拿布比的業務來說,在供應鍊金融方面,我們更多是保障效率,在數字資産方面,我們更注重規模。
其二,資料共享和隐私保護。大家要在區塊鍊上共同記賬,又要設定權限、保護隐私,這裡面肯定有沖突,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那系統就要變得更複雜。
其三,交易自動化的安全性證明,也就是交易智能合約。為什麼安全證明很難呢?因為智能合約的前提就是合同一旦執行就不能被單方停止,傳統的系統一出錯可以停下來,但分布式系統就停不了,而且還不能将合約删掉,因為那樣信譽就沒了。
總的來說技術還是發展比較快的,對于技術問題長遠來看都不是問題,把它交給時間就好了。
區塊鍊捕手 周瑩:但會不會迎來一個類似人工智能那樣的技術發展冰河期?
蔣海:區塊鍊不會,因為區塊鍊現在可以服務産業了。
區塊鍊捕手 周瑩:那現在區塊鍊公司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蔣海:第一是技術問題,第二是産業推動。現在的區塊鍊産品還是不太好用,用起來這不稱手,那不如意。其實你想以前我們用網際網路也不好用,又貴又慢,還總斷,網站半天打不開,還容易遭到木馬病毒攻擊,網上還存在很多釣魚網站。從業者想快速把它變好用,确實需要技術和産品的結合。
做區塊鍊的生意一定要是雙輪驅動,既有技術,又有業務。嚴格意義上Token還真是雙輪驅動很好的銜接點,它産生于技術的内置協定,又服務于業務。如果沒有業務,隻有Token,容易變成一個騙局;反過沒有Token,隻有業務,又會發展的很慢,因為無法享受區塊鍊所帶來的内生動力。
區塊鍊捕手 周瑩:我們看到布比也在行業内做了一些戰略投資,剛才您又提到布比的兩張網,這不禁讓我想到「生态」這個詞,布比是在做自己的生态嗎?您又是如何了解生态的?
蔣海:我覺得生态應該要有很大的自發性,就拿布比要做事情來說,當你的鍊做得最好用的時候,它是會自傳播的。
任何一個新産業出現機會,最先不可能的就是去把自己的生态建起來,開始還是要單點突破。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的是,真正做生态的公司都不太提自己做生态,往往是一些整天喊着做生态的公司,最終幾乎做不起來。是以生态不是事先規劃好的,但我明白一定要有生态上的戰略格局,而起步一定還是要單點突破。
區塊鍊捕手 周瑩:您最近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蔣海:問的最多的就是布比下一步要做成什麼樣。我剛才說得很清楚,就是兩件事。第一件事要真正成為一個能用、好用的公共區塊鍊網絡,主要支撐數字資産流通和物聯網價值傳遞。
第二件事就是建立貿易融資的行業區塊鍊網絡,來解決資金端和貿易端的問題。貿易端的其實是資産,就是貿易的資産端怎麼能夠在資料層面互信來提高效率,把成本降下來,使一些過去在傳統模式下不能融資的中小企業能融資了,讓銀行有了更多的優質資産。那麼從貿易方來講,就是優化整個鍊條,這是長時間要去做的事情。
區塊鍊捕手 周瑩:這個算是布比的終極目标嗎?
蔣海:有調整,但大方向不變。
原文釋出時間為: 2018-02-09
本文作者:捕手志
本文來源:
36Kr,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