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對比二戰時代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一戰中的德國潛艇同樣讓對手頭痛,不過在一戰之初,各國對于潛艇的戰術使用,還是集中于針對大型水面艦艇,德國潛艇在一戰中大規模進行“無限制潛艇戰”是德國海軍部在1917年2月宣布的,不過,德國的潛艇在一戰中,确實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一戰前的德國潛艇:單挑戰列艦,“閃擊同行”潛艇
在一戰開始後,德國海軍是可以與當時最強的英國海軍“掰一掰手腕”的,其公海艦隊也曾與英國海軍大艦隊在日德蘭進行過大規模的海戰,不過,随後的德國海軍水面艦隊便成了“宅男”,在基地一直待到了一戰結束,才最後“勇敢了一把”,這一結局與二戰英德的海戰過程類似,同樣是水面艦隊被英國反制,需要潛艇部隊來平衡海上的戰局。
一戰初期,德國海軍的潛艇主要是一戰前建造的40餘艘潛艇,德國海軍的首艘潛艇U-1号,實際是1906年時才建成,在發展進度上要晚于英法等國,在這些潛艇中,U-21号潛艇成為首艘使用自航式魚雷擊沉戰艦的潛艇,時間是1914年9月5日,被擊沉的是英國海軍的“探路者”号巡洋艦,17天後,U-9号潛艇僅用1個半小時就擊沉了三艘英國裝甲巡洋艦。
U-21号潛艇也是一戰中德國潛艇的“成名作”,在1915年5月時,U-21号在澳新灣海域,先是擊沉了英國海軍凱旋号戰列艦,2天後又擊沉了英國海軍莊嚴号戰列艦,到1916年2月時,U-21号又擊沉了一艘法國裝甲巡洋艦,一艘837噸的潛艇連續擊沉兩艘戰列艦,這樣的戰績甚至不遜于德國海軍那些幾萬噸的戰列艦,U-21号一直服役到一戰結束,累計擊沉40餘艘各型艦船。
U-21号不隻是單挑戰列艦,還“閃擊同行”潛艇,在1915年11月6日,U-21号在與英國潛艇的大戰中再次勝出,當時U-21号出其不意的靠近英國E-20号潛艇,上浮後在距離500米的位置上發射了一發魚雷,直接擊沉了這艘英國潛艇,成為了一戰初比較少見的潛艇之間對抗的勝利者。
在一戰的過程中,德國海軍逐漸開始重視潛艇,潛艇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到一戰結束時,德國累計建造了300多艘潛艇,其中建造數量較多的是UB-II型、UC-II型和UB-III型,其中從1915-1916年,UB-II型建造了30艘,從從1915-1917年,UC-II型建造了64艘,從1916-1919年的UB-III型則建造了多達96艘。
“高光”的無限制潛艇戰,隻是結果并不如意
在1914年時,德軍司令部也不會想到,大西洋戰役到了1917年會取得空前的成功,在一戰的前期,1914至1915年期間,一方面德國遠洋潛艇的數量不足,在任意時刻最多也隻能保持5艘潛艇處于作戰海區,同時,這些潛艇的速度較慢,甲闆炮的口徑也都比較小,無法有效追擊,并不适合去執行航線上商船破襲戰任務,更重要的一點是:潛艇在水中伏擊,突然用魚雷的攻擊商船的行為,是被國際公約所禁止的。
在1915年時,德國為了報複英國對德國港口的封鎖,宣布過實施“無限制潛艇戰”,不過當年底就廢除了,在1916年德國重新定義“無限制潛艇戰”内涵後,在1917年2月1日到當年低,德國海軍圍繞着大不列颠群島周邊海域,開展了真正意義上的“無限制潛艇戰”。
從1917年2月到4月的兩個月時間中,德國以損失9艘的代價,擊沉了186萬噸的協約國商船,這直接導緻英國戰略物資儲備的不足,小麥供應量僅剩下6個月的供應量,在1917年中,德國潛艇以每個月損失6-10艘潛艇的代價中,總計擊沉了約623.6萬噸協約國商船,戰績相當驚人。
不過,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實際上在1917年5月後就已經破産了,因為它沒能完成德國讓英國屈服的戰略目标,1917年4月,美國對德宣戰,1917年中期開始,協約國的艦艇開始為商船對實施護航,護航體制的引入,成為了當時最為成功的反潛手段。
也是在1917年時,英國拿出了“反潛神器”:潛艇探測器,英文名為“ASDIC”,這型裝置可以比較有效探測潛艇的位置,然後水面艦艇投放深水炸彈便可擊沉潛艇,從此開始,就意味着德國潛艇不能再肆無忌憚的利用水下隐蔽優勢,進行愉快的“狩獵”了。
而潛艇探測器後來有一個更廣為熟知的名字,這便是“聲呐”,1931年是美國研發成功該裝置後,命名為SONAR(聲呐),後來英國人接受了這一名稱。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認為“無限制潛艇戰”沒敗,二戰中重蹈覆轍
一戰中德國建造了300多艘潛艇,占當時全世界的一半,其中損失了178艘,總計擊沉了5708艘各類艦船,總噸位近1300萬噸,就戰績方面而言,是相當優秀的交換比,相當于協約國用32艘艦船,才能換來擊沉一艘德國潛艇的結果,是以,當時很多人認為德國的潛艇隻是因為被限制,而不是被擊敗。
就投入兵力而言,德國每艘潛艇的人員不過幾十人,一戰中全部德軍潛艇部隊的人員,也比不過一個德國陸軍師的人員多,而相比同樣耗費巨大的德國水面艦隊,德國潛艇在一戰中始終在各海域活動,保持着一定的威懾力。
到了二戰時代,德國再次展開大規模的潛艇戰,同樣取得了相當優秀的戰果,不過依舊戰敗,而且潛艇部隊同樣損失慘重,其實原因在于潛艇部隊的人員規模雖小,但是同樣需要消耗較多的财力和物力,這在戰時相對拮據的情況下,勢必會造成對于其他軍力的影響,尤其是在反潛手段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強調單一裝備的優勢,總歸是有些“偏科”的,也是容易被針對的。
實際上,在1918年時,德國潛艇總計擊沉了約267萬噸噸協約國商船,相當于1917年時的約43%,戰果已經被大幅壓縮,同樣的,在二戰的後半段,德國潛艇的攻擊效率也大幅下滑,損失開始不斷增加,相當于重蹈覆轍。